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赟 张文君
1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2 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超声诊断教研室 湖北十堰 44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出明确指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1]。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着力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2],医生面对的是有情感的患者,因其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理念融合并贯穿整个医学教学生涯尤为必要。超声医学发展迅速,作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理论体系及技能培养模式已成熟建立,与其他影像学相比,超声诊断学更强调操作性,与患者的接触和沟通也更广泛,在诊疗过程中医生既需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又应具备仁爱的人文关怀精神、崇高的职业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因此,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超声医学人才势在必行。
培养学生“生命至上”的大医精神是医学专业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师不光要传授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承担着育人职责。医学专业教师育德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其主体意识,也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责任和要求。专业教师因授课时间及内容较多,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的时间长,使得专业课教师在学生群体中更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不仅让教师清楚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更快捷地掌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和心理状态,因此,专业课教师在引领学生思政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针对部分教师存在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上的不足,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纲领性文件的学习和探讨尤为必要。强化教师对思政理论的认识,变“愿教”为“爱教”,通过学习提高教师发掘思政元素、融合思政元素的能力以及以身作则的示范能力,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送出去”培养、“请进来”培训的学习和探讨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3]。拓宽教学思路,延展教学模式,加强科研思维能力培训,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炼优质观点,申报思政类科研项目,力求成果转化,以科研反哺教学,从而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育人目的。
以课程为依托,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教师能动性和主体责任,充分利用专业课程实践性,推行多元化、立体化的德育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将理论实践化、抽象知识具体化,达到知识践于德行的目的。强化教师主体责任意识,深植课程思政理念,使超声诊断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协同育人的教学效果。
超声诊断学覆盖面广且与多学科交叉,不仅包括超声学科自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要点,还包括疾病诊断技巧及操作技能实践。超声诊断学重视基础,也强调学科前沿性,突出本学科与病理、临床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模式侧重临床思维的培养以及疾病的诊断思路和鉴别诊断技能的提高。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基础资源[4],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材的展现形式。对教材充分把握,不仅让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烦琐,还让教学方法可行且具有良好效果。该课程专业性强,课程思政元素相对隐晦,针对该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及融入方式的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不充分。因此,个性化衔接课程思政与本专业课内容既是要求也是挑战,不仅需要专业课教师深入掌握教材中专业课知识,还需要专业课教师对教材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有较好的把握。专业课教师要始终明白课程思政的内容是专业性的,价值取向是思政性的[5],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为了思政而思政,失去专业课基本属性,不仅不能达到与学生之间思政方面的共鸣,还容易适得其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立足课程原本的知识框架,结合专业课程特殊属性,通过基础理论的阐述体现课程中蕴含的甘于奉献的精神与医者应具有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对疾病诊断的深入讲解展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作为临床中重要的检查手段,实践中应展现出尊重患者、善于沟通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秉承“实用性、创新性、探索性”三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思政化重构,搭建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情感相互交融的育人体系。
例如,在论述超声心动图的发展历程时,通过着重介绍被国际心血管超声协会冠以“超声之父”的王新房教授,以其对超声心动图发展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思政元素切入点,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与此同时,讲述国内超声发展史中我国超声领域专家所展现的不甘落后、砥砺钻研的奋斗精神,在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于进取的信念,披荆斩棘、笃定前行的决心,以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信心。
课程思政建设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内部整合资源,促进各个主体间的配合,系统性推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6]。根据课程培养要求,设立导向正确、易于操作的教学目标,探索可行性强的教学方法,以及顺利实施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思政元素的融入过程中,避免强行植入会产生突兀感[7],不能将知识、能力、素质三大教育目标割裂开来,导致知识体系不连贯,能力和素质塑造不自然。在教学过程中,为深度融合思政元素与教学目标,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与思想政治教学团队协作是一种重要的方式,针对不同章节开展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重构课程整体布局,融汇课程价值导向,通过专业课教师阐述本章节的专业内容,与思政教学团队讨论并确定适合特定章节的思政元素,不仅可弥补专业课教师相关思政理论不足和内涵理解不深刻的短板,而且可避免思政元素重复融入或者融入生硬的现象,通过协同备课、合作开课等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亦可达到知识互补,增进感情,相互理解的效果。定期开展教学比赛,采取集中观摩公开课等手段,进一步促进教学主体深入参与,调动教学主体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思政元素与课程的融合效果最大化,达到“三全育人”的教学目标。
思政元素如何融入以及融入是否充分,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能否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效果,这都与教学设计和教学形式密切相关。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建设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除需要转变旧观念“认为思政课程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同时应努力避免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学生学得好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实现这种模式转变,专业课教师必须深度开发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将育人理念及思政体系建设融入教学各环节。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对课程进行整体科学架构,挖掘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增加思政教育渗透力,达到自然而不乏高度、恰当而不失精度、适度更具有温度的效果。与此同时,激发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归育人初心,传道授业解惑[8]。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促进教学设计的完善。学生已成为网络“原住民”,理解他们的视角以及思维方式,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课后通过网络资源接受学生实时反馈,可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9]。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输出形式,也是教学形式有效实施的催化剂,是教学效果的助推力。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结合教学内容,融入超声医学领域专家学者感人故事,介绍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高尚的人格品质,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将思政元素与案例教学法有机融合,以临床案例为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春风化雨地弘扬“大医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人文内涵[10]。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身历其境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娴熟的诊断技巧,准确诊断疾病的能力,为每个学生及患者展现了医者的专业性,而完备的理论知识是完成一系列专业性操作和诊断的前提,让学生更加明白理论课的重要性,更加清楚专业基础知识对实践能力的指导价值。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年龄、教育背景等)采取合理有效的医患沟通方式,学生可通过观察和学习教师检查中与病人沟通所展现的技巧和能力,以及蕴含的人文关怀(如耦合剂加热、活动不便患者帮扶),在耳濡目染中学会对患者的关怀能增强沟通效能,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获得准确诊断的同时亦提高了职业自豪感。医患沟通是一种能力,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铺垫,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人文关怀则更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同理心,有效促进医患沟通,医学生不仅需要明白专业技术水平对疾病诊断的显性价值,还需要意识到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对提高诊断效能的隐性内涵,显隐结合可为医疗服务锦上添花。
课程思政评价实质是对全员育人的评价,课程思政评价以结果为导向,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教师思政元素挖掘得是否准确到位,从教学效果评价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是否有机融合[11]。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应全面具体,包含多因素、多方位的评价体系。以评促建是提高课程实施效果的主要方法,根本目的是通过持续改进达到协同育人。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和课程建设评价,三者有机结合综合反映课程实施效果。课程评价体系是以教学过程为着眼点,以发现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了解学生参与课程各个环节的程度,来评价参与效果,增强学习效能。
同时,高校应建立系统化的监管机制[12],教学督导应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使思政元素融入更加自然。督导过程中发现优秀教师可作为典型进行奖励,提高教师团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升专业教师思政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3]。
另外,教学反馈作为教学质量前进的助推器[14],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中,获取评价体系的反馈信息,充分挖掘有效成分,结合反馈强化优势弥补不足,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对课程思政理论和内涵的深入研究是实施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前提,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多学科协作的过程。在超声诊断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提高教师团队素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充分挖掘并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具体化,促使课程思政与课程专业内容同向同行,以达到培养有温度、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医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