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AD框架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的研究
——以岭子镇小王家村为例

2023-10-18 07:02王婧华东政法大学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王家环境治理共同体

王婧(华东政法大学)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改善农村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应该以“守望相助”的精神,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管控力度,以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共融共赢。在“生态建设、宜居建设”中,党的十九大把《城乡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纳入其中,明确了在实施农村土地改造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农业垃圾、污水处置、农民住房建设等方面的监管,并积极推动村民居住质量的改善,使村民能享受到美好生活。构筑一个有效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以促进乡村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农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受“政府做,村民看”的影响,许多村民把环保管理视为政府的责任,而忽视了自身和其他社会因素,从而形成了“政府做,村民看”的思维定势,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缺少多样化主体,共同体意识薄弱。二是村民生态环境治理话语权不足,管控式的环保管理,所涉及的内容、目标和行动都受上层的限制,致使村民话语权不高、环保意愿不足,结果导致环境治理工作缺少村民的支持,村民跟政府、村委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同工作,从而使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三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由于缺少具备针对性的法律规定,使政府部门的决策往往偏向于满足自身利益,而忽视了群众的合法诉求。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与监督存在缺失,使当前环保措施无法得到高效实施,大大降低了农村环保的整体效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增加了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实施的困难程度。

本文借助制度分析与发展(IAD)的框架,以岭子镇小王家村生态环境治理为例,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内在逻辑,以及影响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因素,以期探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形成的模式。

二、岭子镇小王家村

(一)岭子镇小王家村的基本情况

小王家村隶属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全村户数266户,总人口超800人,村两委4人,党员62名,村域面积229公顷,耕地面积289亩,地势平坦,村庄规划整齐划一,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较好,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通过采取“街长积分制”的街道改革机制,科学规划忠信街、寿仁街、和谐街等10个街区,每街配10名街长和2名副街长协助本村环境治理工作。本村采取多种方法,统筹安排各种资源,将污水处理积分化,环境治理意识化,以环境治理成效换取相应的个人积分,并建立积分兑换机制,明确奖励措施,将无形的积分转化为有形的日常生活物品,以期达到更好的生活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的目的,以此引导鼓励、激发培养村民爱美护美的内生动力,实现了生活污水街面“零外排”,努力营造一种充满爱心和尊重、有效控制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氛围,形成以管理促治理的“淄川样本”。

(二)岭子镇小王家村的环境治理现状

小王家村紧紧围绕“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进行改革,积极推进乡村治理模式的融合,着力打造城乡共同体,达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工变股东的目标。同时,积极推进废弃物综合治理、公厕改建、农村污水管理、农村街区划分、长效机制构建等,努力实现小王家村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环境,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经过多年努力,该村的环保措施已显著改善。

1.垃圾治理。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方面,小王家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突出各项整治重点,开展人居环境卫生专项行动。首先,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保护环境,包括整治住宅和公共场所的垃圾,使整个村的街面没有任何垃圾。其次,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相应管理措施,确保垃圾处置的有序性。此外,将5大项12小项的违法行为作为评估标准,定期对村民开展评估,努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使其变得更加清新、舒适,实现了乡土美化的愿景。

2.厕所改建。“厕所革命”的出台,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传统蹲式旱厕无法有效地将粪便、污水等收集起来,使其附近的环境变得极其糟糕,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差的视嗅觉感受,夏季炎热导致细菌繁殖,进而增加了村民患疾的危害。应对这种情况,小王家村采取环卫一体化方法,提供免费的厕所抽吸服务,将粪便及时送往农业园区进行二次发酵。此外,小王家村还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监督,建立“改厕”和“田间”的闭合式粪便收集、处置系统,已有效地解决了村庄粪便的管理和排放困境,全村改厕率超过90%。

3.生活污水。小王家村的村民一直很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他们会把生活污水收集到桶里或存放在家里的旱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村民生活污水乱倒、乱泼问题,让他们能更好地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小王家村还为每户村民配发了专门的收集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其“零外排”的成效已成功地解决了本村生活污水问题。

4.街区划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既有村层面的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也有百姓层面的个人利益和服务需求。相对较小的治理单元,便于村民开展协商议事,激发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和日常管理的热情。小王家村采取街道式的治理模式,将其分割成忠信街、寿仁街、和谐街等10个街道,且每街设立10名街长和2名副街长,细致地规定村民的职责和相应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村里266户800余名村民的积极性,最终走出一条农村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三、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

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是综合多种学科的一组分析框架。按照奥斯特罗姆的经典理论,IAD框架主要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外部变量(物质条件、共同体属性、规则)、行动舞台(行动者、行动情境)和行动结果。通过分析外部变量的影响,判断行动舞台中行动者的行为选择,并借助评估标准预测行动者的行为选择产生的影响。其中,IAD的自然或物质条件是客观属性、共同体属性是整个体系内行动者必须接受的行为规范或价值观念、行动规则指影响整个体系的已有的规则范式;行动舞台是行动者对参与系统内主体的设想框架,而行动者之间相互解决问题、相互支配或斗争的领域称之为行动情境;IAD的行动结果是结合行动舞台中的行动情境和特定的评估标准进行的评估,如图1所示。

图1 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

综上可知,IAD框架由外部变量、行动舞台和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行动结果等关键环节组成,其广泛的包容性为深度剖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式,从理论层面和实例研究方面都能更好地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问题。因此,IAD框架为搭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理论模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四、岭子镇小王家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分析

使用IAD框架研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时,该框架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个因素是外部变量(自然条件、制度机制、设备建设),另一个因素是内部变量(村民、村委和政府),其中村民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图2所示。

(一)外部变量

外部变量主要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然条件、制度机制和设备建设,其自然条件主要有村庄位置、村域面积和村经济水平等。小王家村地处岭子镇西首,村域面积229公顷,耕地面积289亩,经济水平欠发达,生态环境治理面临诸多困难。小王家村利用政策优势,由村委向上级政府申请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用以完善村里环保设施、街区“积分制”机制和生活污水处置设备等,大大改善了村集体环境,治理成效大大提升。从制度机制看,环境治理机制是以村环境治理为目的,对村民日常生活行为的约束,致力营造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乡村。小王家村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实施“街长积分制”、“门前三包”责任制、“八小工程”乡村治理模式及《绿色生活十条》 《遵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准则》等措施,建立“街区自治圈”,为村民参与集体事务管理搭建了自主、平等的制度平台,村民可通过积分换取物资,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归属感,从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长效管理模式的发展。设备建设是指垃圾箱、垃圾处理场等农村环境治理的公共设施,完备的设施能让村民更好地参与到村庄的环境保护中来。小王家村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改善环境,包括建立垃圾存放点、增加生活污水专用收集桶、修建二次发酵池、配备环卫运输车、提供免费厕所抽吸服务及采取环卫一体化转运处置“黑水”等措施,使小王家村的环境治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致力打造一个共治共保共美共享、文明和谐、团结友爱、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治理“王家模式”。

(二)行动舞台

通过岭子镇小王家村环境治理的IAD框架构建可以看出,外部变量会对小王家村村民的环境治理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致使小王家村村民全员参与环境治理的主要原因如下:

1.坚持积分管理,激发村民护美内生动力。为彻底改善人居环境,管住、管死污水乱泼乱倒等行为,小王家村在全市率先推行“街长积分制”,将生活污水纳入村级“五位一体”治理体系,将管控责任压实到街长、细化到村民,每月对各街区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等行为实行量化打分,开设“美家超市”,每户配发积分卡,每月获评优秀街区所有住户凭积分卡到超市领取实物奖励,让每一积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通过村民间的荣誉感,激发培养村民爱美护美的内生动力。

2.坚持综合治理,实现街面污水“零外排”。小王家村改厕率达90%以上,改厕粪污拉运纳入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由区环卫公司统一转运处置改厕“黑水”。投资50万元,完善提升污水收集系统,配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套,对处理后尾水实行集中拉运处理,实现街面污水“零外排”,村级治理红利真正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乡村美照进了现实。

3.坚持源头控污,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坚持治管并重、疏堵结合,加强村民思想自律和行为管理,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保”的格局。为了积极响应政府、村委的号召,村民在“美丽淄川,我是行动者”、“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极配合“一约两牌”的要求,要求家庭成员遵守《绿色生活十条》 《遵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准则》等,鼓励引导村民爱护环境,摒弃陋习,严格执行“街长积分制”和“门前三包”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政府、村委相关禁令,做到从个体到家庭,从家庭到街道,让每个人都能认清并自觉践行爱美护美的理念,以此来保障家乡环境的持续性,让小王家村更美好。

五、对策与建议

“治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以解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而建立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则更为关键。本文基于IAD框架分析了岭子镇小王家村环境治理案例,发现岭子镇小王家村环境治理受诸多外部变量与内部变量的影响。首先,在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实施中,要转变依赖政府的管理方式,就必须创新和建立多元主体协调活动的管理方式,通过各主体间的协调交流与相互合作,逐步明确各主体的职责范围与边界,充分发挥环境治理共同体的协同效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时,需要结合村民所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将生态环保知识讲清楚,以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赋予村民话语权,是提高村民与村委、政府之间协同治理的关键。在开展环境治理相关工作时,让村民参与其中,从村民的角度切实满足村民的合法诉求,将村民的话语权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以此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再次,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在于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通过结合村庄自身特征、理解政府相关政策的基础上,让村民全过程参与本村的环境治理工作,营造一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共保共享的管理模式,构建政府、村委、村民多元共治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

猜你喜欢
王家环境治理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王家新的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王家湾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轻松一阅
轻松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