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微探

2023-10-17 16:35:26
今天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过程语文

王 艳

(毕节市黔西市锦星镇第一小学 贵州 毕节 551500)

语文学科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进行语文知识理解与文章阅读时,要求学生需要拥有较高的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等,如此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素质能力发展并不健全,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帮助学生加以改进,完善自身。现阶段,社会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已不再仅仅只是专业水平,同时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能力也成为了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所以要想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需从小对学生进行培养,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并且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需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有效提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水平,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通过一朝一夕的努力,所以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加强这一能力的关键时期。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明确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是当前社会人才发展的必然需求。在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只有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并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语文成绩进行要求外,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等等。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即能满足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写作,二者之间能够相辅相成,呈现出良性循环的趋势[1]。

第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能促进学生智力开发。要想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就必须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图像思维进行开发,而智力的发展则与各项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其智力发展。与此同时,还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理解大量的词汇、知识[2]。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则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提高阅读效率,而随着学生大量阅读经验的累积,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素养,并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语文素养。

第四,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强化学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越强,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就会更有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从而呈现良性循环。

2.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老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管理,但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却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多局限于课堂的提问中,这种教育思想不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由于其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再加上师生之间的沟通较少,学生缺乏表达想法的机会与平台,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2 传统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式单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内容,从而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看似教导了学生大量知识内容,但实际其理解效果却不甚理想,而且这种方法还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时间,再加上学生对于教师的敬畏心理,使得整体课堂氛围十分僵硬、紧张,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良好的提升与发挥,渐渐的会使学生缺乏表达的欲望[3]。

2.3 素材积累少与实际情景脱离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素材积累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素材积累较少,从而会出现无话可说、无法表达的情况,再加上其积累的素材与日常生活内容相脱轨,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无法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效应用,从而使得其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知识的接受阶段,因此其词汇储备量相对有限,若是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积累更多语言素材,则会导致其在进行表达时无法明确阐述出自身的想法,或者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小学生对词汇量进行积累的过程大多表现为对课文的阅读以及课堂提问环节,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往往并不相符,因此学生在日常交流中不知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运用,从而出现驴唇不对马嘴,词不达意的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表达效果。若是不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变,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4 教材内容覆盖点不全面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有部分教师已逐渐认识到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并且付之于实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不能很好的将学生思维发展与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导致学生发展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但其语言表达效果却并不理想,即不能通过深层次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另一种则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但思维发展却不够,即虽然能够完善的表达自身的观点,但是其内涵却停留在知识的表层,最终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始终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3.强化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开展情景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知识内容,对于学生阅读、写作发展都有促进意义。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之所以不愿意进行语言表达,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无法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不知道怎样进行表达;另一方面则是害怕自己表达观点有误,从而受到教师的批评。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有意识的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单一的语文语言表达训练却相对枯燥,对于处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其很难长期坚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无论其想法的对错,教师都应予以鼓励,从而使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身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急性子顾客找到慢性子裁缝要做一件棉衣,可由于顾客性子太急想早点穿上衣服于是让裁缝把棉衣改成夹袄、短袖衬衫、春装,到最后却发现慢性子裁缝根本没有开始做的故事。该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对话形式,并且通过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将课文情景进行重现,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体味故事情感,并且随着阅读语境的转变,学生还能更好的感悟不同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为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延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连接,比如借此文章为学生构建一个买玩具的场景,让学生在一买一卖之间,通过对答的方式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3.2 开发教学资源,创造表达环境

为了能够更好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还需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锻炼平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事物发表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富有深刻内涵的课文,引导学生对文章内涵表述自身的看法,或者将课文当做故事蓝本,让学生想想当自己变成故事主人公时,会做出怎样的行为,以此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文章主要讲述了两只蟋蟀在玩耍时,其中一只被大黄牛连草一起卷进嘴里,并在另一只蟋蟀的指挥与帮助下,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该文章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方式,讲述了蟋蟀的历险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若是蟋蟀该怎样逃脱危险,或者如何帮助小伙伴脱离险境。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小记者,让其去采访一下周围的人都有哪些帮助他人的行为,并在下节课中进行交流。教师要想提高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根据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并积极为学生提供表述自身想法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不断的表述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其后续的语文教学奠定良好基础[5]。此外,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时,还需积极与日常实际生活进行连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积累更多有关实际生活内容的语言表达素材与表达经验。

3.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表达意愿

教师要想借助语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需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强化其语言表达训练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文章教学中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形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并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对课文的逻辑思维进行阐述,这样一来,既能加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让学生根据这种写作逻辑思维,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逻辑,并在日常表述过程中能够有丰富的词汇量,并且将自身所想表达的内容条理清晰的阐述出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比如,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总结文章中心主旨,并且对文章的叙事方式加以阐述等等,这些问题都能让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逻辑更加清晰。最后,教师还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时既能将自身的想法表述出来,同时也能通过其他同学的想法来拓宽自己的思维发展,并且在不断的讨论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并让其勇于阐述自身的看法,通过不断的沟通交流来强化其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该文章主要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精心建造住宅过程这两方面内容。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两方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并简单的表述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室进行观察,将教室与蟋蟀的住宅进行对比,阐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作者对于蟋蟀进行长时间观察的这一行为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对某一事物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能够锻炼耐心,比如该篇文章的作者法布尔就是通过细心、耐心的观察,最终写出了《昆虫记》这样的著作。但同时,也有学生认为,只沉迷于某一事物,会忽视身边其他美好的事情。通过这样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还能让学生在阐述自身观点的同时,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3.4 利用写作教学,加强表达效果

写作教学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要想写出优质的作文,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此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描述出来。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仿写的模式,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该文章通过游览顺序,对于作者在双龙洞中所看到的景物进行描写。并且文章还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层次感。此外,本文还运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即借助具体化的事物与感觉去描绘所看到的情景事物,这种描写方法能够使得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提高作文美感。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对于孔洞高矮宽窄的描写语句“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两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无法容纳第三个人”进行仿写,比如在对夏天晚风微拂的场景进行描写时,不要直接写风,要写舞动的柳条、水面的皱纹、人们惬意闭上眼睛享受的姿态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还能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6]。

3.5 开展互动教学,增加表达信心

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师都有一种敬畏感,甚至一些胆小内向的学生往往不敢与教师进行交流,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很难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情况进行把握,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对此,教师应有意识的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并且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确保学生在互动期间能够积极进行参与,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信心。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时,文章讲述老北京的各种民风民俗。对此,教师可以以该课文为基础,并进行拓展,与学生进行民风民俗的互动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民风民俗,让学生猜测具体是哪一节日。同时,教师也可以借此开展一些快问快答比赛活动,将节日名称、风俗内容、纪念人物、寄托情感等内容融合在一起,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快问快答比赛,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内容,比如可以为获胜小组减免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等等,如此一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学生表达自信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且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过程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20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11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