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祛湿除痹汤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2023-10-16 07:47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炎性腰椎

王 盈 王 婷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现代人高发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以腰痛、肌力降低、肢体麻木为主要表现,病情易反复发作,已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西医常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规范治疗效果较好,但易出现胃肠道反应,且停药易反复,需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2]。我院采用散寒祛湿除痹汤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我院2021 年6 月至2022 年7 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 例。诊断标准:① 西医诊断标准为腰背痛反复发作,腰腿部僵硬,腰椎活动障碍,下肢放射痛伴局限性压痛,腰椎MRI 或CT 检查显示腰生理弧度消失,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 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属寒湿痹阻,即腰腿冷痛重着,腰背酸胀,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热则减,肢体寒凉,大便溏,舌苔白或腻,质淡,脉濡缓或沉紧。纳入标准:近1 个月未接受针对该病的治疗措施,肝肾功能正常,认知功能、表达能力正常,可正常交流并顺利完成量表评估。排除标准:已达手术指征,合并腰椎骨折、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骨肿瘤、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合并感染性疾病。本观察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 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卧床休息、腰部保护等常规治疗指导。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75 mg/片),每次1 片口服,每天1 次。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散寒祛湿除痹汤治疗,方药组成:制附子、桂枝各12 g,独活9 g,茯苓6 g,防风、白芍、麻黄、川芎、川牛膝、当归各9 g,细辛5 g,甘草6 g。乏力明显者,加人参、党参各6 g;畏寒肢冷甚者,加肉桂6 g;肿胀明显者,加泽兰6 g。每天1 剂,加水煎煮至2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 腰椎功能: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和Swestry 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JOA 量表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受限、膀胱功能4 个方面,总分29 分,得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越好;ODI 量表包括站立、坐位、行走、提物、睡眠、疼痛、生活能力、旅游、社会生活、性生活10 个方面,总分50 分,得分越高表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高。② 疼痛情况:应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MPQ)对腰腿痛程度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感觉项和情感项两个维度共15 个条目,根据疼痛程度分别计分0、1、2、3 分,总分45 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明显。③ 炎性因子: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腰腿部疼痛、酸胀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腰椎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70°;有效:腰腿部疼痛、酸胀等症状有所减轻,腰椎功能明显改善,直腿抬高30 ~<70°;无效:腰腿部疼痛、酸胀和腰椎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直腿抬高<30°。显效加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病程)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科室分布、诊疗类型及超声检查类型等)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8 例(53.8%),男24 例(46.2%);年龄32 ~75 岁,平均(51.5±12.5)岁;病程(4.1±1.5)年;病变节段:L3~48 例(15.4%),L4~527 例(51.9%),L5至S117 例(32.7%);病变程度:轻度23 例(44.2%),中度29 例(55.8%)。对照组:男30 例(57.7%),男22 例(42.3%);年龄33 ~72 岁,平均(52.5±11.3)岁;病程(4.3±1.5)年;病变节段:L3~410 例(19.2%),L4~526 例(50.0%),L5至S116 例(30.8%);病变程度:轻度21 例(40.4%),中度31 例(59.6%)。两组性别、病变节段、病变程度、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16、0.27、0.16,t= 0.43、0.68,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比较

由表1 可见,治疗前两组JOA、MPQ、ODI 评分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JOA、MPQ、ODI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MPQ、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及疼痛情况比较 ()

?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由表2 可见,治疗前两组CRP、TNF-α、IL-6 水平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

2.4 两组疗效比较

由表3 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49/52)明显高于对照组(80.8%,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1,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逐年递增,且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已成为骨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3]。该病以反复腰背疼痛、肢体麻木、活动不利为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虽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根据症状将其归为“腰腿痛”“痹证”范畴,与虚、寒、湿、瘀等有关,其中寒湿痹阻为关键病机,多由风寒湿邪侵袭腰椎而发病。寒性收引,入腰府可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痹阻,筋骨失养,不通则痛。湿邪黏滞,黏聚不化,留滞经脉,致疾病久治不愈。故该病应以温经散寒,祛湿除痹,通络止痛为治疗大法。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是治疗风湿性疾病、关节炎等疾病的常用药。本文散寒祛湿除痹汤中,制附子、桂枝为君药,制附子属温里药,可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散寒止痛,是治疗寒湿痹痛之要药;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善散寒邪、通血脉、化水湿、止痹痛。茯苓、防风、白芍、麻黄为臣药,茯苓善利水渗湿,可促水湿运化,湿盛者用之最宜;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可散湿风,胜湿邪而发表止痛,治风寒湿三邪者尤佳;白芍温阳祛湿,祛风止痛;麻黄温通散寒而通痹,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四药合用,主利水渗湿,辅温阳散寒,配伍君药可发挥温经散寒、祛湿除痹之功效。川芎、川牛膝、当归、细辛为佐药,川芎乃血中之气药,内行血气,活血化瘀,兼外散风寒,祛风止痛;川牛膝活血散瘀,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是治疗腰腿痛良药;当归补血活血,滋养气血,兼散寒除痹,通络止痛;细辛祛风止痛,舒筋散寒,回阳通脉。四味药物联用,有加强活血化瘀、增强通络止痛之功效。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祛湿除痹、通络止痛之功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本质上属于炎症性疾病,腰椎管内和神经根管内的神经根被压迫,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而损伤或坏死,从而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引发炎症、水肿[4]。炎症反应被认为是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重要机制,减轻炎症反应是治疗的关键环节[5]。CRP、TNF-α、IL-6是临床常见的炎性因子,目前已被证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内显著升高[6]。麻黄、桂枝抗炎,镇痛,对慢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独活参与了炎症反应调节,其有效成分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活性[7-8]。

综上所述,散寒祛湿除痹汤辅助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腰椎功能,调节炎性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炎性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