融合创生,立德生长
——五育融合视域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建构与实践

2023-10-19 01:14张涵琳
中国德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素养学校

■ 曾 霞 姚 莉 张涵琳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到,“将五育融合作为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重要手段”。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要求教师自身做出改变,以满足大环境下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成都霍森斯小学创办于2018年9月,是由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主办的公办小学。学校秉持“向美而生、向上而行”的办学精神,坚持“成就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幸福童年”的办学宗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五育融合,组织并推进育人活动和课程建设,构建了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在课程目标上体现了“立德树人育人本质”,在课程体系上体现了“全方位协同育人”,在课程样态和内容上立足“五育融合”,在课程评价上体现了“多元包容”,在种子教师培养模式还体现了“协同发展,合作共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实现了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变革的加速演进,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当务之急。因此,推动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不仅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还能够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在认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客观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其中,国际理解是“社会参与”中“责任担当”的基本要点之一,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文化多样性,还要将国际理解融入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国际理解教育是使学生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开阔全球视野和胸怀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中小学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帮助他们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全球发展动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同时,也能关注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的有效手段

国家相继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政策文件,将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各地方政府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研讨,制定了加强本地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建设提出了具体指导。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

为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和国际化城市,国际理解教育成为成都市中小学推进国际化的重要工作之一。成都高新区是一个包容、开放、创新的区域,其国际化程度较高。因此,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等能力,也是提升教育和城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是凸显国际化办学的有益形式

在特殊的办学背景及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爱国情怀和人文科学精神的学生,确保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校基于“国际专题课程理解”“国际课程科学理解”“主题课程探究”三个基本课程模型构建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国际认知为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世界问题,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该课程体系对教师的自身发展和教学事业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目标立足“立德树人”

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国际视野、全球眼光、开放包容”的世界小公民。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尊重并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能够对异文化持有宽容的态度。此外,该课程还能使学生自觉地将自己视为地球社会的一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出一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该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全球视野,提高了他们运用国际交流语言和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他们将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体系体现“协同育人”

学校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全球胜任力的目标,依托课题引领,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大领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学校将立足中国、读懂世界、合作共生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从人人和谐、文化解码、环境探秘、规则解析等四个维度构建了Happyin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Happyin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

(三)课程建设体现“五育融合”

Happyin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覆盖所有年级、班级,由专任教师授课,内容包括国际理解专题课程、学科渗透性课程、实践探究性课程。专题课程主要立足国家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为核心开发的国际理解专项主题课。这类课程属于校本必修课,由专业教师面向所有学生授课。例如,“文化解码”单元课程,一到六年级的主题分别为我的学校、高新符号、成都之美、西部之窗、爱我中国、放眼世界,让学生从认识故乡逐步拓展到放眼世界,从而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学科渗透课程主要是在基础学科中挖掘国际理解教育元素,找到与之契合的点,整合和重组教材资源。这类课程由学科教师任教,有针对性地面向部分学生。主题探究课程是以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为主,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课程评价体现“多元结合”

评价工具的多元化与多样化,是完善学生素养评价体系的关键。一方面,学校采用的多元评价方式,比较注重量化与质性的结合,并不再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更关注学习本身的过程评价。另一方面,学校实行多元的主体评价方式,学生、老师、学校、家庭及社会都是评价的主体,其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师培养注重“合作共生”

学校打造了“1+3+N”跨学科项目团队,其中“1”指的是一位种子教师,“3”是指三门学科,“N”是指后期队伍的不断壮大。通过项目组“合作共生”的方式,以点带面,推动学校国际理解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活力得到了激发,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有助于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示范作用,促进学校的办学活力。同时,学校也通过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老师。

三、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取得的良好成效

(一)成立“一个工作室”

学校成立了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课程工作室,以成就一群教师、带动一批学校、研究一项课题、孵化一批成果、辐射一个区域、形成一个区域特色为工作目标,构建了高新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形成了具有操作性的实施途径、可共享的课程资源包、可借鉴的课程样态。工作室建设完成了国际理解专题课程的48个教案、48个课件和相关视频、音频的教学资源,对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学校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二)实现“三大提升”

1.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通过国际理解课教育程的学习,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下的课程融合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激发了对学科主题活动的热情。学生在国际理解背景下参与相关活动,综合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他们能理解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民族,其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学会了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或生活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认同本民族文化,形成了正确的国家与民族观念,增强了爱国主义感情。

2.提升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

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研究的实施和推广促使教师转变观念,紧跟时代,增强了他们的课程意识,激发了科研热情。教师也主动把国际理解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探索,切实体会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3.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除了国家课程外,学校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国际理解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也更加满足学生的个性和多样化需求。随着课程的不断完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和汇报活动,如承办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在活动中介绍了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展示了国际理解教育课例。同时,学校积极推动“国际理解教育乡村实践”项目,已先后到新津、郫都、大邑等地的乡村学校送课并作主题分享,带动了一批乡村教师积极参与,扩大了项目的影响范围。

(三)建成“一个项目”

作为全市唯一的国际理解教育工作室,该工作室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论坛上进行十余次主题分享。其中,在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三次学术年会上的分享,在线观看人数高达81万人。工作室学员和成员共50余人,覆盖了市内外三十多所学校。目前,工作室正在实施的“国际理解教育乡村实践”项目,多次开展乡村帮扶活动,带动引领边远地区学校的特色发展,培养乡村学生的家国情怀。

未来,学校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题引领、课程构建、课例研究为途径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并以国际理解专题课程为主线,结合基础性课程学科渗透和探究性主题活动,推出一系列精品课例、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建立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学校将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探索区域性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路径和方法,践行新时代国际理解教育新使命,实现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素养学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学校推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