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李思文
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党和国家二十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落实,除了需要开展经济建设之外,乡村体育的发展也属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期间的一项关键措施。在这一过程中,要使用合理的方式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多维度开展。
体育作为文化推广当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广的过程中,呈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及内在价值。从狭义角度来说,体育运动的推广可以帮助农民保持身心健康,同时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体育运动也能够让农民更加积极地进行合作与交流。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农民农活的疲劳也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农民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帮助乡村经济进一步复兴,让乡村形成更加浓厚、多样化的体育氛围,进而带动周边体育产业实现发展与进步,让乡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对我国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乡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作用。体育产业通过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可在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创业平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体育意识与参与度来实现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此外,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体育产业还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统筹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因此,体育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
(一)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视度不够。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期间,乡村体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和作用,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近年来,虽然我国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相关政策补助涉及农村体育,但是相较于在乡村教育、卫生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农村体育的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受到的重视度明显不足。一些地方和基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投入较少,大多数地方政府虽然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与落实,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向其投入过多的经费,进而导致我国农村体育投入规模占国家财政收入占比非常低,最终影响了农村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3]。
(二)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意识薄弱。要开展农村体育文化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农民自发参与其中,让农民拥有更好的健身意识以及体育素养。从如今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及体育素养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民对体育运动不以为然,体育素养比较差。首先,一些农民对体育健身的必要性不够了解,认为日常农业劳动就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强度,无需再开展专门的体育运动。实际上这是一种严重的误区,体育运动与劳动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其次,一些农民对体育和健康知识不够了解,认为体育对自身的健康水平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最后,一些农民虽然想开展体育运动,但自身对于运动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也不愿意花时间与其他成本进行体育运动。
(三)资金和专业人员匮乏。农村体育的资金属于农村体育开展的关键基础与重要根据,现如今我国体育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城乡之间资源不均衡。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不仅在于设施缺乏的问题,在人员上也存在一定的匮乏。经调查发现,虽然我国体育场地数量已经有所增加,但是大部分的场地都局限在城市,而乡村体育场地虽然开放,但是灯光、开放时间、场地器械等都存在问题,与要求的体育设施水平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农村体育发展由于资金匮乏,导致很多场地设施供给严重不足,部分场地设施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以篮球场、乒乓球桌为主要设施,而一些排球场、足球场、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相对来说比较少,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和进步。除此之外,由于对外务工潮的出现,很多农村青壮年开始前往外地进行务工,农村有体力、有兴趣开展体育运动的人员数量逐渐下降。而农村体育资源向外流动的同时,也导致城市体育资源无法向农村继续渗透,最终农村体育资源始终无法发展与提升。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城市居民体育生活空间越发狭小,农村体育资源最终因此而短缺,影响了农村体育资源的活性[4]。
(四)乡村体育发展不均衡。乡村体育的发展可以帮助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如今农民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的逐渐提升,农村经济指数也开始逐渐增长,但是相比较于城市居民来说依旧存在一些差距。现如今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城市远远超过乡村,乡村一些地区之间又有着较大的发展区别。尤其是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基础场地建设、经费支持、人才科学指导等,都存在明显的不同。乡村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明显低于城镇,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造成我国乡村体育运动的现状[5]。
(一)产业振兴,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乡村体育旅游是指通过体育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在乡村地区以体育为载体,将生态、文化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优势资源,开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通过体育旅游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还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乡村体育旅游产品比较单一,主要以自然风光为主。应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体育元素,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首先,要充分发挥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优势资源的作用,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优势资源,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运动项目;最后,要挖掘当地特有的体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人文历史底蕴等[6]。
(二)以体育组织网络建设为基础,确保活动高效开展。1.完善组织架构,构建体育服务网络。以县级体育部门为主体,加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为乡村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在县级层面,要加强对乡镇一级体育工作的统筹,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体育组织机构,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农村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在乡镇层面,要健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社区)组织机构,形成上下贯通、功能完备的三级组织体系。在村级层面,要加强对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自然村落等基层自治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其作用。2.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激发社会力量活力。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文明村镇创建体系中。同时,要完善对农村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资金筹集和管理使用机制。3.创新活动开展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在组织开展各类乡村健身活动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需求来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新项目、新形式、新内容以满足乡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三)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助力体育软硬件条件。乡村振兴战略为体育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为体育的软硬件发展提供了机遇。要发展好乡村的体育事业,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助力。
第一,加大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国家财政拨款是基础,但仅靠财政拨款很难满足乡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当前,乡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捐赠的方式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政府财政拨款、企业和社会组织捐赠和资助、慈善基金等方面寻求突破。
第二,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如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捐赠体育设施提供税收优惠、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体育公益项目。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硬件。
第三,加强体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振兴发展中需要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因此,应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职业农民在农村从事体育产业经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经营管理等工作。
(四)以精准为发力点,扩大体育扶贫成果。体育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融合了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多种产业,能带动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体育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乡村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农民群众健康状况下降等问题。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体育扶贫工作在各地都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对农村地区开展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群众得到强身健体的机会,还能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收入。这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体育产业还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性。因此,需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扶贫路径,实现体育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五)人才振兴,创办传统体育赛事。乡村振兴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目前乡村体育人才严重缺乏,大多数乡村地区缺乏专业的体育管理人才和体育经营人才。乡村振兴发展应立足于当地实际,不断培养本土人才,在此基础上引入专业的体育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让他们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加强对体育专业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地参与和学习机会,促进乡村地区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居民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乡村振兴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会成为政府工作的关键重点与重要方向,而这势必会对乡村整体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为农民进行赋能,可以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这已经成为解决乡村发展期间各项问题的关键措施与重要方案。现如今我国乡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文化的推进与发展可以帮助乡村振兴实现飞快地落实与提升。因此,未来政府应针对工作期间的各项问题进行优化与改进,使用各种措施进行推广,让乡村体育真正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