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0-15 05:48刘生生
南北桥 2023年20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乡村振兴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2018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而当前受生活压力、职业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人才瓶颈,正面临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才缺乏、人才职业发展规划不明晰等问题。本文研究当前乡村人才振兴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要求,制定人才振兴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人才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人才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乡村人才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做好当地人才的回流、外来人才的引入工作,通过开展人才培训、优化环境、制定职业规划、开展人才管理等措施,做好乡村人才的“育”“引”“留”“用”,聚合各地、各界人才建设乡村,对乡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乡村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1.1 乡村人才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组织引导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人才下到基层提供一线服务,制订一系列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建立乡村人才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在乡村发展、就业、创业、落户。由此可见,乡村人才建设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人才计划,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有重要意义。

1.2 乡村人才建设是推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人才是最有活力的、最关键的支撑要素。“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当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代背景下,乡村需要加大人才投入,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持续、高质量发展,改变多年来乡村经济落后的局面。因此,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引导人才深耕农村,加强乡村人才培育,是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环节。

2 乡村人才建设现状

2.1 建设成效

一是高学历人才有下沉趋势。国家对乡村持续投入多年,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已有初步成效。在乡村振兴战略之前,政府实施了选派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一系列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与措施,乡村人才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补充。此外,随着乡村文旅、制造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一批高校毕业生、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开展就业创业活动,高学历人才有逐步下沉到乡村的趋势。

二是职业技术人才培育有力。为助力乡村振兴,多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活动,农民素质得到提升。一方面,通过职业院校为农民开展种植、养殖等农业相关知识教育,培养了一批农民中专生。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各大央企、社会企业、慈善机构等在乡村教育方面开展教育公益事业,为国家、乡村培育了一批专业技能过硬、能跟上时代脚步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人才整体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是人才创业氛围有所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国家一直在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鼓励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外来人才挖掘乡村创业机会点,并为乡村人才创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被激发。例如,张掖市搭建实体化聚才平台、产业化科研平台、大众化创业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等平台30多个,先后支持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引才引智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主体52家,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氛围。

2.2 现存问题

一是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目前,乡村人才队伍呈现老年人占比大、低学历者占主导、低技能人员居多的状态。根据《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及近几年乡村发展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峻,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五分之一,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了13.82 %,已经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比例。乡村家庭人口的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尤其是留在乡村继续从事务农劳动的人力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优,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中初中教育程度的占主体,18~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水平近9个百分点。

二是人才外流问题突出。我国乡村人才存在引不进来、留不下来的严峻问题。一方面,乡村当前在居住环境、收入水平、职业发展方面的劣势,导致乡村吸引人才极其困难,即将毕业的应届生渴求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社会人才渴求高收入、离家近的工作环境,乡村都无法满足。另一方面,多年来国家虽然一直都很重视乡村人才的培育,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社会人才扎根乡村建设,每年也有大量的人才投身到乡村建设中。然而,当规定的服务期满后,由于收入水平达不到个人预期、岗位晋升路径难、个人家庭不支持、生活需求难以满足等多方面的原因,基层人才绝大多数会选择离开乡村,乡村最终成为人才向更高方向发展的跳板,导致一批已经经过基层锻炼、熟悉乡村情况的人才流失,也导致国家每年为吸引乡村人才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未能发挥预期效果[1]。

三是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第一,我国部分农村的人才发展机制尚未建立或不健全,没有科学、系统的人才发展规划和路径,且编制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导致乡村人才在投身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看不到个人成长的希望,不利于人才长期留在乡村发展。第二,当前缺乏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课程,无论是针对新型农民,还是乡村管理人员等不同岗位,都缺乏实操性强的培训课程。第三,乡村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的显著问题是对本身的能力认识不清,大多数乡村的管理人员未对本村人员的学历情况、人员外流情况、专业情况、技能情况等进行清楚的了解和记录,对人才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专业化程度、精细化程度都有待改进[2]。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建设的新要求

3.1 需要高学历人才

乡村振兴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加持。高学历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强的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高学历人才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包括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高学历人才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为乡村建设带来更多的新思路、新技術和新模式,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高学历人才具备更好的管理能力,能够为乡村建设提供更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提高乡村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需要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来到乡村,提高乡村的人才素质和水平,推动乡村发展。

3.2 需要新型科技人才

乡村振兴需要新型科技人才推进现代化建设。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新型科技人才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二是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新型科技人才可以带来新的技术和理念,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三是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新型科技人才可以运用科技手段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四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是“十四五”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需要新型科技人才建立数字化农业、数字化农村、数字化农民等新型农业生产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总而言之,新型科技人才可以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3.3 需要乡贤型人才

乡村振兴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乡贤型人才具有乡土情怀,熟悉乡村文化,了解当地资源和产业,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乡村发展的助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熟悉当地情况。乡贤型人才熟悉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产业和资源,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发展状况和潜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二是可带头推动产业升级。乡贤型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带动当地产业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可带动乡村文化发展。乡贤型人才熟悉乡村文化,能够挖掘和传承当地的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四是有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动性。乡贤型人才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能够带动当地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乡村振兴需要乡贤型人才的参与和支持。

3.4 需要专业实用型人才

乡村振兴需要专业实用型人才来推动乡村本土产业的延续发展。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需要专业实用型人才延续本土产业,引导农民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农村旅游、乡村文化等新兴产业,提高乡村经济效益。

4 乡村人才振兴对策

4.1 做好思想引导

一是强化乡村振兴政策宣传,从重要性、必要性、产业发展的未来价值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宣传,提高民众思想认知,使人才从心底认可乡村建设的价值。二是做好教育引导,不仅要从农业农村相关的知识方面入手,提升人才的农业生产实践能力,也要从思想上进行引导教育,改变当前人才不了解乡村建设、不愿意投身乡村建设的思想状况。三是挑选全国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让各界人士认识到乡村发展的可能性,从而激发人才投入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广泛吸引人才

一是以本土情怀吸引本土人才回流。以乡音、乡味、乡情为纽带,强化人才思乡念乡、发展乡村的心理。着重与当地央企、国企举办就业座谈会、接洽会等活动,给人才介绍清楚当地的发展,引导人才回乡就业和创业。二是制定人才吸引政策,可以适当提高人才的薪资待遇,制定明确的升职发展路径、考核指标等,让人才可以在乡村获得满意的经济收入,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三是让人才参与到乡村建设的管理和决策中,有利于人才了解和明确乡村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有利于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人才建设乡村的热情和动力。

4.3 优化乡村环境

人才的吸引和去留取决于乡村的整体环境。一是要着重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任务繁杂、内容众多、涉及面广的长期工程,为解决当前农民参与不充分不积极、长期维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除政府力量外,需拉动央企、当地国企、社会企业、农村居民等共同参与人居环境建设。从厕所改造、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分类治理、水源保护、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机废物综合处置等方面改善整体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二是重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举办适合乡村民众的群众文化活动,包括科普科学知识、反对陈规陋习、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等,大力开展健康的社会文化活动。三是为长期保持乡村美好环境,需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建立宜居、宜业、宜家的农村环境,吸引人才建设乡村。

4.4 强化技能培训

提升乡村人才技能,适应当前乡村振兴需要,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是建立针对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开展农业实用型建设人才培训、乡村管理人才培训、农业科技型人才培训,不断提升乡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不断提升乡村人才的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创业能力[3]。二是在技能培训模式上,要考虑当地乡村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产业基础、文化情况等乡村地域特征,建立有当地特色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讲授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培养一支懂技能、有见识的高水平农村建设队伍。

4.5 加强人才管理

一是根据当地产业情况,制定人才吸引、留用政策,为乡村吸引合适的人才。二是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专业知识、发展经验共享,以此跨越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促进城乡人才、不同乡村人才有序流动,更促进不同乡村发展经验的共享,在交流中增强人才的成就感、荣誉感。三是建立人才的管理制度,建立本地人才、外来人才的乡村人才信息库,并通过人才交流平台与周边乡村、同类型乡村共享人才现状、需求、能力图谱和培养规划等,以便对乡村人才的情况进行动态掌控,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活动,同时可以了解各地乡村人才的资源、岗位,让人才找到适合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和空间。

5 结语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国家努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而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高素质人才、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本文研究当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需求,提出思想教育引导、技能人才培训、人才管理机制等策略,切实做好乡村人才的吸引、培育、留用,希望为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霍冠行.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J]. 公关世界,2023(5):86-87.

[2]何晓.以人才振兴促乡村振兴问题思考[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8):19-21.

[3]赵颖,由琨.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9):92-93.

[作者简介]刘生生,女,北京人,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太科公司,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振兴、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