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静
在公共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文化馆发挥着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为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文化馆应进一步加大总分馆制建设力度,并与其他基层文化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实现健康有序地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整体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和基本性等原则开展,在此基础上,落实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是当前文化事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总分馆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以其较为完善的制度、高效化的运作方式,避免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不仅可以提高各级文化服务部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可以对公共文化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总分馆制建设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区域之内设立主管机构,并对下设的多个文化馆站进行统一管理,以此形成一个覆盖城乡的较为全面化的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创建文化馆总分馆制,以往独立且分散的文化馆被汇聚在一起形成整体。
当前,就文化馆的发展而言,大力推进总分馆制建设是一条创新之路。总分馆可以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地完善,并得到有序推进,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总分馆采取的是体系化的配合和管理模式,可以将数字网络平台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采取数字化的方式统一管理公共文化资源,以此确保各级文化馆能够做到步调一致,协同发展。
就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来看,其主要采取的是多级投入、双重管理之下的一体化模式,此种模式使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被打破,行政、经费以及人力等不再是分层管理,而是由文化馆总馆进行统一化管理。为确保总分馆能够实现独立,那么就必须只有一个实施主体。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在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建设主体、且由不同区域相关部门管理等情况,这就使主体不统一,财政、行政等权力并未集中于文化馆总馆,这便使文化馆很难被看作是统一的组织机构,总馆与分馆也只是合作关系。另外,部分文化馆总馆由于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致使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与分馆缺少有效的交流合作,总馆与分馆所在区域的文化主管部门也并未对彼此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地表明,因而影响公共文化事业一体化管理的推行。
从各地总分馆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有些地区的总馆在开展工作时,尚未对分馆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虽然总馆对分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案,但在具体落实时却受到各分馆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落实到位。除此之外,分馆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布局规划限制,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总分馆在进行科学化的布局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比如人口因素。然而有些地区在开展总分馆建设时,分馆是根据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并未对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往往按照行政级别来创建分馆,这样就造成文化资源无法均衡分配的情况,总分馆制建设所具有的优势也没有充分展现出来。
就当前总分馆建设情况看,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对主体责任予以充分地明确,确保能够给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总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科学合理地制定文化服务的相关标准。一方面,在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并围绕群众的文化需求展开,制定出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文化服务项目,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获得群众的认可。另一方面,针对文化服务项目的开展,应充分明确具体的运作标准,使项目的服务品质能够得到切实保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助力。总分馆制的创建,使服务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化,使文化服务更有针对性,对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也大有帮助,文化服务无论是品质还是效率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就现阶段文化发展情况看,文化馆在建设总分馆的过程中,应做到与时俱进,围绕“多元化”特征制定发展策略。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前提下,要想使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就需要借助信息资源平台的优势,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能够使用户获得良好的体验感,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事业开启“互联网+”模式。文化馆也可采取此种模式用于总分馆制建设,促使文化服务朝着数字化方向迈进,通过网络化平台的建设,可以使群众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文化生活变得充实丰富。网络化平台的建设也能使总馆与分馆、其他艺术机构以及基层群众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沟通交流,使各种活动得到有效开展。总分馆制建设主要是由相关部门加以引导,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方式展开的,总分馆应该面向社会不断输出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的文创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此使供需关系平衡,从而拓宽资源获取方式,促使服务模式和工作方式推陈出新,不断提高数字服务水平,从而也让广大群众都能够享受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果。文化服务要跟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步伐,需要借助先进科技手段的优势,从而使信息传播更加快速高效,将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数字化形式传递给群众,使其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够获得与文化服务相关的信息。
文化馆应以促进当地文化事业高质高效发展为核心对文化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文化馆在进行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多级投入、双重管理等特点,各级文化部门应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将当地的人口分布特点、文化特色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并根据该区域的发展方向对文化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策划,从而创建新的模式,确保在总分馆这一发展模式下,文化活动能够以统一标准开展。同时,总分馆在建设过程中,应强化与基层馆的联系,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广大群众在价值和情感层面有着紧密联系,因而能够引起群众的强烈共鸣。文化馆应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予以吸纳整合,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并对文化形式进行创新。总馆在文化建设方面,应着眼于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分析问题和群众需求,并以此作为文化的发展导向,分馆应该对群众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整理,并根据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确定群众文化服务的具体发展走向,从而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文化服务项目。另外,还应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通过网络平台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也可采取传统的张贴海报、借助宣传栏推广等方式,使群众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文化活动的相关信息。通过总分馆制建设,文化事业能够在供需上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在市场化形势下,应建立有效的供需平衡机制。文化服务要贴近群众生活,使其发展水平得到有效保障。总分馆应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需求,对文化服务方式方法进行改进,更好地服务不同群体,通过多种渠道将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化馆等相关机构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应与用户所需相契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和推送。总分馆还应以专业化人才为依托,打破以往管理模式存在的局限性,使文化服务更具前瞻性,通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使其在工作实践中树立创新意识,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近年来,我国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衡性等原则予以明确的要求,并以相关部门作为主导,打造全新的格局。地方相关部门应给予大力扶持,总分馆制建设要突显社会化,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使其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当前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并不高,并且突出供需之间对接不畅、参与渠道不够多样化等问题。文化馆作为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在平稳发展中求新求变。而总分馆制建设则正好符合当下时代发展需求,不仅可以使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使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大力推进总分馆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相关部门积极转变自身职能,将更多文化资源倾斜给基层乡镇,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享受更多文化权益。总分馆制建设应注重对管理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将服务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使服务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群众,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
就目前情况看,各地区的文化机构都已运用信息化平台,并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然而,受信息来源过于单一的制约,群众并未对参与文化活动产生太高的热情。因此,在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应对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构建予以充分的重视,将各类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此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创建首先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模式,将信息化技术与文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对于平台功能较少的,应及时作出转变使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使文化馆的文化信息等能够及时地传播进基层,将服务落实到位,在总馆和分馆两者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以往所采取的信息管控手段,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使文化馆分馆发展建设停滞不前,且脱离实际。因此,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对于新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通过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对发展方向的预测,深入了解文化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以便对工作重点进行及时调整,协同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步伐,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进而将文化馆的开放性特点凸显出来。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馆应大力推进总分馆建设,以此使区域统筹规划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科学合理地调配文化资源,使各分馆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将文化活动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因此,作为文化馆应将总分馆制的作用凸显出来,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指明发展方向,在运行机制上进行创新,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