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郁松
西安武警工程大学装备学院(西安 710086)
辣椒酱是一种以新鲜辣椒或干辣椒为原料,经发酵或非发酵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酱状调味品。传统的自然发酵存在发酵周期长、发酵质量不稳定、产品易酸化变质及亚硝酸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等问题。而采用纯种乳酸菌接种发酵辣椒酱,因强化优势乳酸菌生长,可快速发酵产生乳酸,缩短发酵时间,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增加产品风味,还可产生亚硝酸盐还原酶,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
主要采用植物乳酸杆菌接种发酵辣椒酱,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出食盐、白砂糖、氯化钙的最适添加量和最佳发酵时间,以期为乳酸菌在发酵辣椒酱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1.1 原料
鲜辣椒(当地市场所售);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tlus plantarum)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Mesenteroides),由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1.2 试剂
琼脂、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吐温-80(北京化学试剂厂,均为生化试剂);溴甲基酚紫、葡萄糖、乙酸钠、柠檬酸二铵、硫酸镁、醋酸钠、碳酸氢钠、食盐、食糖、氯化钠、氯化钙、无水乙醇(成都市科隆化学品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
YQX型厌氧培养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JA2003N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T3100X型pH计(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SW-CJ-2FD型超净工作台(苏州尚田洁净技术有限公司);722S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B21型离心机(上海医用仪器厂);5 L陶质泡菜坛(购于当地农贸市场)。
1.3.1 培养基[2]
MRS培养基:酵母膏5 g,牛肉膏10 g,蛋白胨10 g,葡萄糖20 g,柠檬酸二铵2 g,NaAc 5 g,MnSO40.25 g,Ca(HCO3)20.30 g,MgSO40.58 g,吐温-80 1 g,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pH 6.2~6.4,于121 ℃高压灭菌15 min。
1.3.2 菌种的活化[3]
菌株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30 ℃、24 h)→菌株悬浮液(离心4 000 r/min、10 min)→清洗(0.85%生理盐水、2次)→配制种子液(0.85%生理盐水50 mL)→按3%接种量(体积比)接种到50 mL 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30 ℃、16 h)→清洗(0.85%生理盐水、2次)→配制种子液(0.85%生理盐水50 mL),每次的接种量5%
1.3.3 辣椒酱的制作工艺
新鲜红辣椒→灭菌处理→预处理→发酵液的配制→装坛→接种→密封→发酵→成品
请5名接受过感官评价的专业人士组成评定小组,根据发酵辣椒酱感官质量评分标准中的色泽、气味、滋味、质地4项指标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取其平均值。
表1 接种发酵辣椒酱感官评定标准
根据GB/T 5009.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中分光光度法测定成品中亚硝酸含量;根据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测定成品中的菌落总数;根据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中大肠菌群数测定方法,即乳糖胆盐发酵法测定成品中大肠菌群。
2.1.1 菌株选择
辣椒发酵的乳酸菌主要包括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发酵乳杆菌、德氏乳杆菌。接种辣椒酱理想的乳酸菌株应具有特性:耐盐、耐酸;15~40.0 ℃下生长,不产生异味;无致病性,不产生毒素;能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经初筛、复筛及遗传稳定性试验,获得3株产酸较快、发酵风味较好的乳酸菌,其中2株分别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ubsp.Mesenteroides)、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tlus plantarum)。2株肠膜明串珠菌在食盐浓度大于8%和pH小于4.0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受到严重抑制,而1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tlus plantarum)却能在pH 3.0和食盐浓度12%的环境中生长。经过生理生化试验和发酵时间、发酵效果的对比,最终选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tlus plantarum)为发酵菌株。
2.1.2 食盐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5]
食盐对产品的风味影响很大,起提味、增鲜、杀菌、防腐等作用。但过之则咸,少之则清淡,还会影响其他风味。食盐添加量对辣椒酱的感官评价的影响见表2。
表2 食盐添加量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
在5%接种量,30 ℃条件下发酵8 d,考察食盐添加量对产品风味的影响。
结果表明:食盐浓度太低,产品味道寡淡,且影响辣椒的脆性;随着食盐浓度增加,乳酸发酵速度加快,总酸增加迅速,辣椒的脆性增强,发酵香味突显,但如果添加量过大,则会致使产品咸味过重,也不利于后期的乳酸发酵,影响发酵速度。食盐添加量7%时,产品口咸味适中,清香脆嫩,风味最协调。
2.1.3 白砂糖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6]
白砂糖不仅可提供乳酸菌发酵所需的碳源,促进乳酸菌快速繁殖产酸,还可增强调味酱的口感,缓和辣味,与咸味、鲜味等风味物质共存时,可掩盖杂味,柔和其他风味,使产品口感更加圆润,增强产品的适口性和可接受性。白砂糖添加量对辣椒酱的感官评价的影响见表3。
表3 白砂糖添加量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
在5%接种量,30 ℃条件下发酵8 d,考察白砂糖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白砂糖添加量对产品的感官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白砂糖添加量较少时,甜味不足,甜辣度失调,造成产品过辣,口感略粗糙;随着白砂糖的逐渐加入,发酵风味增加,口感也更加饱满,但糖含量过高会使辣椒酱过于甜腻。试验还发现,白砂糖不仅能增加辣椒酱的鲜味,减弱辣椒酱的辣味,还能与CaCl2共同作用提高辣椒酱的脆度。由感官分析可知,白砂糖添加量6%时,产品发酵气味浓厚,口感适宜,滋味良好。
2.1.4 发酵时间对产品风味的影响
发酵时间对产品风味形成至关重要。发酵辣椒酱的主要风味是通过乳酸菌发酵形成的,发酵初期,还没有形成其独特的风味,口感相对粗糙,但发酵时间过长,又会导致产品酸味过重使产品的口感变差。发酵时间对辣椒酱的感官评价的影响见表4。
表4 发酵时间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
在5%接种量,30 ℃条件下发酵,考察发酵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发酵时间短,辣椒酱发酵不完全,口感粗糙,柔和性差,感官接受程度低。随着时间的延长,乳酸菌不断发酵产酸,其独特的风味越来越明显,发酵时间9 d时感官评分达到最大值。发酵时间大于11 d时感官评分又呈下降趋势,酱体色泽开始变差,产品逐渐变软变黏。因此,试验选择发酵9 d为发酵时间。
2.1.5 氯化钙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7]
脆度是评价酱腌菜品质质量的重要指标。脆度主要受蔬菜中原果胶的含量的影响,但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蔬菜中的果胶在自身果胶酶作用下,逐渐水解为可溶的果胶酸,使细胞壁中胶层溶解,细胞间黏合力下降,从而引起果实软化。添加保脆剂能有效地保持酱腌菜的口感,提高酱腌菜的质量和风味,常用的保脆剂为CaCl2。其作用机理是:可溶性果胶酸与加入的氯化钙中的钙离子反应生成果胶酸钙,增强细胞间隙的黏连作用。因此为确保产品有较好的口感,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氯化钙的添加量。氯化钙添加量对辣椒酱的感官评价的影响见表5。
表5 氯化钙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在5%接种量,30 ℃条件下发酵8 d,考察CaCl2添加量对产品口感的影响。
试验发现,不加保脆剂,产品软而不脆,口感一般;保脆剂添加量过少依然解决不了产品口感过软问题,而添加量过多,又会导致产品质地变硬,口感变差。由表5可以看出,氯化钙添加量0.12%时产品硬度适中,脆嫩适宜。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定影响影响产品品质的食盐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及发酵时间作为研究对象,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L9(33)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6,试验结果见表7。
表6 接种发酵辣椒酱试验因素水平表
表7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表8 接种发酵辣椒酱产品质量标准
通过表7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可知,3个因素中对产品风味影响最大的是白砂糖添加量,其次是食盐添加量,最后是发酵时间。在此组合中,接种辣椒酱的最佳配方为A2B3C1,即食盐添加量7%、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时间7 d。产品色泽呈鲜红色,油润有光泽,发酵香气浓郁,具有辣椒发酵后的香味、酸咸味适中,口感层次分明,咀嚼时脆嫩感明显。
通过质量检测,所得产品色泽鲜红、香味浓郁、酸咸味适度、脆嫩感明显,产品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也符合国家标准。
用菌株植物乳杆菌为接种发酵菌株,通过人工接种发酵技术生产辣椒酱,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食盐添加量7%、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时间7 d。
用此工艺所得产品色泽呈鲜红色,油润有光泽,发酵香气浓郁,具有辣椒发酵后的香味、酸咸味适中,口感层次分明,咀嚼时脆嫩感明显。理化检测重金属未超标,也未检测出有害物质。微生物指标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都符合国家标准,致病菌未检出。
采用纯种乳酸菌发酵生产辣椒酱,使自然发酵的诸多不足受控于人工操作,可实现发酵蔬菜的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内发酵制品的产品档次和生产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