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珍 余院苗 虞梅
(1.上海市徐汇区虹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233;2.上海市大华医院超声影像科,上海 200237)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上升。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痛风患病率为1.1%[1]。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很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了解社区老年人尿酸水平,尿酸的动态变化流行特征,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相关疾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颈动脉硬化与人体内高尿酸血症可能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不同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
以2022 年9 月至12 月参加上海虹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65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或不能完成尿酸、颈动脉检查者及相关数据不全者。本研究经上海市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SECCR/2022-24-01)。
共1 983 名老年人参加了体检,1 943 名完成了检查,其中有28 例人不符合入选标准被删除,排除7 例颈动脉斑块资料缺失,13 例血尿酸的资料缺失。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1 895 例,年龄65~94 岁,平均年龄(69.9±2.8)岁,其中男性841 例,平均年龄(69.93±2.7)岁,女性1 054 例,平均年龄(69.87±2.3)岁。
1.2.1 颈动脉超声检查
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迈瑞公司生产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为DC-85S),探头频率5~12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头部垫枕,颈伸展,头偏向一侧,以二维超声从颈根部向头端作横向扫查,测量各血管内径,观察血管壁四周有无斑块,再转至血管的长轴显示。(1)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按颈动脉超声指南采用颈总动脉远端距分叉部1.0~1.5 cm 处的后壁,测量从内膜内表面到中层外表面的垂直距离。(2)观察血管走向和腔内有无斑块形成(检测右侧颈部血管应注意无名动脉分叉处),若有斑块则确定其部位并测量斑块大小,有无管腔狭窄。
内膜增厚为IMT ≥1.0 mm。局部隆起突出于动脉管腔>0.5 mm,或超过环绕IMT 值的50%,或IMT>1.5 mm 为斑块形成。如2 个及2 个以上为多发斑块。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重度狭窄或闭塞:狭窄率为70%~100%[3]。由2 名超声专业工作人员经统一培训上机操作,1 人检查,1 人把结果录入电脑;2 人共同看图并判断有无血管内膜增厚及有无斑块,共同核对并记录结果,录入斑块的位置(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回声(强,混合性、低回声)大小及有无狭窄及狭窄分级,并由上级医院的超声专家随机复查颈动脉超声,评估判断IMT 及斑块结果,重测信度为96%。颈动脉硬化判断标准为:内膜增厚为IMT ≥1.0 mm 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4]。
1.2.2 尿酸检测
检查者前1 天晚上22 点后不再饮食,空腹8 h 以上于次日早上7:30—9:30 时抽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后的上层血清用氧化酶法测定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试剂为罗氏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编号为(10)65830301。校准品:批内误差为l%,批间误差为3%。仪器为Rochecobas C70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男性尿酸正常值:149~416 μmol/L。女性尿酸正常值:89~336 μmo1/L。如果超出标准为高尿酸血症[5]。
1.2.3 分组
将研究对象分性别按高尿酸水平进行分成4 组:男性分为尿酸417~467 μmol/L 组、468~518 μmol/L 组、519~569 μmol/L 组及≥570 μmol/L 组;女性分为尿酸336~386 μmol/L 组、387~437 μmol/L 组)、438~488 μmol/L 组及≥489 μmol/L 组[6-7]。
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6.07%,其中女性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27.89%比23.78%,P<0.05)。按年龄分组后,70~74 岁组男性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以及女性65~69 岁和70~74 岁组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 和χ2=4.54,均P<0.05,表1)。
表1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高尿酸血症的检出情况[n(%)]
在男性高尿酸血症者中,颈动脉正常41 例,占20.05%;颈动脉粥样硬化159 例,发生率为79.50%;其中单纯颈动脉内膜增厚52 例,颈动脉斑块形成103 例,颈动脉狭窄32 例;动脉硬化发生率有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高的趋势(P<0.05,表2)。
表2 高尿酸血症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关系比较(男性)
在女性高尿酸血症者中,颈动脉正常83 例,占28.23%;颈动脉粥样硬化211 例,发生率为71.77%;其中单纯颈动脉内膜增厚64 例,颈动脉斑块形成147 例,颈动脉狭窄33 例;动脉硬化发生率有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增高的趋势(P<0.05,表3)。
表3 高尿酸血症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关系比较(女性)
本次研究老年检查者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6.07%。女性检出率最高为70~74 岁年龄段(32.22%),最低为65~69 岁年龄段(24.94%)。男性检出率最高为75~79 岁年龄段(25.83%),最低为65~69 岁年龄段(24.94%)。欧美国家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超过20%,我国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也达到13%~25%[8-9]。深圳市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总检出率高达17.92%[10]。本研究的检出率较高可能与受检者为老年人群有关。尿酸是各种嘌呤氧化后生成代谢的终产物,微溶于水,易形成晶体。正常人体尿液中产物主要为尿素,含少量尿酸。尿酸因溶解度较小,体内过多时可形成尿路结石或痛风。其危害,可以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急性红、肿、热、痛,而疼痛非常剧烈。高尿酸血症还可在其它方面对机体产生各种的影响,如随着血尿酸水平的逐渐增高,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81%,且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 μmol/L,高血压风险增加15%~23%;血尿酸水平每增加100 μmol/L,冠心病发病率可增加14%左右;女性和男性冠心病的死亡率分别可增加30%和17%;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者慢性肾炎也有影响;对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可能有潜在影响[9-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血尿酸增高,男性和女性的动脉硬化发生率呈增高趋势,颈动脉硬化发生率增高。赵菁等[12]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以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与本次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高于男性,但动脉硬化率却低于男性,不能排除与男性吸烟,饮酒等其它危险因素有关[13]。尿酸促进动脉病变产生和发展的机制是尿酸在血中升高后会出现尿酸盐结晶,而后者沉积于动脉壁,导致动脉内膜损伤而引起动脉硬化。尿酸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斑块形成并对加速动脉斑块的形成起作用[14]。老年人多共存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脏疾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等,之间有交错混叠,单纯性的尿酸增高是否导致动脉硬化尚无确切依据。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较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有随血尿酸升高而增高趋势,对社区老年人群在尿酸的治疗及颈动脉硬化干预,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