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晨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运河高师办学点 江苏徐州 221300
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开始在传统的教学中引入IT 技术,并将这种技术推广到其他各个领域中,IT技术的推广在21 世纪美国的教育改革中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受美国的影响,欧洲国家纷纷开始效仿,由此全球教育进入了网络化教育的新世界。近年来,一种新的在线教育模式慕课(MOOC)逐渐成熟,各种网站开发了大量的钢琴课程,将传统的钢琴教育推进了网络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国外的音乐教育家开始对网路时代的钢琴教育展开研究。
通过查阅图书馆和网络平台资料,搜集到国外相关文献资料:Pamela D.Pike 的文章ATeacher’s JourneyIntoAnEmerging21st-CenturyVirtualTeachingEnvironment提出,音乐技巧的课堂学习必不可少,但也不要局限于课堂内,在课堂之外可以将“互联网+”的钢琴教学模式融入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外的学习效果。Michael Mark 和Patrice Madura 在ContemporaryMusicEducation一书中认为,随着钢琴音乐教育的普及和需求日益增多,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钢琴音乐教育的需求,而基于“互联网+”的钢琴教学模式能够提供多元化教学方案和更广泛的教育服务范围,这些优势使这一模式逐步成为钢琴教育发展、前进的主流趋势;Greg Kearsley 在Onlineeducation:Learning andteachingincyberspace一书中表明,基于“互联网+”的在线钢琴教学在将来会更多地融入钢琴教学,极有可能会成为主要教学模式[1]。
我国现代音乐教学体系,是总结了欧洲、苏联教学体系和教学经验成立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使用,信息技术化的音乐教育由软件延伸到更深的领域。在钢琴教育方面,各种网络视频、APP、直播课、录播课等形式的在线教育逐渐流行,网络钢琴教育已经凭借自身优势在国内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2]。在此背景下,一部分国内的音乐教育者开始将目光转向网络时代的钢琴教学。
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和网络搜索引擎搜索“互联网+”国内钢琴教育、钢琴慕课教育、线上钢琴教育,找到的文章大约有6 篇,期刊论文有11 篇左右。崔海月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一文提出,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优化的有效路径是开发、建设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金晶的文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的应用》指出,钢琴自主学习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交流学习,提高钢琴技能;白杨研究的《关于线上音乐教学模式现实意义的分析与思考》分析了线上音乐课程与传统音乐教学的差别,并对线上音乐课程的优势和弊端进行分析研究;温晶晶研究的《“VIP 线上钢琴陪练端”APP 渗入钢琴教学中的研究》阐述了移动APP 应用程序及其特征并且分析了移动APP 在钢琴艺术教育中的优势;柯朝颖研究的《新时期应用钢琴教学利用慕课的思考》从新时期应用钢琴教学利用慕课的作用、现状及对策等方面对慕课钢琴教学展开论述;韩俐扬研究的《“互联网+”时代下的钢琴教育》针对互联网时代下钢琴教学的优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详细论述。
通过登录中国知网数据库,截止到2021 年12月,搜索关键词“互联网+钢琴教学”,搜索到相关研究有238 篇,这些论文大部分是在高校和少儿钢琴方向进行研究。搜索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搜索到相关的研究仅有8 篇文章,这8 篇文章对我国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现状、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钢琴教学开展了研究,这说明“互联网+”与钢琴教育已经在逐渐突破传统的面对面教学,逐步转向“互联网+”教学,但是这8 篇文章在五年制高职钢琴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端APP、ClassIn 在线教室为载体,设计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研究和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可参考和借鉴的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做到可参考、可借鉴。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端APP、ClassIn 在线教室等“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获取多元化教学工具,支持一对一、一对多的面对面授课和学习,实现钢琴课堂教学“大班化”中的“小班化”,对“小班”进行单独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帮助“后进生”转变,满足个性化教学;支持多种互动性课件组合式教学,营造更多的教学主题和场景,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互动交流的良好教学氛围中查漏补缺,提升专业能力。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在线教室布置学习任务,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和教学质量跟踪,有效地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检测与反馈。
将教学课件、录像等教学资源上传网络教学平台或在线教室,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不断充实和循环利用教学资源。
变“重技术”为“求认同”,兼顾多样性和教育性,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创新、生动的教学实践中,对钢琴教学产生新的认知,对艺术素养有新的认知高度,满足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所创新的愿望[3]。
学者王稼伟认为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研究中,五年制高职是指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实行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是指在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就是跨界、变革与融合[4]。“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结合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重新构造、变革与融合。
钢琴课程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为实现各级学校钢琴学科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在本文中,钢琴课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融知识性、技能型、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阶梯钢琴教程的教学活动。
本研究中的融合是指在教育信息技术2.0 的背景下,把网络资源、网络平台、网络工具融入使用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方面,以互联网技术为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内容1】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融合的现状研究。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查阅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著作,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阐述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融合的研究现状。
【内容2】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内涵、特征及应用规则研究。对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阐述,探寻“互联网+”与教学目标深度融合的应用规则。
【内容3】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移动端APP、ClassIn 在线教室等载体,设计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
【内容4】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学融合策略研究。研究和构建一种基于“互联网+”可参考和借鉴的五年制高职钢琴教学的策略,能够指导具体的钢琴教学实践。
【内容5】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将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内容较好地融入五年制高职钢琴课程教学实践。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同时利用学校图书馆,检索、搜集、整理、筛选、研究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文献综述材料,确立本研究的研究要点、实施路径和研究策略。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选择合适的研究实验班级,更深地了解“互联网+”钢琴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教师交流,了解教师对“互联网+”钢琴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在实验班级开展“互联网+”钢琴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从教学设计中找出问题,观察学习效果,逐步完善教学设计方案,进一步实现“互联网+”钢琴教学模式策略的教学价值。
将研究小组成员的文献材料、实践结果及实践心得收集起来,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班实践的最终结果,总结经验,提取有效信息,进一步完善研究的结论。
钢琴教学因其专业特殊性一直以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存在。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潮的到来,单一的钢琴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社会对钢琴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也在变化,不仅需要学生具有钢琴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整体音乐素养。因此,钢琴教学应该借助互联网的优越性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土壤,培养音乐视野开阔、综合能力强的学生[5]。需要注意的是,钢琴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线下教学不可替代,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线下教学。
当前钢琴教学研究多数着眼于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线下钢琴教学,研究内容多数为提高钢琴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等方向。笔者从互联网时代为出发点,着眼于“互联网+”下钢琴模式的研究,通过研究两个新的教学模式案例,在实践中得到良好效果,说明“互联网+”钢琴模式转变的必要性,提出五年制高职院校应抓住时代契机,钢琴教学应紧跟时代发展,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及时汲取新鲜教学思路,积极实践,开拓视野,转变和优化钢琴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传统钢琴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带来的丰富资源内容和开阔的视野给传统线下钢琴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单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发展出更多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五年制高职课堂教学中,“互联网+”与钢琴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鉴赏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目前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未来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希望更多学者投入这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