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星 楚亚芳 晁晔
【摘要】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河南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探索河南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建设中文化强国形成的贡献,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历史文化资源、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建设以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研究发现,河南在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河南;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3-0004-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河南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贡献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XWH012)阶段性成果。
一、河南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建设中的历史贡献
(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积淀
河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以河南的省会城市郑州为例,中原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郑州正位于中原的中心地带。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一万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郑州周边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表明这里是中原古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郑州所在的黄河流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战国时期,郑州曾是齐国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国际都市。在此期间,郑州成为战国时期文化艺术的中心,孕育了大量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东汉时期,郑州被设立为河南尹府,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建筑和文物,例如郑州的城墙、城楼、宫殿和寺庙等。除了河南郑州外,洛阳亦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多次成为朝代的都城。特别是东汉时期,洛阳被设立为东汉王朝的都城,成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洛阳文化,包括洛阳风尚、洛阳音乐、洛阳舞蹈等,对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建筑、文物和艺术品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罗马”;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节点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文化和人员交流的重要通道,而河南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连接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的重要商道。河南的两大古代商路,即南北的郑州商道和东西的开封商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商道,东西方文化得以相互交流和融合,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彼时的河南也成为世界不同文明交流和交融的重要枢纽,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除了商品的流通枢纽外,河南省也是宗教和思想的交融之地。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其中的一些重要圣地和寺庙就位于河南。例如,早在唐朝时期,阿拉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他们在郑州建立了清凉寺,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阿拉伯文化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象征。
二、河南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建设文化强国形成中的现代贡献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对河南在建设文化强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一)抢救、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
河南在抢救、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抢救文物方面,河南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和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缮古建筑、整治古村落、保护古文化遗址等,抢救了许多濒临失修的文化遗产,保护了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时,在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河南采取了全面搬迁的方式,确保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得到有效保护。例如,郑州市建设地铁时,将遇到的古墓群进行整体搬迁,并建立了相应的文物保护区。文物保护方面,河南积极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的法规制度,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通过法律手段保护文物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河南大力发展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一批文物保护和修缮机构。通过加强对这些机构的支持和培养,提升其专业水平和保护能力,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文物传承中,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洛阳龙门石窟、郑州黄帝陵、开封清明上河图等文化遗产成为河南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河南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通过修缮、保护等措施,使之能够更好地展示历史和文化的价值。同时,通过举办文化展覽、传统节庆等活动,将这些文化遗产介绍给更多的人,有效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河南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其中包括豫剧、郑州杂技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已达到561人,其中省级传承人有120人,市级传承人有165人。河南省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工作35期,培养了一大批具备高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能的传承人。
(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河南文化创新产业的兴起能够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根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接待国内游客近8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8万亿元。其中,文化旅游业综合收入超过4000亿元,占全省旅游综合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这表明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此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从业人员的增加,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旅游业从业人员超过800万人,其中文化旅游业从业人员约200万人。这为河南的就业形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新兴的河南文化创新产业能够加速构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一方面,河南注重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能[2]。具体而言,河南积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和制作中,推动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例如,将洛阳的龙门石窟壁画图案应用于日用品设计,制作出独特的文创产品;将开封的清明上河图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了虚拟现实游览项目。这些创意产品不仅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也满足了现代人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建设的热情,对助力文化强国战略意义深远。
(三)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
人才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河南的文化强国建设中,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支懂文化、懂科技、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在文化教育角度,河南省加大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2万所,高等教育院校67所,学生总数超过1200万人。教育的普及和提升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同时,河南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课程,推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截至2019年底,河南省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85处,通过文化遗产教育,使得更多的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此外,河南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例如,河南郑州开展“河南省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创建工作,通过打造以文化遗产为特色的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机会。人才培养方面,河南省通过各种政策和项目,鼓励和支持全社会培养和引进各级各类文化创意领域的人才。例如,河南省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训基金,以培养和引进人才为重点,提供专业培训和财政支持,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同时,结合河南省发展实际,河南省鼓励高校与文化产业园区、文创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三、河南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建设文化强国中的未来展望
(一)加强全球眼光,扩大国际文化交流
加强全球眼光可以扩大河南省对于全球文化发展趋势的洞察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河南省需要通过加强对全球文化产业的观察与研究,及时了解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从而为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决策支持。同时,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河南可以分享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品牌,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化进程[4]。再次,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可以搭建起河南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的桥梁。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合作,河南省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文化产业企业和机构来河南投资兴业,开展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培育一流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
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提高文化软实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作为知识创造和传承的重要阵地,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培育一流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学术和文化的创新,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因此,河南应注重加大投入力度。首先,提高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的经费支持。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和研究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河南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次,引进优秀教师和学者。河南可以通过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优秀教师和学者来河南任教和研究。同时,可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交流,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研究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河南应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平台。河南可以加大对高等教育和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科研设备。可以建设一流的图书馆和实验室,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实验场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同时,可以建设一流的科研中心和创新团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河南从事科研和创新工作。
(三)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推動“文化进河南、文化出河南”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题中应有之义。河南省应继续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5]。事实上,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内容广泛的优势。河南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文化展览和民俗表演等,让民众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河南还可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推动中小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养新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河南可以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文化自信,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建设作出贡献。此外,河南应提升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文化交流是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了解和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河南可以积极吸引各类文化项目和活动进入河南,如艺术展览、电影放映、音乐演出等,丰富河南的文化生活。同时,河南还可以加强与其他省市、国内外文化机构和团体的合作,开展文化交流项目,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互动。通过增加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广度和深度,河南可以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借鉴先进的文化经验,推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建设。
(四)提升科技文化水平,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教育资源[6]。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提升科技文化水平,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是河南须重视的必要方面。对于河南而言,首先应利用前沿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7]。同时,河南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与创新。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科技产品中,开发文化主题的创新应用。应加强现代化建设,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8]。例如,鼓励文化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产品,打造独具魅力的“河南文化品牌”。在人才培养方面,河南应建立创新创业导向的政策体系,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还可以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协同合作,形成横向衔接和纵向配套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整体效果。
四、结束语
从历史贡献看,河南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积淀,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节点;从现代贡献看,河南地区在抢救、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发挥了突出作用。而在当前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河南应加强全球眼光,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加快培育一流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进河南、文化出河南”,同时进一步提升科技文化水平,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以在未来文化强国建设中做出更多贡献,彰显文化大省担当。
参考文献:
[1]赵振杰,王永乐.让厚重河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N].河南日报,2023-07-16(002).
[2]韩艳华.行走河南 探源中华传统文化[N].齐齐哈尔日报,2023-07-11(002).
[3]李新伟.“多元一体”概念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0-20(006).
[4]温小娟,张弋.中华文明为何是“多元一体”格局[N].河南日报,2022-09-26(004).
[5]丛雨萌,吴晓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多元一体[N].四川日报,2022-09-23(013).
[6]李庚香.河南“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指导原则和重大举措[J].领导科学,2018(05):27-31.
[7]武笑玲.河南乡村民俗体育文化溯源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8):5-7+57.
[8]张雪丽.河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张华星(1990.5-),女,河南郑州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