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
琼台师范学院 海口 571100
2021 年,海南省教育厅发布《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实施工作规划(2020—2022 年)》,计划至2022 年年底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同时,在《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实施办法》)中详细定义了教师个人层面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即微能力,并且按照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教学维度,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三个教学环境做了分类。师范生作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与主要来源,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教育质量高低。唯有在职前阶段进行良好的培养,才能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求[1]。
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调查,有利于规范和引导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本研究根据《考核实施办法》中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编写师范生教学信息化能力测评问卷,对师范生群体进行调查,了解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期望能够为地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以海南省琼台师范学院在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他们来自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教育、英语、英语教育、汉语言文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等七个专业。利用问卷星共发放问卷280 份,回收问卷280 份,其中有效问卷253 份,有效率90.36%。
本研究自编“琼台师范学院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问卷”,问题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在校师范生的个人情况,主要包括专业、年级、相关课程学习情况、有无参加过实习(见习)等信息;
第二部分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调查,是一个包含30 个题项的量表,全为单选题,题目赋值范围为1 ~10 分,5 分为中间值,题目内容主要基于《考核实施办法》中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标体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与微能力点”,如表1 所示;
表1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与微能力点
第三部分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发展状况,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影响因素等[2]。
笔者借助之前在研究中构建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T来更全面地分析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Xa代表“一级指标”权重,即不同微能力对应的“教学环境”复杂度(n≤13 时,a=1;14 ≤n≤23 时,a=2;24 ≤n≤30 时,a=3);Yn代表“二级指标”权重,即不同微能力的难易度;Sn代表每项微能力测评分值。
通过问卷编制与发放、信效度检验、因子分析三个步骤来确定公式中的权重,如表2 所示。
表2 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权重表
需要注意的是,问卷设计的维度覆盖三个教学环境中所有的维度,而《考核实施办法》规定实际考核只要求在职教师针对所在学校选定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自主选择三个微能力点(要求覆盖1 ~2个教学环境,3 个不同维度),因此,为使测评更符合实际,最终测定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时选择最优化值,即选择符合条件下每项指标赋权下的最高值。
在253 份有效问卷中,主要调查对象由大二学生(47.83%)和大四学生(49.8%)构成,大二和大四的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上差别不大,都已学过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部分学生选修或自学过SPSS、Matlab 等信息类课程。大二学生与大四学生最大的差异在于大四学生已经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实习,而大二的学生只有短期的见习。考虑专业类别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可能造成的影响,在问卷发放时分别投向了文科(30.43%)、理科(45.85%)、艺术类(23.72%)的专业。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生平时用于上网的时间以及上网主要做的事情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影响因素。
2.2.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在问卷中第二部分有关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问题得分中,根据信息技术应用环境来区分,学生最擅长在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其次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最后是智慧学习环境,他们的平均分分别为6.57、6.52、6.24。按照不同的能力维度来划分,学生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平均分分别为6.59、6.44、6.48、6.45。因此,无论是在不同的教学环境还是不同的教学能力维度,学生的得分均略高于问卷平均分5 分,可见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好。结合问卷平均值可知,信息化教学能力在师范生中掌握得较好,但水平不高[3]。
实际情况中,由于不同教学环境和不同教学维度对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不同,本文选择基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模型作为师范生个人教学能力水平的最终衡量。根据本次调查问卷得到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T平均分等于7.57,高于单纯的各维度平均分,但由于个体差异,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T的分数段分布跨度较大,如图1 所示。
图1 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T 分数段分布图
综上,可以得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水平不错,但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
2.2.2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
1)教学经验不同。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大四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平均指数为8.10,明显高于大二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平均指数7.11。在设置的课程学习上,大二学生与大四学生均完成培养方案上规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除此之外,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经验的不同,大二的学生只参与过4 次见习,每次为期一周,而大四的学生已经参加过6 次见习和一次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教学经验明显丰富。由此可见,与“三笔一画”等传统的师范生技能一样,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是一项实践技能,只有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断地进行实操练习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2)专业不同。调查结果统计显示,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最高的专业类别依次为艺术类8.12、文科7.56、理科7.38。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明显高于文理科专业学生,经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①相较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扎实的优势,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需要不断实践才能提高的一种能力;
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更富有创造性与发散性,这对于学生在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③艺术类专业本身的课程性质更加生动活泼,实践内容多于理论内容,有利于信息化手段的深度应用。
3)学习能力不同。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已获得计算机基础学分的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为7.63,在此基础上获得现代教育技术学分的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为7.72,增长不明显。但同时学习如SPSS、Matlab、教具制作等其他信息类课程的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明显提高为8.38。相较于被动学习培养方案制定的课程,主动学习培养方案内未要求的相关信息课程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较高,有很强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善于学习,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信息化教学能力更加突出。
4)信息技术接受度不同。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学生每天上网时间的长短也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影响因素。每天上网超过6 小时的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为7.86,每天上网3 ~6 小时的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为7.53,每天上网1 ~3 小时的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为7.57,每天上网1小时以内的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仅为6.95。可以看出,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长短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呈正比例关系。对学生上网内容同步进行调查,查阅资料和娱乐的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指数差异不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信息技术接受程度不同,上网时间长的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长,对于一些新技术、新媒体接受程度较高,能较快地掌握一项新信息技术,上网时间短的学生在新技术的掌握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在“您认为以下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是否对你有帮助”问题的选择上,师范生普遍认为通过实习、见习实践最有助于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其次是阶段性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信息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最后才是相关课程的学习,这与前面问卷调查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如表3 所示。
表3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满意度表(单位:人)
这一结果对于学校后续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性意见。在以往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主要集中于相关课程的设置以及课堂上教师授课内容和方法的改进,但是仅仅改革课程教学对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成效甚微,学校应多考虑从课程以外的角度来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在实习、见习等实践环节注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往实习、见习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听课、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教研活动、监考、阅卷等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未特别强调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学校应从多环节注重该能力的培养,实习、见习作为师范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不仅应对指导教师进行提前培训指导,也应向学生强调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建议在实习期间和实习结束后进行针对性考查。
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除了常规的课程教学,学校可根据师范生不同年级的发展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包括讲座、短期培训等。这类培训作为课程教学的补充,将课堂与课外紧密结合,将理论和实际灵活转换,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3)举办信息化教学能力评比大赛,以赛促学强技能。目前,海南省师范类院校一直保留着“三笔一画”这项传统的师范生技能比赛,旨在通过比赛帮助学生重视、提高这一基本技能。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也应作为日后师范生技能比赛考核的重要一部分。可安排信息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比赛指导,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本研究基于先前的研究成果——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模型对琼台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该校师范生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较高,但存在差异较大的结论。同时,从教学经验、专业、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接受能力等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能力产生的影响进行剖析,根据问卷结果,对学校层面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建议。
下一步,笔者将继续在OBE 理念的指导下,分别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反向设计人才培养中的各个环节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并通过设置实验组的形式来测试方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