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红色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23-10-19 01:14张剑霞
中国德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研学红色学校

■ 张剑霞

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深入开展红色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当前中小学教育领域,红色教育的现状尚待改进。一方面,受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红色教育的体验感往往不佳,亟须提升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红色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也尚不完善,许多红色教育基地和纪念馆未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学校红色教育在的创新途径,对于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挖掘红色基因,整合红色资源,创新红色教育路径,有助于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体验,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奔向未来

本文旨在探讨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以提高红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以霞浦学校“人亚学堂”研学课程为例,分析多场景下红色教育课程的开发理念与实践过程,以期为中小学有效开展红色教育提供实践范本与有益参考。下面笔者将从资源整合、课程建设、研学实施和成果推广四个方面介绍九年一贯制学校红色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立足红色资源与学生需求,构建红色研学课程基础

课程开发首先要进行资源整合。霞浦学校是革命家张人亚的母校,为讲好张人亚故事,我们追溯校史、走访校友,梳理出张人亚革命与成长经历中《罢工潮中的“硬骨头”》《红色典籍“再生”记》等系列故事,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改编成学生读物《初心印记——人亚故事读本》,该读本情节生动、语言质朴、可读性强,让张人亚形象变得立体鲜活。

有了读本做基础,下一步便是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构建研学路线。“学习在窗外,场馆是教材”,作为首部党章守护者张人亚同志的母校,霞浦学校校内建有“人亚学堂”,学校周边三公里范围内有“人亚红色小镇”社区资源。每一处红色遗迹、红色历史场馆都是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交织的见证,也是学校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景。

霞浦学校建有占地250多平方米的一期“人亚学堂”红色文化展厅和占地370多平方米的二期“红色基因传承馆”,是校内研学的主要场所。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学习者可以在影像回溯、游戏互动、戏剧欣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此外,学校以百年校史、办学传承和人亚基因打造了“心脉”环境文化,运用红色校史诗墙、张人亚红色故事系列石雕与校园环境巧妙结合,让整座校园成为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的优良场所。

校外研学主要围绕学校周边的红色资源来设计开展。这些资源文化底蕴厚重、存量大,但分布松散、缺乏整合,对此我们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着力开发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研学项目。我们将“人亚红色小镇”作为基点,以张人亚红色文化为核心,融合当地名人文化、建筑文化、姓氏文化等内涵,设立“感悟老一辈英雄精神”“亲近英雄日常生活”“领略当代匠人初心”等体验场景,让每一处红色遗迹、红色历史场馆都能成为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交织的见证,成为学校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的研学实践教育的可靠基础。

二、基于九年一贯制学段特点,打造红色研学课程体系

学校立足“九年一贯制”校情,在课程开发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承受能力等因素,设定层次分明的教学目标,将学校“九年,铸就人生底色”的育人目标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校本化落实相结合,最终确立了“人亚学堂”红色研学课程的目标,具体如下。

一是红色人文底蕴与情感认同。通过深入“人亚母校”和“人亚故里”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了解张人亚的成长经历与革命生涯,感悟以张人亚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情感认同和内心共鸣,培养文化自信与爱党爱国情感。

二是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通过参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生成多样化研学成果的过程,从问题出发,在真实的情境之中进行体验、合作、探究,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启发创新思维,激发实践潜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是社会参与意识与文明习惯。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真正走入生活、走入社会,学会生存生活、做人做事、交流交往,拓宽视野,丰富文化体验。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习惯、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除了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外,课程主题的设计同样重要。贯穿小学到初中各个学段的研学课程,适用性是首先需要考量的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承受能力等差异,从课程目标、空间距离、课程内容、作业要求、成果形式等不同维度对课程主题进行了系统设计。不同学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分别为1—2年级的“初心相遇”、3—4年级“心心之旅”、5—6年级的“平凡的伟大”、7—9年级的“我心光明”。

为了让研学活动更具操作性,我们开发了包含任务式研学手册、探究道具材料、行前读本等在内的综合学习工具包,为学生有效达成红色教育目标提供“脚手架”。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尝试将学习任务分成五类,分别是采访式、解密式、手工创作式、写作式、多媒体式,采用多样化的任务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动力。另外,我们还研发了配套的教师研学指导用书,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开展工作,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评价是监测学生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红色研学课程的评价设计,包括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两种方式。显性评价主要指向研学手册中的研学评价活动,从观察能力、倾听能力、语言运用、动手实践、协作精神、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七个维度,采取自评、生评、师评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隐性评价则隐含在每一个专题任务的背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逐项完成阶梯式任务,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总之,研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索的平台,让他们在投身红色基因传承和红色文化传播的行动中体验蜕变、升华的成就感。

三、依托一体化研学实践模式,推动红色研学课程实施

一是行前“准备”,点燃行动热情。研学探究前设计的行前准备课程,充分点燃了学生探索的热情。1—2年级学生统一参加校内研学实践,通过观看百年红色校史视频、分小组制定研学内容、规划校内研学路线、研读研学手册等方式,做好行前准备。3—6年级学生统一参加校外研学实践,通过阅读读本了解张人亚的相关信息,初步感知人亚精神,激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7—9年级则是由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跟随《信仰的足迹——寻找张人亚》一书的脚步,深入到张人亚本人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寻找革命先驱足迹,了解相关革命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革命先驱形象。

二是行中“催化”,活化思政课堂。红色资源仅仅是原料,需要进一步的加工,才能变成更具吸引力、更易被吸收养分的“菜肴”。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基因教育的生动教材,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我们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出发,1—2年级深入“人亚母校”、3—9年级走进“人亚红色小镇”,在现场考察、设计制作、动手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思考张人亚事迹背后的英雄品质和理想信念,在真实情景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创新与想象的能力、合作和共事的能力。

三是行后“升华”,强化素养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行中感悟与收获,分学段通过红色版画创作、人亚精神展馆艺术搭建、人亚舞台剧创作与表演等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并通过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内化、提升,促进知识建构。

四是研后“升级”,确保持续发展。从2018年研发1.0版本研学任务及配套工具,到2022年研发2.0版本,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基于学生使用效果持续进行改进:研学场域从固定三个场馆扩展到整个“红色小镇”;研学分级从原先的三个层级上升到现在的四个层级;研学任务去粗取精、迭代升级;研学手册形象在全国IP设计大赛中获奖。随着课程进入持续升级的良性发展轨道,未来我们还将推出3.0、4.0版本,让课程与学生共成长,与时代共发展。

四、提炼学校课程和育人范式,扩大红色研学课程影响

开发和实施红色研学课程,有助于学校更加明确对张人亚精神的价值定位,探索红色教育的发展路径,以及构建更加科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红色研学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和育人模式改革提供了突破口。

红色研学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仅带动了学校课程和育人模式的深化改革,更扩大了红色研学课程的影响。通过课程的推广和实施,学生和教师都深刻感受到红色教育的魅力,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提升了文化自信心,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以文化为“引擎”,深入挖掘红色基因的“根”与“源”,拓展活动文化的“力”与“美”,彰显课程文化的“形”与“神”,全方位提升了学校红色育人的文化品质,助力学生、教师、学校进一步发展。通过综合性学习,学生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红色基因传承行动”,争做“张人亚党章学堂”红领巾讲解员,累计接待参观者2,000余人;真情演绎张人亚故事,话剧作品《守者无悔》获得了观众一致肯定;创作版画,设计、搭建、展示“人亚精神展馆”艺术装置;打造了一整台文艺演出并在社区巡回演出……所有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意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推动了教师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张人亚精神,进一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基于场馆学习的红色研学课程开发,充分发挥了场馆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通过馆校深度合作,不仅为中小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实践范本与有益参考,也打通了馆校共育的有效路径,连接起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从而有效推进了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红色研学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得以薪火相传,进而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只有深入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为新时代青少年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养料。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坚持让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薪火相传,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竭尽心力。

猜你喜欢
研学红色学校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追忆红色浪漫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