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维思,宋奕波,郭子雁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苏州 215300)
干眼症即角结膜干燥症,是眼科常见的一种泪液分泌障碍性疾病,是因泪液过多蒸发或分泌不足,导致眼睛出现干涩、流泪、眼痒、眼红、烧灼感、视物模糊异物感、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1-2]。近年来,随着视屏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过于干燥、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导致干眼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若治疗不及时,会出现角结膜病变,使其视力降低,对其日常生活及工作有较大的影响[3]。对于干眼症,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往临床常用激素性眼药水治疗该病,虽然能缓解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但用药后会升高眼压,不能长期使用[4]。本研究采用普拉洛芬+ 维生素A 棕榈酸酯治疗干眼症,观察其对眼表情况、干眼症状的影响,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8 例(156 眼)干眼症患者,均于2020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就诊于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自愿参与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和二连组,每组各39 例(78 眼)。纳入标准:(1)符合疾病诊断标准[5],且为双眼患病;(2)存在眼部干涩、眼红、畏光、频繁眨眼、异物感、视物模糊等干眼症状;(3)入组前未使用过其他干眼症治疗药物;(4)已了解本研究内容、目的。排除标准:(1)合并眼底病变、虹膜炎、角膜外伤者;(2)合并精神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异常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P>0.05)。详见表1。本次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基线资料的对比
单药组采用3 ~4 次/d 滴用山东海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拉洛芬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93827 ;规格:0.1%×5 mL/ 支)治疗,1 滴/ 次。二连组在单药组的基础上,3 ~4 次/d 加用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维生素A 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国药准字H20073905 ;规格:5 g/ 支)治疗,1 滴/ 次。两组用药时间均为两周。
(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表功能,包括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河高度。FL 评分:在患者的下睑结膜囊内放置荧光素染色试纸,观察4个象限的点状着色状况,每个象限根据0、1、2、3分计分,取4 个象限的总分即为FL 评分,评分越高说明眼表损伤越严重。FBUT:在患者的眼结膜囊内滴入2 μL 浓度1%的荧光素钠溶液,让患者瞬目3 ~4次后平视前方,记录最后一次瞬目到角膜首个黑斑出现的时间,即为FBUT,测3 次后取平均值,参考值为FBUT >10 s。SIt :将5 mm 一端内折的泪液检测滤纸(5 mm×35 mm)放入患者的眼结膜囊内,让患者自然闭眼5 min,取出后对试纸上泪液浸湿的长度进行测量,正常水平为10 ~15 mm。泪河高度:进行荧光素染色后,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对泪液与睑缘交接处的泪液潴留高度进行测量,0.4 ~1.0 mm 为正常水平。(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6]、中国干眼问卷量表[7]评分。OSDI 满分100 分,包含眼表症状、不同环境下症状出现情况、对生活的影响3 个维度共12 个问题,分值与症状正相关。中国干眼问卷量表满分48 分,包括眼表症状、病史及诱发因素2 个模块共12 个问题,每题0 ~4 分,分值与症状正相关。(3)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分。依据视觉相关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眼痛、一般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活动进行评分,评分与视觉相关生存质量成正比。
数据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 表示,行χ² 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FL 评分、FBUT、SIt、泪河高度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的FL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二连组较单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的FBUT、SIt、泪河高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二连组较单药组升高更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表功能(± s)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眼表功能(± s)
组别 FL 评分(分) FBUT(s) SIt(mm) 泪河高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药组(n=39) 8.63±1.67 5.47±1.03 4.40±1.07 6.53±1.25 3.03±0.89 5.43±1.15 0.31±0.08 0.42±0.10二连组(n=39) 8.64±1.64 3.54±0.86 4.39±1.09 9.69±1.31 3.02±0.92 7.58±1.36 0.30±0.07 0.53±0.13 t 值 0.027 8.982 0.041 10.899 0.049 7.539 0.587 4.188 P 值 0.979 <0.001 0.967 <0.001 0.961 <0.001 0.559 <0.001
治疗前,两组的OSDI 评分、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的OSDI 评分、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二连组较单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 OSDI 评分、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对比(分,± s)
表3 OSDI 评分、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对比(分,± s)
组别 OSDI 评分 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药组(n=39) 32.95±10.11 24.70±6.09 15.00±4.88 8.73±1.55二连组(n=39) 33.02±10.19 17.08±4.49 15.01±4.83 6.87±1.98 t 值 0.030 6.289 0.009 4.619 P 值 0.976 <0.001 0.993 <0.001
治疗前,两组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二连组较单药组升高更明显(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分(分,± s)
表4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评分(分,± s)
组别 眼痛 一般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活动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单药组(n=39)42.46±7.36 60.02±9.66 49.39±9.17 55.52±10.06 43.68±5.79 62.27±9.33 47.75±5.36 63.02±10.39二连组(n=39)42.37±6.98 74.98±11.32 49.41±9.08 64.81±10.48 43.59±5.62 73.34±10.15 47.82±5.23 74.73±11.10 t 值 0.055 6.278 0.010 3.994 0.070 5.014 0.058 4.810 P 值 0.956 <0.001 0.992 <0.001 0.945 <0.001 0.954 <0.001
据报道,我国干眼症的发病率高达30%,估计约有3 亿干眼症患者,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8]。干眼症发病率高的原因与年龄、精神心理因素、女性围绝经期激素水平改变、空气污染、自身疾病、长时间使用视频终端设备等密切相关。干眼症会导致患者眼部不适、泪膜不稳定以及视力改变,还会损伤眼表。本病患者早期症状较轻,随着病情的进展,眼部干涩、烧灼感、异物感会越发明显,还会出现视物模糊,严重者会发生角膜变薄、角膜溃疡等,严重降低患者的视力。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泪液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并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属于一种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可阻滞前列腺素分泌,保护眼表微环境,使泪液表面张力降低,起到湿润眼部的作用,还能提高角膜稳定性[9]。维生素A 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属于亲水性凝胶,保水效果较好,同时其内含的维生素A 还能激发结膜杯状细胞生成,从而促进泪液的分泌,加快细胞因子受体与糖蛋白的结合,从而减轻角膜干燥的症状,其成分维生素A 棕榈酸酯具有较高的凝胶黏度,对改善角膜上皮脱水有较好的效果[10]。另外,维生素A 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还可附着于角膜表面,接触眼内电解质成分结产生水分,使眼部保持长久的湿润[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的FL评分、OSDI 评分、中国干眼问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二连组较单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的FBUT、SIt、泪河高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二连组较单药组升高更明显(P<0.05)。这与宋敏等[12]的研究结果相近。说明二连组获得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眼表功能效果,减轻干眼症状。这是因为普拉洛芬滴眼液可抑制蛋白激酶、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因子、组胺等,减轻眼表炎症。滴眼30 min 后,药物即可大面积分布于眼组织内,且其分布在结膜和角膜中的浓度最高[13]。维生素A 可以湿润眼表、预防病原菌入侵,棕榈酸酯可使泪膜脂质层增厚,使泪液蒸发减少[14]。维生素A 棕榈酸酯的基质——卡波姆在滴入后可以附着于角膜表面,使其发挥较强的保湿作用,从而起到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高泪膜稳定性的作用[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两组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二连组较单药组升高更明显(P<0.05)。说明普拉洛芬滴眼液+维生素A 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可以提高干眼症患者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视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干眼症会损伤患者的视功能,从而降低其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干眼症患者采用二连组治疗方案治疗,能有效缓解干眼症状,改善眼表功能,进而可使其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干眼症患者执行普拉洛芬+ 维生素A棕榈酸酯治疗方案获得了显著疗效,不仅能够改善眼表功能,减轻干眼症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