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旗峰初级中学,佛山 528244)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学校心理工作更侧重关注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强调培养和挖掘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能量。这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
积极心理学在20 世纪末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致力于研究如何促使个体、群体、组织发挥积极功能或走向繁荣等问题,侧重于研究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等积极层面。该理论一经提出便获得广泛关注,被应用到各类社会活动中。其中,积极心理课程开发、积极心理学心理工作模式更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被大量实践和开发。但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委员工作手册设计则鲜见实践研究。
初中心理委员工作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在同伴中起到榜样作用,最终实现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工作模式,建设一支有影响力的心理委员团队,带动全体学生一起健康成长,是学校近几年的探索方向。积极心理学为此探索方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引,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心理委员的工作,是学校心理工作的大势所趋,也是心理委员(以下简称“心委”)工作有效开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现有的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委员培养模式或朋辈辅导培训的研究,仍欠缺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深入融合,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落到实处,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委员培训,形成具有指引性、成长性的工作手册,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开展心委培训,设计工作手册,还需要有辩证思维,了解对“积极”的极端热情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发现,对“积极”的盲目追求容易适得其反,不现实的乐观主义易激发个体的冒险行为而威胁身心健康。同时,对消极的全盘否定和刻意忽视,对积极情绪和态度的过分推崇和追求,容易掩盖消极心理过程的积极作用,也容易对部分内向特质的学生群体带来压力,造成“积极暴政”。研究表明,存在积极特质的消极效应,也存在消极思维的积极心理,判断一个特质、情绪的好坏,不能只从单一的“积极—消极”维度来人为划分,积极或消极价值属性主要取决于情境、文化及其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因此在设计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以此为基础开展心理委员相关工作时,需要辩证地吸收、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正面引导学生理性、全面看待自身或同学的多种情绪和可能出现的状况,形成更全面的生命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心委的自我成长,发挥榜样作用,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所在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旗峰初级中学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设计《心灵互助,成就你我——旗峰初级中学心理委员工作手册》。手册设计主要包括三大主题,共八项内容。(见表 1)
表1 心理委员工作手册框架及内容
1.形成有机整体,兼顾技能培训、反馈回顾和激励制度
我校心委工作手册将心理委员的技能培训、日常反馈回顾工作和积分激励机制整合为有机的整体。工作手册的前期使用主要侧重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心委的观察技能、沟通技能,初步形成良好的助人自助理念。后期以常规反馈回顾为主,心理委员根据晴雨表进行填写,每周定时接受来自班主任、心理教师的回应和建议、指导。
通过将手册装订成册,避免了以往心理晴雨表松散上交、极易丢失、保密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心理委员可以在工作中不断温习前期培训内容,增强知识内化,减少了遗忘率,并方便看到每周工作的教师反馈和积分情况,强化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形成技能培训—日常工作—激励机制的有机整体,形成良性循环。
2.拓展积极视角,整合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
据我了解,在心委的反馈工作中,很多学校注重危机事件的反馈,缺乏对班级积极能量的挖掘。心理委员工作手册既保留了心理委员这一部分的观察、汇报内容——通过反馈和跟进同伴、班级的特殊/危机情况,帮助班主任、心理教师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拓展了心理委员的积极视角,主动挖掘班级的成长点滴和快乐/幸福/温暖瞬间,强化主动积极情绪体验,形成班级正能量。
在“每月工作回顾”中,通过回顾和分享,强化积极事件的正向作用,同时也鼓励心理委员觉察和讨论令自己不舒服的情绪,通过团体互动及时消化和转化,形成更全面的成长观。
心理委员工作四部曲以非暴力沟通技巧为核心,旨在引导心委学会观察和识别需要关注的同学,学会表达感受,学会体会需要,学会提出请求,是心理委员技能培训中的重点内容。(见表2)
表2 心理委员工作四部曲
通过四部曲的培训,引导心委更客观地反馈、看待身边的人际互动,在处理同学矛盾、缓解同学情绪、陪伴同学度过心理困扰时,通过觉察事件和情绪背后的心理感受和需要,更积极地建构人际关系。
“心理晴雨表”内容(见图1)不仅包括对同学的低落情绪、人际冲突的关注,还增设“班级内本周的快乐/幸福/温暖瞬间”一栏。这一栏目的设置大大改变了“心理晴雨表”的性质——不再只是消极、危机事件的反馈,更是班级成长点滴的用心观察和记录,促使心委保持对积极情绪的敏感度,关注班级的积极心理动态,为学生培养积极人格特质奠定基础,也为班级营造良好心理氛围做好铺垫。
图1 “心理晴雨表”设计内容
晴雨表中加入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回音栏”,加强沟通,及时强化,让心委工作充满胜任感、成就感和价值感。
在“月工作回顾”(见图2)中,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成长和人际互动,聚焦积极情绪的自我觉察和体验,同时增设对消极情绪的再体验。在培训中充分讨论,重新回顾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背后的具体情境,对情境进行重新赋义,从而形成更开放、更包容的生命观。
图2 “月工作回顾”设计内容
期末总结主要是心理委员对本学期自身工作的自评,与前期的期待和展望相呼应,带领学生思考一个学期工作带来的最大收获和希望改进的地方,并对心理委员下学期的工作意愿做一个初步调查。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和工作,心理委员们基本能在积极情绪、积极人际关系、积极品质三个方面都有所成长。在期末总结(见图 3)中,心理委员们都能感受到个人的成长变化,肯定了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正能量,拥有了价值感和意义感。
心理委员工作手册不仅发挥了培训、反馈的作用,更成为心理委员成长的记录手册,成为班级成长的记录手册,陪伴学生走过一段烂漫的青春心路。
实践证明,通过使用工作手册,心理委员对工作认同度更高,跟进和反馈速度也更快。心理委员都表示,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了成长,体验到助人自助的乐趣和意义,增强了心理委员对工作的认可度,积极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