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育人视域的九年一贯制校园项目规划设计
——以清㘵安置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

2023-10-19 12:54林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29期
关键词:教学区书院共生

林星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60

1 前言

在九年一贯制校园项目规划过程中,不仅注重基本教学功能要素,还要承载学生拓展与发展的全方位素质教育。九年一贯制校园空间的营造,在提供功能场所的同时,也将对学生情感认知、思考方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哈罗德·夏皮罗在任职普林斯顿大学期间明确表示:学生能在研究室中积累丰富知识,但漫长廊道边庄重的石柱,圈圈棕榈下摇曳的树影也能培养学生情操。因此站在环境心理学角度来看,校园空间的物理环境在主体使用中是一种行为背景,对个人心理和日常行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环境育人不仅是描述校园、学生、行为间整体关系的要素,还是建立设计和意识培养的设计思路[1]。

2 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清㘵安置区西北侧,项目北侧为主干道,东侧为次干道,南侧为支路。学校主入口设置在东侧,南侧为小学次入口及车行出入口。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最高高度:23.9米。本项目北侧教学区为18班初中组团,南侧教学区为36班小学组团,中部为共享教学区及行政办公区,教学区首层设置图书馆、游泳馆、食堂、风雨操场、报告厅、舞蹈室、音乐室等公用教育功能,2-5层为普通课室、实验室及办公用房。

图1 校园主入口及广场庭院

3 基于共生的育人场域

3.1 多年龄层共生的空间模式

清㘵安置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采用了底层共生、上层分区的模式,注重资源共享和教育分区两个方面,前者考虑的是校园面向城市的界面以及面向底层共用空间界面,后者控制着校园空间的功能组合类型和关联方法,保证教育需求、课后互动能通过实体空间的组合模式呈现出来。

具体空间组织上,项目根据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育人特点,将场地自西向东分为三大部分:运动教学区,素质教育过渡区及普通教学区。同时建筑进行功能竖向分区,在建筑首层素质教育区采用高效并联的模式,设置南北贯通主轴,形成“王”字形的交通流线,快速全天候的联系首层各公共使用功能,而上部普通教学区域采用半围合的C型书院布局,围合成初中、小学独立的庭院空间以及开放的主入口广场空间。

项目通过构建上下叠加的立体垂生结构,同时满足了共享与分区,契合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多年龄共生的教育特点(如图2所示)。

图2 空间组成分析

3.2 多平台共生的环境格局

良好的校园空间能给学生提供美好的美学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兴趣爱好、随时分享交流。美国著名校园建筑师查尔斯·克劳德在观看落基山脉校园景观时,说过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教育方案,都要和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其是一切愿望的源头。因此,在总体布局方面,清㘵安置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将校园首二层基座打造为一个开放合作的共生平台,结合学校文化底蕴和教学特色,将各类公共功能和室外空间相互结合贯穿校园纵横轴线。同时创造多平台多标高立体花园,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如图3所示)。

图3 校园多平台的空间关系组合

4 承前启新的育人场所

4.1 传统书院教学模式的革新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有别于官学的另一个教育系统它集藏书、修书、读书为一体既是教育场所又是研究学术、普及文化、宣扬教化的重要阵地。

岭南书院始于南宋,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了高峰,书院数量居全国首位。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格局,与传统书院的教学模式有着许多贯通之处,强调小学初中间的独立性,因此选择围合式的分区布局有利于小学、初中之间的相互独立(如图4所示)。

图4 校园鸟瞰与围合庭院关系

但传统书院各自为政,缺乏资源上的共享,互动。因此本项目在传统书院格局的基础上,更多的是思考拓展共享与交流互动的空间营造。

4.2 以开放、拓展丰富教学

传统的书院有其时代背景和特点,而现代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鼓励素质拓展、倡导交流沟通、激发课外互动。

清㘵安置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注重提供多样化的素质教育和课外学习空间,为学生间合作、师生间交流带来大量机会。清㘵安置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设计校园空间时,在首二层公共区域建设多类别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复合空间、交往空间等,让校园成为集中多种思维的精神场所。景观庭院采用采用穿插错叠式布置,给学生提供了多标高的交流互动空间场所。同时差异化尺度的实训教室布置解打破了传统庭院格局,形成流动性立体叠院(如图5、6所示)。

图5 立体叠院关系图

图6 体育场、食堂、体育馆、游泳馆均共用模块

5 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考虑尊重教育功能分区的同时,更需要营造共生的育人环境。因此设计应该从环境育人角度出发,思考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特点和存在弊端,通过校园空间营造的组织与重构,激发教育活力,推进教育创新,最终实现育人环境的突破与升级。

在未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设计中,我们一方面应尊重基础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更需要为各年龄层受教育个体、老师提供多样化的共享、拓展、交流空间。通过采用多维分区、立体叠院等创新模式,也许能呈现一个符合上述两大需求的育人空间。

猜你喜欢
教学区书院共生
朵云书院黄岩店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教学区景观探讨——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教学区为例
白鹿洞书院记
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学区屋顶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素质教育与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刍议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