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欣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274,9月共产党发出《关于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成后宣传内容的指示》,指出“我们宣言及蒋式谈话宣布了统一战争[线]的成功。建立了两党团结救国的必要基础”,“确定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2]8随后,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社会各界纷纷展开了抗战宣传和组织动员活动。河南的抗日宣传动员运动在此背景下进一步高涨发展,“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爱国人士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3]1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河南大量抗日宣传团体和组织成立并发展壮大起来。
光明话剧团建立的现实基础是河南抗日宣传动员运动的高涨发展。抗战初期河南的抗日宣传动员运动分为三个阶段,光明话剧团建立于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抗日运动的兴起——“以城镇为中心”。河南党组织根据1937年7月15日《中央关于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给各地党部的指示》,把领导组织动员全省的抗日运动作为当时的中心工作。[4]142在河南党组织的号召和组织下,以城镇为中心的抗日宣传运动率先兴起,建立起一批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团体,推动了城镇各阶层的抗日运动。第二阶段是抗日运动的高潮——“遍及城乡”。当城镇区域的抗日宣传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之际,河南广大农村地区的抗日宣传活动还极为薄弱。一方面,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讨生存,无暇顾及关注战事;另一方面,一些土豪劣绅等欺下瞒上打压迫害农民参加抗战宣传动员运动;加上国民党在此运动方面表现出的动摇等,作为抗战主力军的农民尚未充分发动起来,故河南农村的抗战运动还处于涣散状态。为迅速改变这种局面,唤醒广大农民群众,1937年11月28日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以李迅为笔名在《风雨》周刊上发表《回乡工作之基本任务》,号召青年学生“回乡服务”,动员农民群众参加抗日。[3]3河南各地爱国青年积极响应,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起上百个乡村抗日服务团,光明话剧团是其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一个。
光明话剧团建立的重要组织前提是民先队在河南的发展。“民先队组织”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该组织于1936年2月16日在北平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抗日民主为目标的全国性先进青年群众组织。随着战事形势的发展,民先队队员积极响应党的抗日宣传号召,返乡从事地方民先组织的建立工作。1936年8月,北平民先队总部派原开封师范学校学生魏伯回河南建立民先队组织,他与河南籍民先队队员刘清源一起开展活动,他们先后联系了河南大学、开封高中、开封女师等校的一些进步学生,10月北平民先队总部派同志到开封指导筹建河南省第一个民先队组织。[5]10-11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封民先队在各校迅速发展起来,随后河南其他地区,如漯河、商丘、洛阳、许昌、郑州、新乡、长葛等也相继建立起“民先”组织。民先队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救亡,推动全民族抗战”,主要工作方式是“利用学生高昂的抗日救国的激情,组织他们成立歌咏队、演剧队等各种形式的宣传队,从学校转向社会,深入广大农村、工厂、兵营,走街串巷,到广大群众中间演出,宣传抗日救国。”[5]23民先队组织在河南的发展推动了河南的抗日运动和党组织的发展,为光明话剧团的建立提供了组织条件。
光明话剧团建立的基本组织基础是河南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1937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重建河南省委,指定朱理治同志负责筹备工作。毛泽东对朱理治说:“你工作的区域很重要,今后将是抗日的重要战略地区,要利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组织群众,建立党,抓紧时间在各方面做好准备。”[6]1为此,朱理治加紧河南省委的恢复和筹建工作。1937年9月,河南省委(“中共河南省委员会”)在当时河南省会开封正式成立。省委成立后,创办了《风雨》周刊,属河南省委机关刊物,创刊宗旨是“促进救亡运动、传播救亡文化”,主要任务是积极宣传党的抗战主张,指导抗日宣传动员运动。河南省委的恢复与发展,为光明话剧团的建立提供了组织基础。
光明话剧团是河南省委直接领导下的抗日宣传团体。为组建光明话剧团,河南省委派王静敏(王静敏曾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队部[7]2020骨干)联系北仓女中青年教师林亮(中共党员)筹划组建剧团相关事宜,开封市委吴祖贻到河南大学动员党的特别活动小组成员杜达到剧团做党的工作。筹建期间,林亮遇见之前光明话剧团成员李站等同志,经过交谈都志在抗日并愿意做一些抗日宣传动员工作,于是他们商讨分头活动,加紧剧团的筹建工作。在河南党组织的领导和剧团负责人的努力下剧团成员很快组建起来,这些成员主要是来自北仓女中、豫中中学、河南大学、开封师范和大河中学等学校的进步青年学生。据《抗战初期河南救亡运动》记载,为“冠以合法名义,便于在国民党地区活动”,经省委考虑决定用“河南省文化动员工作委员会”名义将剧团定名为“河南省文化动员委员会光明话剧团”,简称光明话剧团(剧团成员表示皆向往“光明”,立志为国家的光明前途奋斗,故选“光明”为名)。[8]5
在河南省委文委和开封市委青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剧团于1937年12月成立。剧团团长为林亮,党支部书记为杜达。河南省委宣传部王阑西明确指出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到豫东地区宣传抗日,组织民众,保卫家乡,在有党组织的地方配合地方党组织的工作,在没有党组织的地方,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党员,建立地下党组织。省委还强调剧团的活动要注意把握统一战线原则,并要注重不断发展壮大党和人民的力量。剧团团长林亮向成员讲明剧团成立的意义和任务,并特别说明这是一个没有报酬的抗日宣传团体,剧团工作是要到农村去,任务重,困难多,要自愿。剧团成员对此没有异议,只想着“报国有门”了。
围绕抗战宣传和动员,话剧团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光明话剧团在豫东、豫南地区通过演话剧、唱战歌、办壁报、开座谈会等方式,揭露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歌颂赞扬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解释为何要抗战、抗战对人民群众有何好处、民众应如何帮助抗战。剧团通过宣传工作,播撒抗战火种,唤醒广大农民群众团结抗日,动员民众组织抗日团体。二是配合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光明话剧团巡演期间,密切配合地方党组织开展抗战动员、统战宣传、组织发展等工作。如在杞县时,剧团配合杜省吾、段佩明等同志做抗日训练班工作。在淮阳期间,林亮和杜达根据豫东特委书记沈东平的指示,主持召开城内各校地下党支部书记会议,对当地的抗日运动和统战工作做相关布置安排。剧团在沈丘槐店巡演期间还帮助发展了赵卓如(沈丘五小校长)、白麟阁(颍河中学教员)等同志入党,并建立起抗战爆发后沈丘县的第一个党支部。三是协助地方准备游击战争。1938年初,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为唯一方向”的指示,把准备游击战争作为中心任务。围绕这一任务,光明话剧团开展了协助地方党组织动员群众、武装群众并团结争取一切武装力量等工作。如在豫南嵖岈山期间,剧团成员分散在嵖岈山和玉山一带宣传游击战和武装斗争并分段宣讲《论持久战》等。
基于话剧团的特点,其抗战宣传和动员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演话剧,这是光明话剧团开展抗日宣传和民众动员工作的主要方式。剧团在豫东、豫南地区出演话剧60余场,剧目主要有《顺民》《重逢》《林中口哨》《模范军人》等。除此之外,剧团成员还结合真人事迹编写了一些剧本,如《周年祭》《我们不能走那条路》《敢死队》等。话剧内容的主题是揭露敌人暴行、宣传统一战线、动员参加抗日等。在正式演出前,剧团一般会对剧情作一个详细介绍,以便群众对剧目梗概有所了解。据原光明话剧团部分老同志集体回忆讲述,剧团刚到陈留时先通过壁报和漫画的形式让群众知道光明话剧团是宣传抗日的文明团体,消散群众对剧团的疑虑,并根据第一次演出效果总结经验,即“在每个剧目开演之前,先作一个剧情介绍,实践证明,效果更好”。
二是教战歌,这是光明话剧团经常采用的宣传动员方式。剧团成员分工负责教民兵、学生、农民、妇女、儿童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等歌曲。抗日歌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较好宣传动员作用。据1938年3月26日武汉《群众》第15期《李游,屈庄——河南光明话剧团通讯》记载,剧团离开屈庄时,“老头队、老婆队、看家队、少年先锋队、儿童队、姐妹队,一队队地都整好,他们非送我们不成。他们不怕雨,他们唱着我们刚教会了他们的歌子,蛮带劲儿”。[3]2111938年秋在嵖岈山期间,剧团配合地方党组织组建抗日民众武装并成小组下乡教当地群众唱《游击歌》,生动形象的游击战歌对鼓舞群众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积极作用。
三是召开座谈会,这也是光明话剧团的重要工作方式。根据当地抗日工作发展形势,剧团会适时召开座谈会进行抗日宣传动员。据1938年1月21日《风雨》周刊第15期《光明话剧团的一封通信》记载,剧团在杞县期间经当地抗日救亡工作知识分子介绍,“敦请杞县名流开了一个座谈会,到了三四十人”。会上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敌人未来之前,与敌人既来之后,我们应该作什么”。剧团团长林亮表示希望他们尽可能地多与地方当局协商,团结民众力量,消除抗日阻力。剧团女团员还邀请杞县妇女界召开妇女座谈会,讨论妇女在抗日工作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在座谈会上剧团表示希望妇女界尽早组织动员起来,积极支援和参加抗日工作等。
推动了河南抗日宣传动员运动的进行。光明话剧团的文艺宣传活动,有效宣传了党的抗战主张和政策,推动了河南抗日运动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深入发展。在河南省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光明话剧团在豫东、豫南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和方针政策,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和抗战团体的建立发展,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河南的实现,壮大了河南抗日运动的力量。
促进了河南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光明话剧团的组织动员活动,有效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豫东、豫南地区的群众基础,为河南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光明话剧团党支部认真贯彻省委指示,在有党组织的地方主动配合地方党的工作,在推进地方党组织各项活动开展的同时,增强了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在无党组织的地方,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为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推进了地方游击战争准备工作的开展。光明话剧团一方面通过宣传唤醒民众,使民众认识到在生死存亡关头只有拿起武器与敌人战斗才是唯一出路;另一方面协助地方党组织改造组建抗日民众武装,壮大抗战游击力量。此外,剧团成员宣讲《论持久战》的活动,促进了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传播和游击战骨干的培养。光明话剧团的抗日宣传组织活动推进了豫东、豫南地区游击战争的准备工作,为游击战争的迅速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党组织培养了优秀青年干部。光明话剧团成员多为爱国进步青年学生,剧团党支部注重成员们的政治进步和思想教育,经常召开党小组会议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集体学习等。据成员李予姜的《忆光明话剧团生活片段》讲述,“剧团对党员的生活和团员的学习抓得还是紧的,我们经常召开党小组会,分析群众思想。学习了《反对自由主义》后,谁有缺点还能互相帮助”。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下剧团成员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斗争,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坚定了革命信念,多数成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革命骨干。正如李予姜所言:“我们既担任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起来抗日的任务,自己也受到教育,逐步成长起来。”
随着战事形势的恶化,河南党组织相继把一些进步文化宣传团体和青年送到延安、豫鄂边和豫皖苏等抗日根据地,光明话剧团也到了豫鄂边继续革命工作。据原光明话剧团同志回忆讲述,1939年春,经党组织研究并征得个人同意,剧团多数同志跟随李先念部队奔向敌后战场,还有少数同志留在竹沟工作或前往延安或升学深造等。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宣传运动,极大地宣传了党的抗战主张,激发了各界民众的抗战热情,广泛动员并有效组织了人民群众的抗战力量,为实现全面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光明话剧团作为河南党组织领导下的一个青年抗日服务团体,在复杂险峻的环境中坚持革命斗争,坚持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坚持动员组织抗日力量,有力推动了河南广大乡村地区抗日运动的发展和壮大。光明话剧团坚守了革命志向,完成了历史使命,是青年学生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