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远净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高质量发展则是包含学校管理、课后服务、课外活动、课上教学的多方面质量;这其中又以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为主要方向。而能够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则包含着战略力量、制度力量、文化价值力量、毅力力量等多层次多核心。而一切力量的发掘、落实、整理和反思则是以教师为主题,教师的专业力量、综合能力决定了课上教学、课后作业和学生综合素养成长的质量,更决定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走向,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等等。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教师个体,都应当从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角度认真解析双减政策,能够找到自身成长与双减政策发展、落地之间的关联点,以自身层次性素质的提高使得双减政策走向细节、走向根本、走向实际。
双减政策的实行是对传统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挑战,要求教师能够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进行教研创新,这就对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反馈和反思整理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能够积极反思的意识,主动迎接双减政策给自己提出的新任务;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有创新性学习思维,不墨守成规,能够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同时,具有较为谦虚低调、向人请教与学习的主动意愿,在与其他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讨论中升级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最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反思,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基础认知、教学创新、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升级的创新目标。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而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盛行其根本原因是家长师认为学生在课上学不足,学不饱,教师教的不透彻。所以双减政策提出应当让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深度解读教材内容、教材特点,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整合式教育资源,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学习问题在课上得以解决,家长的教育顾虑和教学担忧可以通过教师的实践改革得以解决,对教师的综合性教育落实能力增加了新的要求。
长久以来,我国学科教师面对较为严峻的升学压力,更多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在课上忽略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只想不断的使学科知识重难点被学生理解;选用的教学方法有限,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有限;在个人知识层级上也表现为单一性和薄弱性,对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但对于突破了该阶段的或跨学科的知识能力运用不足,不论在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选用,丰富课外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都表现出了一条线,化学课就只讲化学知识,化学老师选用的资源也仅是从化学角度挖掘生活题材,无论是作业还是课外活动,也集中于化学知识的验证、推理,缺乏对于综合性资源、知识的开拓意识。同时,教师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课上教学方面,忽视了教学能力、教学素养之外的班级管理素养成长、人际沟通能力成长、合作交流意识成长,素养的欠缺或不丰富也直接影响到日常教学质量,需要教师针对双减政策的文件精神进行有角度的具体学习和有意识锻炼。
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对于长久以来中小学生课后作业负担重,作业压力大,由作业引发一系列家庭关系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的切实回应,这也对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新挑战,需要教师不再局限于单一或重复性的作业设计思路,转而设计更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更能落实学科知识,实现教育目的的多样性作业;并转变个人的作业批改意识,不再是单一的结论陈述性简要批改,而是结合学生的全面成长过程,有针对性的给出温情评语,这也对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协调和了解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双减政策文件精神和其对教师综合能力、综合素养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需要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实现终身成长和专业发展:
2.1.1 教育新理念
首先,教师应当学习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充分的理解何为立德树人,何为以学生为主体,何为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认真的理解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学科教育特点,比对着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明确个人在教育中的地位,能够实现教育管理者向教育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其次,教师应当保持常学常新的主动观念,多与其他教师进行行业探讨和专业学习,从他人身上看到落实教育新理念的行为、方法,借以转变自己一时难以变换的思想,做到思维价值或思想观念与双减政策相一致[1]。
2.1.2 成长新动力
教师还应当生成促进个人专业成长的新动力,即从内驱动力入手,找到自己进行专业学习与进步的主动因素,将被动的向优秀教师靠拢的成长观念,转为主动的教育实施者和研究者成长观念。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能够理解他人,做有责任感、有进取心的专业教师。在这条成长路线上,一方面教师可以多学习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例,从他人身上获取思想动力,再转化为个人的内驱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多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通过制度性要求的落实,逐渐培养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和自我成长观念,最终将这一被动过程转化为主动学习过程,使得双减政策不会由于自身的落实动力不足而受到阻碍[2]。
2.2.1 亲和力
亲和力是教师各方面能力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既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相处的亲和力,也表现为教师与同事沟通的亲和力。有亲和力的教师可以主动的去询问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情况,也能够让学生愿意对自己进行表达与倾诉,使得沟通氛围更理想,班级环境更温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应当注重通过语言、行为沟通技巧的有效学习,利用温情的话语展现个人的亲和力。在班级管理中则应当多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学生个人活动中给予恰当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使得亲和力能够落实在日常。教师还应当多与同事进行交流,多提供力所能及的专业性和生活性帮助,用亲和力打造同事间有爱的工作氛围,使得环境再次反作用于自身亲和力的生成[3]。
2.2.2 沟通能力
沟通是师生之间、同事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课上,教师要积极的发起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如问题,如师生合作游戏、师生合作课后活动等,形成显性的沟通渠道,并在合作交流之中观察学生的及时反映情况,教师是随时调整教育资源或教育方法,使沟通可以持续下去;在日常生活管理中也应当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沟通和在线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成长变化问题,随时向学生敞开渠道,接受学生的提问,给学生提供帮助;同事之间也应当通过对话沟通、教研讨论活动、教师技能比赛等方式拓宽沟通的渠道,在沟通中注重真实想法的客观表达和柔性表达,使沟通更顺畅,问题解决更科学[4]。
2.2.3 合作能力
双减政策落实之后,教师多采用了合作教学方法来推进课堂教学进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教师的与人合作能力不仅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与人合作的科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之中,担任某一小组的组内角色,或共同收集资料,或给出指导意见,在合作中重视倾听其他学生的想法,尊重他人的表达权利,合理的进行评价和引导,向学生暗示一些进行正确合作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日常工作也要注重学习其他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注重团队之间不同角色的优势互补作用,在编排教学计划、编辑教科书或校本课程中发挥合作的力量。
2.2.4 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是极为重要的个人特质之一,其既表现为对于学生和教学工作负责,也表现为对自己负责。在日常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之上判断学生的心理变化,实时的通过与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帮孩子切实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认知观念和学习观念。在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学习领悟如双减政策等教育指导意见,积极参与学校的培训工作,能够从塑造学生、培育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教学科研、教学创新和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个人成长方面要秉持对自己负责、对教师角色负责的观念,不断的进行专业学习、反思,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
2.3.1 教育者
首先,教师是教育工作者,这也是社会、家庭、国家赋予教师的最重要角色。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不能遗忘自己的教育者本色,认知到自己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才能够在专业能力、专业素养、道德品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定义教育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在课上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递者,在课下是学生行为的教育者和领路者。教师要对应着每一个细分的教育者工作职责来划分自己的责任,清晰自己的定位,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教学工作之中。
2.3.2 管理者
其次,教师要认知到自己还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没有成熟、行为没有定性,对于世界、环境、外部事物的辨别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教师在班级秩序、个人行为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尤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主动承担起管理角色,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管理班级的中坚力量;并适时的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引导,让学生具备协调、沟通、监督、落实的实际能力,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发挥个人能动性过程之中学会科学的、多角度的看待不同事物、不同关系。
2.3.3 协调者
最后,教师要看到自己的协调者角色。教师不只是单纯的在课上教学知识,课下即消失不见的角色,而是应当充分的实现学生与知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庭、教师与家庭、教师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关系中的协调者。一方面应当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矛盾点,能够进行正确的关系疏导,如亲子关系问题,教师就应当结合每一个家庭的特点、父母的教育习惯和教育理念给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并进行实时跟踪。另一方面应当为各个关系资源协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如体育教师利用体育家庭作业的形式引导家长进行日常监督和管理,为亲子合作提供机会,为家庭教育资源补足校园教育力量的短板提供机会。
2.4.1 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其一,要科学解读教材,深度分析教材,从社会资源、地域特色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中找到使得专业教学内容进行立体展现的方法,做到运用最先进最科学、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素材来推进既有教学过程。如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不方便带到课堂上或学生实践操作的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的来学习物理知识,锻炼实操能力。教师在思考新方法、学习新方法、运用新方法、使得方法与学科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过程之中也实现了个人的专业成长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2.4.2 心理学知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个人心理学知识的积累丰富,不仅能够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无形之处和无声之处,更可以将心理学知识作用于调整自己的学科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成长特点。如认知到初中生希望得到外界的关注、认可,又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合理表达个人诉求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激励反馈的方式,先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学习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结果中就可以收获其对于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将其变为可用的教学优化素材。
2.4.3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系统类知识之一,在专业成长和学习双减政策中,教师也要保持对该类知识的常看常新,常用常解读,能够从最新发现的教育问题和最新落实的教育政策中整理出与教育学知识相关的点,并能够有新启发、新认知,将新感悟作用于教学实践之中,选择最合适的切入点。如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做合一的教育观点在现阶段教育改革中仍有着实际的指导作用,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或课时教育目标设计课上实践方式或课后实践作业内容,将其与项目化教学融合在一起,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知识能力。
2.5.1 瞬时反应能力
在工作中,教师会时常遇到计划之外的事情,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按常理出牌,没有按照教师的预期回答问题,出现了或扰乱课堂秩序、或分散其他学生注意力的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反应和应变能力,这一方面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能够针对学生提出的较为刁钻的问题给出最为合理的解答,顺着学生的问题切入下一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则考验教师的教学涵养或心理素质,当真正无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大方承认,并邀请学生课后和自己一起就该问题通过阅读书面材料或搜集网上资源的方式得以解决,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意愿,也使得学生更佩服教师的师德。
2.5.2 反思发展能力
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流程,在专业成长中,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反思发展能力,该反思一方面是反思单一教学过程、教学结果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存在哪些差距,思考该问题、该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用以优化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则是反思个人专业能力或专业素养对于教学安排的影响,能够从不断的实现专业成长角度做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双减政策不仅对于学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教师成长带来了新课题,需要教师在认真学习文件政策的基础之上看到双减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方面的挑战,并能够从专业成长的角度解读学校的双减工作,能够从发展角度分阶段的看到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和提高,使自己的行为动机、个人特质和社会角色符合教师成长与双减要求;使自己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真正作用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