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将预算制定和执行与绩效评价和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法。目前,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旨在通过有效的预算编制、明确的绩效目标与指标、科学的评价与监督机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在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此,可以通过强化绩效评价与监督机制、引入信息化技术、实行多维度绩效评价、建立激励机制等手段,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加强跨部门协调和合作,以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和组织效能的增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和改进,事业单位能够建立更加科学、有效和适应性强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在现代社会中,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承担着促进社会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责任。长期以来,一些事业单位在资源利用和绩效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事业单位需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组织绩效,还能够增强组织透明度、决策科学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需求,更是适应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将预算制定和执行与绩效评估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强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考虑绩效目标,并基于实际绩效结果对预算执行进行评估和调整,旨在提高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并实现事业单位的绩效目标[1]。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绩效管理非常重要。首先,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合理规划和分配资源,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先安排。通过制订和执行预算计划,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指标,为事业单位提供一个衡量绩效的标准。通过对预算进行制定和执行,可以明确预期结果,并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和监控机制,有助于实现设定的目标,提高工作的质量。第三,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促进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建立。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减少财务风险和违规行为的发生。预算绩效管理还可以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提升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作效率[2]。最后,预算绩效管理为事业单位提供了基于预算的数据和分析,有助于为决策过程提供支持。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深入评估组织的状况和需求,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参考,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要素
2.1 设定明确的目标与绩效指标
明确的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目标应该具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与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一致。例如,目标可以是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等。设定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供正确的方向,使预算执行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和评估工作绩效的量化指标或质量标准。在选择绩效指标时,应该考虑与预算目标的关联性、可衡量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指标可以包括服务质量指标、财务指标、效率指标等,确保绩效指标与目标一致,并能够反映预算执行结果[3]。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确定相应的测量方法,确保指标的测量方法可行、准确,为绩效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绩效数据。例如,可以通过定期收集数据、展开绩效评估调查、进行财务分析等方式来测量和评估指标的实际表现。设定明确的目标与绩效指标后,需要进行沟通和共享,将目标和指标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员工,确保大家对整体目标达成共识。
2.2 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
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科学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必不可少。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需要基于充分的数据分析和需求评估。通过分析过去的预算执行情况、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组织的需求,对资源需求进行评估和预测,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科学的预算编制应该确保资源公平、合理和有效地分配,根据组织目标和需要将预算分配给各个部门或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配额制度,确保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预算执行阶段的实施和控制是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步骤,预算执行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同时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以确保预算有效执行。
2.3 强化绩效评价与监督机制
绩效评价与监督机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绩效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与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可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实现持续发展。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应该设定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该与预算目标和绩效指标一致,并能够客观地衡量工作绩效质量,以确保评价公正和准确。为了确保绩效评价客观公正,事业单位还需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通过成立评价与监督机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提供独立的视角和专业的意见,增强评价与监督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为了支持绩效评价与监督机制,事业单位需要提供充分的数据和信息,包括收集和记录实际绩效数据、财务数据、工作报告等,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
2.4 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绩效共识
加强沟通与协作可以帮助事业单位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共同目标。通过沟通,可以保证各個部门和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解和支持,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助于解决部门之间的冲突问题,达成共识[4]。为了确保信息共享和提高透明度,事业单位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在组织内部顺利流通和传递,加强有效沟通,避免信息不对称。通过共享信息,可以帮助各个部门和员工了解整体目标和绩效指标,明确各自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加强跨部门和跨级别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协作机制和流程,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实现预算目标。
3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
3.1 目标和绩效指标的制定与衡量难题
首先,制定明确的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由于事业单位通常具有多重目标,包括财务目标、服务质量目标、社会影响目标等,如何在这些目标之间进行平衡和权衡是一项挑战,加之目标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如外部环境变化、政策要求、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等,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对很多事业单位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次,绩效指标应该能够客观、准确地衡量绩效结果,但有些目标或工作领域难以用定量指标来衡量,如创新能力、员工满意度等。最后,事业单位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多元化的工作内容可能需要采用多种衡量方法,并进行综合权衡。例如,某些指标可能需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通过定量数据和定性评估来全面衡量绩效结果,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过于依赖量化指标,忽视了其他非量化和定性因素的重要性,导致对绩效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准确。
3.2 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的协调与平衡难题
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预算执行是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资源分配和支出,而绩效评价是对实际绩效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预算执行与绩效评价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时滞,即预算执行的结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得到反馈和评价。这种时滞可能会导致绩效评价无法及时反馈到预算执行中,最终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绩效评价往往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评价两个方面。主观评价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很容易受到主观偏好、个人认知等因素影响,导致评价结果存在主观性和不公正性。客观指标评价基于可量化的数据和指标,能够提供客观的绩效结果。然而,仅依赖客观指标评价无法充分反映工作的全部表现,不能完整地评价工作的质量、创新性和效果等。
3.3 绩效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困难与挑战
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绩效数据的收集往往存在一些困难。首先,不同部门或项目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系统和工具,数据收集和整合可能面临技术和操作上的难题。其次,數据准确性和时效性也是收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数据分析过程中会涉及复杂的统计和分析工作,这些数据量非常庞大,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是一项挑战。此外,在绩效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涉及员工及组织的隐私与保密问题,需要确保合规性,保护数据安全。
3.4 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变化可能对绩效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比如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变动、管理制度改革等内部变化都可能引起绩效目标、指标和要求的调整。此外,组织文化的变化、工作流程的优化等也会对绩效管理产生影响。这些变化需要对原有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以适应新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如政策法规的调整、市场竞争的变化、技术创新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绩效目标发生调整和变化,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事业单位及时应对。
4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路径
4.1 创新绩效评价方法与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这些变化,提高绩效评价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因此,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必须以创新的思维不断优化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手段,借助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引入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和工具。例如,使用数据分析技术来深入评估绩效结果,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来直观展示绩效情况,采用在线评价调查和实时反馈等方式来搜集员工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内部可以设立专门的绩效管理团队或寻求专业机构的支持,共同制定与优化目标和绩效指标,利用专业团队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增强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2 实行多维度绩效评价,引入激励机制
为增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可引进多维度评价方法,从多个角度评估绩效。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除了量化指标,还应考虑组织的财务绩效、客户满意度、员工发展等方面的评价指标。绩效评价应该综合考虑主观评价和客观指标评价,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全面衡量预算绩效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建立绩效评估指标和权重体系,平衡主观和客观评价的考核结果[5]。同时,需要确保绩效评价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事业单位应制定具体且可衡量的目标,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通过设立激励机制,采取绩效奖金、晋升机会、荣誉证书等形式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应建立在公正、透明的基础上,与绩效评价的结果直接相关,以鼓励员工持续改进工作方式进而取得卓越绩效。
4.3 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绩效管理效能
为了解决绩效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困难,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加强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和反馈,实现实时地监控和改进。其中,引入适当的信息化系统是提升绩效管理效能的关键。这可以是专门的绩效管理软件、协同办公平台或和数据分析工具等,确保所选系统与组织的需求相匹配,并具备相关功能与易用性,能够支持预算编制、绩效评估、数据分析等关键环节。此外,还需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实时的数据自动收集,以及对绩效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整合,包括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对接,如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以节省人工成本和时间,减少数据错误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6]。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还要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受到保护,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准则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加密、权限控制、数据备份等,以防止数据泄露或滥用,确保数据处理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4.4 优化组织结构,灵活调整目标
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会对预算绩效管理产生一定影响,事业单位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这意味着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审视自身的组织结构,并做出一定的调整和优化,确保组织结构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和需求相匹配,以支持工作流程的通畅和信息的流通。同时,通过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设立共同的目标等,鼓励部门间信息的分享和协作,以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通过促进横向和跨部门的协作,打破组织结构的壁垒,提升工作的协同效能。另外,事业单位需建立及时的绩效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目标进行评估,保持竞争优势,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绩效,为组织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事业单位也要正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运用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绩效管理效能。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高度配合,建立有效的绩效文化和持续的改进机制,不断学习和创新,以便在未来更好地运用预算绩效管理来增强组织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唐艺羽.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 财经界,2023(13):72-74.
[2]宗寰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如何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 财会学习,2022(31):58-60.
[3]张云. 关于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 财富生活,2022(20):34-36.
[4]袁红静. 基于业财融合的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思考[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4):91-93.
[5]徐利君. 关于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 质量与市场,2022(1):52-54.
[6]董丽娟.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 财政科学,2021(9):122-128.
[作者简介]袁皎,女,江苏镇江人,镇江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