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
自《图书馆法》颁布实施以来,总分馆制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虽然总分馆制概念已经被提及过多次,但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对其概念还较为模糊,其理解也过于片面。在建设总分馆制方面,常存在着盲人摸象、缺乏经验的情况。为此,深入了解总分馆制的发展情况,区别总分馆制模式,对下一步公共图书馆建设总分馆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总分馆制的由来
总分馆制建设演变于欧美国家公共图书馆网的实现。上个世纪70-80年代中国图书馆界访问英美等国后,提出了切实加强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图书馆网建设中的统筹安排,抓緊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图书馆网的意见[1]。90年代末,上海图书馆等图书馆参照国外图书馆的做法,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总分馆建设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2]。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众多形式的总分馆制管理模式。2006年9月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首先提出在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总分馆制,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的服务体系。2015年初,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的要求[3]。2016年9月,文化部下发《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制定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地区因地制宜建立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2017年2月,《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通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相关改革任务落实,不断提高服务效能。2017年7月,文化部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或者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实现通借通还,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总馆应当加强对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业务指导。
二、国内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模式
因体制差异,国内的总分馆制建设并不完全等同于英、美、日等国实施的总分馆管理模式,而有其自身的特点。金武刚,李国新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一文中将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分为三种:多元投入、协同管理的松散型总分馆模式;多级投入、集中管理的集约型总分馆模式;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的统一型总分馆模式[4]。高荣摒弃之前以城市命名的总分馆模式,从管理学角度出发将总分馆模式分为直管型、联办型、托管型、加盟型四种总分馆模式[5]。陈晓平、蔡晓丹在“从集中式服务到分布式服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探析”中将总分馆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行业主导行两个类型[6]。王以俭在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中通过综合各地区12种运作模式,按照总分馆制的四个基本特征分为了总分馆制模式、准总分馆制模式、联盟合作模式三类[7]。
综上,我们建议根据总分馆制对分馆的控制权力的集中程度将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分为直属型总分馆模式和协议型总分馆模式两种类型。在直属型总分馆模式中,总馆对分馆的人、财、物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力;而在协议型总分馆模式中,总馆对分馆只起到业务上的联系与辅导的作用,对分馆的人、财、物没有支配的权力。甚至在某些情况,分馆的图书并不能储存在总馆之中,也并不能对公众开放,分馆的业务辅导只针对一些特殊群体,比如说公共图书馆与医院、学校、电力公司、企业等建立的总分馆制模式。
三、区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的选择
区县一级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大多采用直属型与协议型的总分馆布局,直属型上由本馆自建完全意义上的总分馆体制,如少儿图书馆分馆(某些具有独立建制的儿童图书馆除外)、残障图书馆分馆、24小时图书馆等。协议型总分馆则与各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为节点建立起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此外,也有其对辖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共同组建的协议型的图书馆联盟,但这种所谓的总分馆特点,有其特有的局限性,一方面因总馆对分馆人、财、物的不可控因素,导致诸多工作并不能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在某些专业领域,分馆的图书又不能对公众实行免费借阅,如企业、学校、医院等分馆的专业图书,且在开放时间上也没有具体而统一的开放要求。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除去本馆自建的流动图书馆,如流动借阅亭、流动服务车;城区各24小时图书馆亭、下属的少儿图书馆外,其余的总分馆建设大多是与其他机构协议共建,总馆对分馆开放图书馆管理系统端口,并配备一定号段的读者借阅证,分馆的图书由总馆统一采访、编目、配送,总馆只对协议分馆的人员进行业务上的辅导。此外,也仅有少数分馆只是接受总馆业务上的辅导,其书目的采访、编目则由自己内部招标完成,他们对总馆的贡献只是单纯的提供借阅的相关数据而已,其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甚至只能由自己完成。
总之,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总分馆制模式的选择中,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经费、人员状况,采取适合本馆发展的模式,努力促进本区域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季平,刘季平文集[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04-128
[2][7]王以俭,公共图书馆实行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院报.第30卷第1期.2010年1月.107-111
[3]李国新,新阶段 新目标 新任务——《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解读[J].图书馆杂志 2017年第3期.7-8
[4]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年第5期.4-15
[5]高荣,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2012(4).4-7
[6]陈晓平,蔡晓丹在.从集中式服务到分布式服务——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论坛2009年4期.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