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何水华 刘伟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盐城 224151)
‘莹香1 号’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氮高效型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潜力大、食味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省肥、省药等特点,202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20057)。‘莹香1 号’属于迟熟中粳型水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和宁镇扬丘陵地区进行推广种植。为进一步促进‘莹香1 号’的种植推广,现笔者拟对‘莹香1 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2014年夏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以‘南粳46’[1]/‘武运粳30 号’[2]为母本、‘武运粳7 号’/‘武运粳30 号’为父本进行杂交;2014 年冬在海南省陵水县种植F1;2015 年在武进区种植F2,共种植400 余株进行单株选择,一共入选18 个优异单株;经连续几代选择优异单株,优系(F7)进入2018 年品比、鉴定试验,其中命名为8094 的品系产量高、熟相佳、中抗稻瘟病、食味值高、综合性状优异;2019 年—2020 年‘莹香1 号’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早熟组武进所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每667 m2产量为701.8 kg,比对照‘武运粳27 号’增产4.1%,增产达显著水平;2021 年‘莹香1 号’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早熟组武进所科企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89.3 kg,比对照‘武运粳27 号’增产7.1%。‘莹香1 号’的具体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莹香1 号’的选育过程
‘莹香1 号’幼苗较矮壮,叶色淡绿;分蘖能力强,株型为半紧凑型,生长清秀,叶片挺立,穗层整齐,成穗率高,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熟相佳;在正常肥水条件下,株高98 cm 左右,籽粒充实饱满,谷粒为椭圆形,谷壳较薄,出米率高。
‘莹香1 号’全生育期为148.2 d,与‘武运粳27 号’相仿,属于迟熟中粳型;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2 万~23 万穗,每穗总粒数为130~140 粒,结实率在90%以上,千粒质量在26 g 左右。‘莹香1号’分蘖性好,群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强,适合机插、直播、机条播等多种轻简栽培方式,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宜种宜管。
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莹香1 号’的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为3.75,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感纹枯病。‘莹香1号’在各地试验示范、大面积种植过程中,均未发生稻瘟病,且水稻纹枯病发病均较轻。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鉴定,‘莹香1 号’稻米的糙米率为85.5%、整精米率为74.1%、长宽比为1.7、垩白粒率为4.0%、垩白度为0.9%、透明度为2 级、碱消值为7.0 级、胶稠度为82 mm、直链淀粉含量为9.7%,属阴糯类型。同时,‘莹香1 号’稻米经蒸煮后表现为饭香浓郁、油亮有光泽、口感柔软滑润、冷不回生、食味品质佳。
‘莹香1 号’属氮高效型水稻品种,其根系活力强,能更好地吸收、利用氮肥,植株在生长前期生长发育好、成穗率高,在抽穗灌浆后养分转移效果好、籽粒饱满、结实率高,在成熟期熟相佳、有较强的产量优势。‘莹香1号’于2022年在中垦种业试验田进行了相关氮肥处理试验,‘莹香1 号’比对照品种‘南粳9108’节肥20%左右,且稻米品质优于对照品种‘南粳9108’。
2019 年—2020 年‘莹香1 号’分别在射阳县、盐都区、洪泽县、淮阴区等地参加了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表现出长相清秀、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等特点,受到了展示示范单位的高度好评。2020年,‘莹香1 号’在中垦种业示范种植0.3 hm2,每667 m2实际产量达690.0 kg;同年,在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食味品质评鉴活动中,‘莹香1 号’的米饭食味香、软、弹、滑,排名第一,获得评鉴专家的一致好评。近年来,‘莹香1 号’在江苏省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该品种田间基本未见稻瘟病自然发病,表明该品种能有效解决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栽优质品种稻瘟病抗性普遍较差的难题,降低了种植风险。综上所述,‘莹香1号’的示范种植表现较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莹香1号’采用机插秧种植模式,一般于5月20日—25 日播种,每个标准秧盘的播种量为120~130 g;育秧床的床土需拌好壮秧剂,以提高秧苗的整体素质。‘莹香1 号’采用手栽秧种植模式,每667 m2净秧板播种量为25~30 kg,适当稀播,以利于培育多蘖壮秧。‘莹香1 号’采用机条播种植模式,一般于6月10 日—15 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5~6 kg。
根据茬口安排,‘莹香1 号’一般在6 月中旬进行移栽。其中,机插秧种植模式的秧龄宜控制在20 d 左右,机插行距为30 cm、株距为12 cm,每667 m2栽插1.8 万穴左右,每穴栽3~4 苗;手栽秧种植模式的秧龄宜控制在30 d左右,移栽行距为25 cm、株距为13.3 cm,每667 m2栽插2.0 万穴左右,每穴栽3 苗,每667 m2基本苗数控制在6 万~8 万苗。
‘莹香1 号’是氮高效型水稻品种,一般全生育期每667 m2施纯氮15~18 kg 即可。其中,基蘖肥施氮量占比在70%以上,穗肥施氮量占比小于30%。同时,鉴于‘莹香1号’在整个生育期均表现为叶色中绿,在生产上常被误认为缺肥而过多施肥,从而影响了后期灌浆、结实和适期成熟,故在进行优质栽培时,须适当减少穗肥施用量,以避免植株在生长后期贪青迟熟和提高出米率、保证稻米品质。具体肥料运筹为:基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质量比,下同)30 kg;在秧苗移栽后5~7 d 施第1 次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7.5 kg;在秧苗移栽后15~20 d 施第2 次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10 kg;在拔节孕穗期,每667 m2施尿素5 kg+三元复合肥(N∶P∶K=15∶15∶15)10 kg。
水浆管理措施:机插移栽田宜建立2~3 cm 深的水层,薄水栽插,以提高栽插质量;秧苗移栽后及时补水,浅水活棵,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鉴于‘莹香1号’的茎秆略软,宜适度重搁田,以控制1~2 节基部节间长度,降低后期倒伏风险;水稻生长后期切记断水不要过早,以确保植株成熟。
4.4.1 杂草防除
近两年来,江苏省水稻大田杂草发生较为严重,宜采用“二封一补”的策略进行杂草防除。具体防除措施为:在大田上水耙平后进行第1 次封闭除草,每667 m2可抛撒27%吡嘧·苯噻酰泡腾片160 g 或17%吡嘧·丙草胺泡腾片225 g,施药后保水3 d左右;在秧苗移栽后7~10 d、秧苗活棵后进行第2 次封闭除草,每667 m2可选用40%苄嘧·丙草胺可湿性粉剂兑水30~40 kg 稀释喷雾。此后若大田仍有杂草发生,可在杂草2~3 叶期,每667 m2用五氟·氰氟草油悬浮剂150 ml 兑水20~30 kg 进行1次茎叶处理,施药前注意排干田水,施药后复水并保水3~5 d。
4.4.2 病虫害防治
在播种前,用6.25% 亮盾悬浮种衣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混匀后进行拌种,以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在秧田期,主要防治苗瘟、二化螟、灰飞虱和稻蓟马,且在移栽前2~3 d,应选用高效内吸性的“送嫁药”来预防大田生长前期的病虫害发生;在水稻分蘖盛期、孕穗期,每667 m2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 ml 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 g 防治水稻纹枯病;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每667 m2用40%三环唑悬浮剂50 g 或40%稻瘟灵乳油100 ml 或16%春雷霉素·稻瘟酰胺悬浮剂80 ml 防治稻瘟病。
根据当地虫情测报和天气情况,及时有效地做好虫害防治,每667 m2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30 ml 或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l 防治稻纵卷叶螟;每667 m2用20%呋虫胺悬浮剂40 g 或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 g 防治稻飞虱。值得注意的是,需适时施用高效药剂,以尽量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轻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
以‘莹香1 号’的籽粒95%左右黄熟时收获最佳,切勿盲目抢收。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稻谷至水分含量在14.5%左右,以免造成黄米,从而影响稻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