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案例教学 强化课程思政*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4-01-03 06:50陈军吴迪戚琳于迎昕侯英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8期
关键词:要素案例思政

陈军 吴迪 戚琳 于迎昕 侯英华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4

0 引言

2022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高校要立德树人,必须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1]。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早在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这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的殷切希望,对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迎来了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对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高等院校的改革和发展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以00 后为主,他们具有鲜明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一些错误思潮仍有一定市场,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在高等院校呈现复杂态势,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暴露出一些缺陷和短板,而高校专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面临数量不足、思政渠道不宽的问题,因此,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触发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具有重要意义[4-5]。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是材料相关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受众学生数量较大,主要研究材料在外加载荷和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变形、损伤与断裂行为的规律和本质,讲授各类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共性问题,涵盖的内容具有广泛的工程背景性和现实生活中的直接认知性。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作为思政要素的载体具有客观性、开放性、实时性、聚焦性的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科技强国的紧迫感。事实证明,我国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域联动,上下一心,脚踏实地,攻坚克难。而这些成就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基本覆盖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以工程案例为主线,进行思政要素的提炼和再融入,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更能以问题为主线,归纳总结本课程的相关知识点,柔性引入材料应用领域的前沿技术,将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立足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从而实现OBE 教育理念,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6-7]。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过程是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柔性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颠覆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内容,也不是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内容中硬性穿插思政要素,而是要把已经发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解和提炼、归纳和演绎,在课堂上授知识,在授知识中讲故事,在讲故事中找热点,在找热点中融思政。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做好专业课程的思政工作,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改革。

1 精选工程案例,思政要素显性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诸多重大成就,这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奋斗与创造精神。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工程领域的重大成就都是本课程的知识素材,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相关知识点遴选我国工程领域的重要案例,提炼了具有示范性、渗透性和可持续性的思政要素和知识要素。以往的案例讲解只是将其与相关知识点相关联,没有考虑到思政要素的融入,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深入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这些重大成就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包括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人的奉献和敬业精神、个人努力和团队协作的和谐性等,充分展示爱国情操的伟大力量,归纳总结取得这些成就背后的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使其中蕴含的思政要素显性化,知识要素具体化。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精选的案例包括: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国器——航母高强度特种钢;四十四年四十个第一——第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鞍山钢铁公司;华龙一号;高速列车接触线;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港珠澳大桥;嫦娥五号探测器;等等。这些案例基本涵盖了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又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 丰富授课手段,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教学素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改变以往相对单一的授课方法,将精选的案例以视频、图片、动画、新闻报道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相关案例的背景和发展过程,部分案例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析,挖掘其中蕴含的知识要素和思政元素,部分案例由学生进行解析并在课堂上讲解,还采用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并分组讨论或课后大作业的形式,归纳案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和知识要素。命题有大飞机C919 背后的故事、高速铁路轨道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辽宁号”航母重建的大国情怀、探月工程的国家利益等;学生自主选题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与建设、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历程、神舟十三号微重力实验舱的意义和作用、黄旭华和他的核潜艇等。虽然课业繁忙,但大家都做得非常用心。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深化相关知识的记忆和拓展应用。同时,笔者所在教学团队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课堂放在工厂,将名师请进课堂,使学生有了深切的感性和直观认识。在考核环节,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专门设计了一道案例解析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社会知识和专业知识视野进行思政要素和知识要素的解析。

3 明晰角色定位,助推学生主体化

以往教师是授课的绝对主体,讲什么、怎么讲都是由教师决定,这往往会造成所授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点脱节,与学习效果脱节。基于OBE 的教学理念,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注重做好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实现由教—学向评教—评学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效果,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做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世界观形成和转变的引领者;要做知识拓展的开发者,而不只是知识传授的制定者。教师要做到课上是师,课下是友;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要改变一言堂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多环节与学生互动,拓展学生自我评价学习产出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由被动接受型学习向主动探究型学习转变;要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要突出爱国情怀的倍增效应,使学生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增强科技强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和学生一起,以“大工人”的身份,共同发掘建校70 多年来著名人物和重大成就背后的故事,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4 双要素再融入,改革效果最大化

思政教育并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更重要的是要实施一个思政元素再融入的过程,即不仅要在案例中深入发掘思政元素,而且要对这些元素进行归纳和演绎,将其具体化和归一化,并用于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工作,促进学生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笔者所在教学团队注重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注重走进学生内心,触碰心灵,同频共振,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8]。大连理工大学是我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涌现了一批爱国敬业的教育家和科学家,党的红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脉,孕育形成了大连理工特色鲜明的红色基因。在学校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下,笔者所在教学团队与辅导员、思政班主任密切配合,制作了调查问卷,多层次了解学生的关注点,研判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并挖掘思政要素。大连理工专门有一堂课在校史馆进行,以学校的历史、人物和成就为主线,进行思政要素和知识要素的再融入,使思政教育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学习渗透入生活,说身边人,讲身边事,维护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传承性,保持学生思想转变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对学生的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能够主动与教师就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普遍提高。

猜你喜欢
要素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