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涌入我国探寻独特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风貌。旅游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信息的简单传递,更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中国的美景、风土人情和历史传承展示给世界的媒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旅游翻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中语法性问题、文化性问题和规范性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难题。本文将以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为理论框架,以天津市古文化街旅游景区的翻译为例,深入研究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力求在保持信息准确传达的同时,兼顾文化内涵和表达流畅性,以推动中国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目的论;天津市;古文化街;旅游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3-0072-04
一、天津旅游景区翻译现存的问题
在旅游业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旅游景区存在的翻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信息的准确传达与文化内涵的展示。从目的论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特定的服务功能,而翻译错误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与翻译的客观规律或状况不符的认知和操作,涵盖了认知和实践上的错误。在这一背景下,相对于译文语言的连贯性和忠实性,翻译所预期实现的功能显得尤为至关重要。旅游资料的翻译目标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信息传递,即对旅游目的地的风景和文化进行宣传;二是行为诱导,即吸引游客前來观光参观。
天津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涵盖了景点标志、宣传手册、旅游广告和景点介绍等方面。由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雄伟的建筑,许多景点属于人文景观,其介绍内容复杂且广泛,将这些内容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许多景点的英文翻译更偏向浅显易懂的路径,以引发游客兴趣和认同,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在翻译实践中,翻译错误有多种表现形式,本文将这些错误分成了三个方面:语法性问题、文化性问题、规范性问题。基于此,笔者搜集了天津市古文化街旅游翻译资料并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一)语法性问题
语法性问题主要集中在拼写、句法结构和词汇等方面,这些问题在许多景区的景点名称、介绍以及其他公示语中普遍存在,甚至出现明显的错误。例如,将“天后宫”音译为“Tianhougong”(应为“Tianhou Temple”)的错误,以及将“杨柳青年画”误译为“Yangliu Youth painting”(应为“Yangliuqing New Year painting”)。此外,“欢迎您光临古文化街”被译为“Welcome you to tour the Ancient Culture Street”(应为“Welcome to the Ancient Culture Street”)。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信息的传达准确性,也给外国游客造成了困惑甚至误解。
(二)文化性问题
文化性问题主要源于文化差异,导致游客难以准确理解中国文化内涵。在旅游英语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理解偏差,进而影响了游客对中国文化内涵的准确理解。
例:皇会是因清乾隆下江南时曾游此会而得名。
原译:The Imperial meeting was named after the Qing Emperor Qianlong who visited the club in Jiangnan.
这是对古文化街的文化典故进行介绍时提到的,该句翻译虽然在句法上没有明显错误,但对于不熟悉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国游客来说,这个翻译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清楚清代乾隆是谁,也不明白江南的意思,所以“清乾隆”不能翻译为“the Qing Emperor Qianlong”,应该按照规范准确的译法,改为“Qianlong Emperor in the Qing Dynasty”。还有“江南”也不能直接音译为“Jiangnan”,改为“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三)规范性问题
规范性问题主要体现在景点名称和景观标识的翻译上。一些景点名称存在不同的译法,有时音译,有时意译,甚至在同一景区内也存在不一致的翻译,给游客造成了困扰。此外,景观标识的翻译也存在混乱,没有统一的翻译标准,无法真正传达景点的内涵意义,景点一名多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亟待统一规范。以下是笔者总结的部分景点名称和它们的多种译法:
二、目的论视角下天津旅游景区翻译
(一)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最早由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约瑟夫·弗米尔于20世纪末引入,是将“SKOPOS”(希腊词,意为“目的”)概念应用于实际英语翻译的基础理论,该理论鲜明地强调翻译过程中目的的至关重要性。翻译目的论作为现代功能主义派翻译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弗米尔认为翻译是源自原文本身的翻译行为,因此翻译行为的目标就是生成最终译文,而最终译文的目标是实现与原文相同的功能。翻译目的论明确认为译文的受众决定了翻译的目的,不同受众群体由于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译文的内容有不同的期望和交际需求。
在本文中,讨论天津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论视角,指的是以旅游为目的的翻译。这意味着在旅游过程中所使用的文本翻译是为了给游客提供服务,例如景点介绍通常会被翻译后传达给游客,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些文本翻译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在旅游文本翻译时需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需要知道哪些内容必须被翻译出来,而对于其他内容,如旅游路线介绍、当地人文环境和乡土文化,可以在文本翻译中适当调整措辞和语言,只要保持其本意不变即可。目的论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于翻译者的角度,即译者的主观因素会影响译文,导致译文呈现多个角度和视角,这种多样性有助于不同类型的游客接受和理解旅游文本,也有助于多方面分析和翻译文本。总之,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以翻译目的为指导,是翻译的起点,翻译者需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对译文进行调整。
(二)目的论视角下天津旅游景区翻译
天津旅游文化的翻译对于传播天津的独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为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在目的论的视角下,译者在进行任务时需明晰译文的宗旨,聚焦受众的可接受程度,同时兼顾源文的表达方式。
在涉及天津古文化街旅游景区翻译时,主要使命在于传播独特的天津旅游文化,此过程包括将蕴涵天津文化特色的景点介绍、标识、宣传语、导游词等内容转译为目标语,以确保目标读者能够真切领略天津的旅游文化精髓,通过这些翻译作品,外籍游客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天津的文化底蕴,从而巩固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在确立并遵循首要目的的前提下,译者需要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灵活转换翻译中的这些差异,以确保译文能够被目的语读者接受。最终,如果译文符合目的性和连贯性的原则,那么应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形式。
由于各种语言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转换措辞、语气等。在这一部分,我们应主要关注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策略,分析目的论视角下天津旅游文本翻译的策略,提出适用于天津旅游文本的语言策略。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决定了整个翻译的方向,旅游翻译并不受限于传统的直译方法,且目前存在着多种旅游翻译方法,如增补、删减、改写等。
1.增补法
增补法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恰当时机下加入詞汇、以更加贴合目标语言表达方式同时确保不改变原文含义的翻译策略。在旅游文本翻译领域,增补法可细分为结构性补充、语义补充、修辞补充以及外部信息补充等不同类型。将增补法运用于天津旅游景区的翻译中,关键在于通过引入文化背景知识,使读者对于景点的历史背景、朝代、重要人物、事件等专有名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当遇到专有名词时,通常情况下可以在译文中通过括号的方式提供详细解释。
例:元时京城每年需北运大批粮食,先从海路运抵天津,然后再转河运至京城。
译文:During the Yuan Dynasty (1271-1368 A.
D.), the capital city (referring to Beijing) needed to transport large quantities of grain northwards every year. The grain was first transported by sea to Tianjin, and then further transported by river to the capital.
在这个例子中,增补法的应用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京城”是指北京,进而帮助外国游客更准确地了解历史背景。这样的翻译策略有助于跨越文化和语言差异,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天津的旅游文化。
2.删减法
删减法的核心思想是在翻译过程中删减原文中那些对于译文目标语言理解无用的繁杂信息,从而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在旅游翻译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原文信息可能会对外国游客造成理解障碍,而通过删减法,译者可以在保持核心意思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精简,以提高其可读性和传达效果,让外国游客更轻松地理解景点信息。
例:天津古文化街是一处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的历史街区,街道两旁陈设着各种古玩和手工艺品店铺。
译文: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 is a
historical block with Ming and Qing architectural styles. Shops of various antiques and handicrafts line the streets.
在使用删减法时,译者可以着眼于保留核心信息,同时省略那些过于详细或对外国游客不太重要的部分,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把握景点的特色和亮点,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体验的深入。
3.改写法
改写法是一项涉及将信息传达至关重要的艺术,其核心在于在保持主要信息完整传递的基础上,对部分与原文相关度较低或理解难度较高的信息进行重新调整。在中文旅游文本中,常常会注重在文字表达中融入情感和文学性,因此笔者会运用华丽修辞和复杂句式。在翻译这类文本时,译者有权酌情对文本进行调整,以使译文更加贴合原文所欲传递的意涵。
例: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是各地游客感受天津民俗、感悟天津民风、体验天津民情的最佳旅游地区,是各地游客来津旅游的必到之地,已成为天津市的一张富有魅力的“城市名片”。
译文:The ideal tourism destination for visitors from across the world to experience Tianjin folk traditions, comprehend Tianjin folk customs, and grasp Tianjin folk customs is the Ancient Culture Street Tourism and Trade Zone. It has turned into a delightful "city card" for Tianjin and is a must-see destination for travel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某一思想的时候差别可能是很大的。汉语往往是比较简洁明了,始终把所要表达的主题放在第一位,层次明确,整段话形散而神聚。不同的是,英语一般都是在固定句型的基础上,采用各种表达手段和形式,如介词、分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词等连接在主谓机制上。本例译者根据英文句子的结构特点,将原文进行了改写,并拆分重组,译为两句,这样更利于外国游客理解,也很好地阐释了原文的意思。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古文化街旅游翻译现状的分析,结合目的论视角,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翻译在旅游文本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发现,在翻译旅游文本时,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性原则能够为翻译提供明确的指导,使翻译更加贴合目标读者的需求,实现准确传达文化信息的目标。
在天津旅游景区的翻译中,翻译工作者应充分运用不同的策略,如增补法、删减法和改写法。通过增补法,可以为外国游客提供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景点的历史和意义;删减法则可以简化复杂的表达,使译文更易读懂,避免产生误解;而改写法则可以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增强可读性。
目的论视角为天津旅游景区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翻译工作者可以结合目的论原则,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更好地传达天津的独特文化魅力,通过精准的翻译,将天津的旅游文化传播得更广泛,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前来体验,为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推动我国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Vermeer, Hans J.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 [J]. 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87(13).
[2]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M]. St. Jeromy Publishing, 2001.
[3]菅美潔.基于目的论的旅游文本翻译实践报告——以《中国国家旅游》为例[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6.
[4]王诗雯.目的论视角下旅游宣传文本的英译——以苏州园林为例[C].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20.
[5]卢刚,保明东.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翻译策略之浅谈——基于云南省旅游景区文本翻译为例[J].知音励志,2016(13).
[6]王菲.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下的旅游文本翻译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8).
[7]高洁,田臻.申奥成功背景下张家口旅游翻译调查[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1):50-53.
作者简介:
晏斯杰(1999.11-),女,汉族,湖北鄂州人,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旅游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