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视域下的《麻雀》课例比较分析

2023-10-18 12:04章仁杰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麻雀课程标准

章仁杰

【摘 要】《麻雀》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散文诗节选,其内容叙事方式十分具有代表性,是习作单元的重要教学课文。文章对何捷、李文两位名师的《麻雀》教学课例进行比较,在分析两位教师教学异同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好地进行习作单元课文的教学。

【关键词】课程标准 《麻雀》 课例比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2-66-04

《麻雀》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屠格涅夫所写散文诗的节选,运用十分典型的起因—经过—结果模式讲述了老麻雀勇敢对峙猎狗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事情描写清楚,情感真挚。通过比较分析何捷、李文两位教师的教学课例,能够让其他教师更好地把握《麻雀》一课的教学要点,学习名师的教学亮点,提高习作单元课程的教学能力。

一、教学课例的相同点

通过观摩比较何捷和李文两位教师的课堂可以发现,两位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一些共性,即都比较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并频繁地进行课堂互动。此外,对于课文内容的具体讲解思路上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一)重视朗读,读思结合

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何捷在这堂课中数次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内容并不局限于课本内容,对于教学目标也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写清楚”,对于写作六要素尤其是人物要素有更深的理解。首先,对于重要的课文段落,何捷在领读部分内容后,就让学生接着齐读,既给予了学生示范引领,又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课堂最后在预先准备好的优美音乐下,让学生朗读《麻雀》原文的抒情结尾,使学生在专注的朗读中思考领悟出原文所说的“爱”到底是什么,加深学生的情感印象。在教学中,最有特色的是将朗读与提问充分结合,在每次朗读后必定进行提问,与学生就朗读的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讨论,分析既不过深也不浮于表面,在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况下让学生得到充分思考。除了提问,何捷为两次内容较长的朗读所配的音乐也十分精彩。音乐与朗读内容十分契合,用急促刺激的音乐烘托出老麻雀与猎狗对峙的紧张气氛,用优美抒情的音乐凸显作者对“爱”的感慨。

李文在课堂上也十分重视朗读,认为再好的方法,也需要把它用文字表达出来,还是要读课,所有的都要落在朗读上。李文对重要的课文片段进行示范朗读,除了注重整体朗读方式,在运用朗读教学的方法时,更加注重对重点字词的思考。李文让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重要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分析句中重要的字词,通过对句子中动词的“慢镜头”分解,体会文章写作特点,并在分析结束后再以齐读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思考体会。李文还十分注重朗读的情感要求,对学生的朗读及时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在具体的要求下(如“坚定一点”“更加勇敢”等)反复朗读,使学生在对句子的反复朗读中强化情感。

(二)先讲课文结构,再细读课文内容

在课堂讲解的顺序安排上,何捷与李文都采取了先讲解课文主要结构,再对课文内容进行细读的方式。这样设计不仅是因为《麻雀》这篇课文的写作结构十分典型,而且考虑到习作单元课文的教学要求。

两位教师在讲解课文结构时主要讲解事情的发展,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何捷用写作六要素引入讲解,在深入理解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阐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李文则选择用三角结构图(以猎狗、小麻雀、老麻雀为三个角的顶点)的方式展示讲解课文结构。二者具體操作不同,但殊途同归,达到了差不多的教学效果。在细读课文内容时,两位教师都对“石头似的”等重点词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对重点词句的分析中体会人物情感,最后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选择用《麻雀》原文来讲解作者感受并展示的文章情感核心(“爱”)。

(三)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学生课堂参与

没有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在这堂课的讲解中,两位教师都频繁与学生进行互动,十分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何捷的课堂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问答,整堂课充满了充分的问答互动,不仅让学生在台下积极互动问答,而且还让学生上台进行互动。频繁的互动让整个课堂教学节奏十分紧凑,教学内容丰富。李文的课堂互动则是在少量的教师引导提问下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分享思考,从而更好地参与课堂。两位教师在讲解“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一句时,都选择让学生做一做这些动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猎狗的凶恶,并进一步感受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方式。

二、教学课例的不同点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位教师在教学上的共性更多是对于文章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普遍性理解,在长期丰富的教学实践中,两位教师也产生了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对于文章内容的具体理解和教学的侧重有所不同。

(一)文章内容的具体教学不同

在《麻雀》这课内容的具体教学上,两位教师存在不同。例如在讲“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时,何捷通过对比石头落下来与麻雀落下来声音的不同,向学生讲解老麻雀的紧张焦急。而李文则将老麻雀本身的轻与石头的重作对比,并对“落”字深入分析。

两位教师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文章“爱”的理解。一般的教学理解为老麻雀保护小麻雀是“母爱”,李文也采用这一教学理解。何捷则认为“亲情是我们可以判断的,但公母不必计较”,在整篇文章中都只提到老麻雀,实际上讲的是亲情。对于具体应当如何理解这份“爱”,本文不作另外讨论,更多的是思考面对同样的文字,应学习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整体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教学侧重不同

单从时间上看,何捷的教学时长有50分钟,李文的教学时长则只有38分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这正是因为两位教师对于课堂的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侧重有所不同。

何捷的整堂课以“写清楚”三个字为主线,通过提问总结什么是“写清楚”,先以朗读交流平台的要求明确如何“写清楚”,再以《麻雀》一课为例通过“眼见”“耳听”“心想”三方面具体教学作家是如何写清楚一件事的。整堂课的教学更侧重于教导学生写作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写作六要素,学会打造写作的框架,这更加贴近写作单元的要求。李文的教学则是以一张课堂作业单串联整堂课,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中练习生字词的书写,其次总结课文中人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并分享,最后补充教学课文情感。整体教学环节设计侧重分享学习课文内容环节,让学生在对作家描写方式的学习下学会用更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写作。

综上所述,两位教师在进行本课写作教学时最大的区别是:何捷更重视写作的“骨架”,而李文则重视教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在文章“骨架”基础上用优美精确的语言填充“血肉”。没有“血肉”的“骨架”空洞乏味,没有“骨架”的“血肉”杂乱无章。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这二者都是不可忽视的,都应当受到重视。

(三)教学风格不同影响课堂氛围不同

何捷和李文的教学课堂氛围完全不同,这主要是由两位教师的主要教学语言风格特色不同引起的。何捷讲究效率,语速较快,注重与学生间对知识的“辩”的过程,充满教学机智,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因此课堂紧凑、欢快。李文则语速适中,声音温柔,但对于课堂的掌控力十分强,整个课堂比较平静。

在实际教学中李文的教学风格更适用也更易学。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课堂上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的时间也有限,何捷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几乎整堂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时刻刻都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其他同学的回答,这对于学生的要求极高。同时,小学生天真活泼,还处于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因此对于教师提问的回答也可能超出教师的预想,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拥有极高的教学机智,通过极强的教学应变能力维持教学秩序。例如在教学《麻雀》课堂中,何捷问学生:“猎人是站在老麻雀这边还是猎狗那边?”学生纷纷回答两边、左边、右边,甚至还有回答站在旁边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课堂就会难以持续,教学时间也会被耽误。相较之下,李文的教学风格对于学生更具有普适性,教学知识量的传递也恰到好处,整个课堂显得松弛有度。

三、《麻雀》课例对课程标准要求下习作单元的教学启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在第二学段的具体要求中也提到:“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并要求课内习作应为每学年16次左右。可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习作单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麻雀》一课的名师课例对比分析,能够给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好地进行习作单元课文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一)重视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读写中提高写作能力

有的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单纯的读,然而朗读的能力要求与作用都是很大的。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只是单纯散漫地读并不是有效的读书,只有认真思考、专注地读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水平。窦桂梅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就提出读书要“读出感情”,进而“读出韵味”,最后“读出思考”。因此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读写中提高写作能力。

1.在朗读中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在进行习作单元课文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思考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何捷在进行教学时,讲猎狗凶恶形象的语句时,用“猎狗冲小麻雀露出了凶相”与原文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分别朗读中比较思考这两种写法的不同,感受模糊与具体的区别,提升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更改部分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改动前后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关键字词的作用,深入学习思考作者的意图,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学习语言运用

语感是进行阅读和写作所需的重要能力。在阅读时,拥有良好的语感能够让学生顺利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顺畅地阅读下去,让学生避免出现“读两句就得查下资料”的情况,以此降低阅读难度,提升阅读成就感,激发阅读兴趣。在写作时,拥有良好的语感能够避免文章出现语病,能够保证表达最基本的流畅度和完整度。大量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提高阅读审美能力,为写作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现代信息碎片化现象严重,许多学生也深受影响,难以静下心来阅读中长篇的文学作品,这时朗读作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就能起到良好的促进阅读的作用。通过让学生不断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在进行课外材料的阅读学习时,就能通过有情感地朗读迅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写作答题时也能顺利地组织语言。

(二)重视课文内容与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

写作单元的课文教学与其他单元教学有所不同,对于课文内容的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学到一定的写作方法才是习作单元更重要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根据一篇课文孤立地教学,而是要在充分领会单元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系统地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将写作方法的教学融合在课文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1.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模仿

模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写作教学应当充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写作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作家描写的精妙之处,提升写作能力。

在教学《麻雀》时,何捷就让学生对“我打猎回来”一句进行模仿,学习用事件写时间的写作方法。学生给出了“去补习的路上”“当蚊子来临之时”“吃完火锅回家后”等答案。在对模仿答案的分析中,学生认识到要兼顾生动与准确用事件去描述时间,让读者清晰地明白具体时间点是非常困难的。这样的模仿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写作方法的印象,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最常見的写作模仿是对修辞手法的模仿,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能让文章生动有趣。李文在讲解课文时就对学生进行了相关拓展,告诉学生屠格涅夫善用比喻,如“空气就像刚挤出来的牛奶一样新鲜”“船上的白帆就像天鹅的胸脯”,让学生在写作时学会运用新鲜的比喻将事情写得更有趣。

2.科学评价,加强评价导向作用

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文章的审美创造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评价能力,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科学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这就要求评价不能有所偏颇,应当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进行公正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言简意赅,也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写作练习,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互相评价,在学生互评后,教师再对习作进行评价,同时也对互评的内容进行评价。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三)重视师生交流,通过良性互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在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良性的师生互动可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双方的了解程度,实现教学相长。

1.巧妙提问实现互动,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

提问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有效方式,通过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何捷在《麻雀》教学中几乎做到了一句一问,设置最巧妙的在于对“人物”这一要素的提问。

师:人物有哪些?

生1:有猎狗,还有猎人。

师:还有呢?

生1:麻雀,老麻雀,小麻雀。

师:我问的是人物有哪些,你把狗都当做人,你怎么说?而且鸟也是人,那这里真正的人是谁?

生1:猎人。

师:狗为什么是人?

学生沉默。

师:狗怎么会是人物呢?你一定要讲出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不是说学这一课有用,而是未来当你写各种故事的时候都可以用到。

生1:因为这篇文章就是讲它们,讲猎狗、老麻雀和小麻雀发生的事。

师:其他人怎么认为呢?

生2:我觉得这一篇文章的主角,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都可以算是人物。

师:就是说这个故事里出现的都可以算是人物对不对?

生2:嗯。

师:那一定要有生命体征吗?就是要活的,那死的可不可以?

生2:可以。

师:这棵树你看也可以么?(指PPT中麻雀旁的背景树,其他学生笑)

生2:不行。

师:你有没有读过《猎人海力布》?文中的是石头。还有很多故事中没有生命特征的也是人物,那按你这么说这些都写错了?

生3:我觉得只要是写在文章中的活物就是人物。

师:不管是活的还是没有生命体征的,只要是这一篇文章的主角都可以算成人物。

在整个问答环节中,何捷对学生数次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对于“人物”这一概念由模糊的印象变得清晰具体。互动过程自然、幽默,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运用提问,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并活跃课堂。

2.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增加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交流互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在习作教学中就是要根据习作主题联系生活,例如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外出游玩的事件,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见闻。长期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显著加强学生的联想、表达能力。

观摩并比较分析名师的教学课堂,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启示。学习运用这些启示,能更好地践行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明确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時,教师要明白教无定法,在难度较高的习作课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对名师的教学进行刻板套用,而是要具体地分析学生,结合班级学情与自身教学能力特点,实现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麻雀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小麻雀乖乖乖
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现与超越——《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评略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