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邱敏
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大环境的进一步巩固,对单一中心、单向传播的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新媒体无论从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到舆论的突发性和去中心化生态,都显示出了巨大优势,并且这种优势还在不断外溢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教育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属于信息传播的旧媒介。那么高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教育在面对这种新情况时应当如何应对,成为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新局面,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建新型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包括高校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大学生不再只是通过课堂或者纸媒获取知识信息,更可以在新媒体互联网社交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知识与信息的获取。例如新媒体短视频制作者通过制作优秀的视频内容,满足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的社交需要,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育乃至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了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思考新媒体短视频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1]。
(一)新媒体短视频挤占了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跃升以及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已经使社交新媒体平台广泛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短视频已经成为大学生互联网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如今处于互联网生存状态的大学生在远离新媒体互联网环境下要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种新媒体互联网大环境既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新媒体短视频逐渐挤占了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大学生受新媒体短视频影响的比重逐渐超过了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大学生能利用新媒体技术获取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多的信息,形形色色、领域繁多的短视频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新媒体短视频碎片化的信息和良莠不齐的内容,让大学生原本可以用来系统学习的时间被挤占。在这场代表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较量中,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否则将会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短视频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随着新媒体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广泛传播,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必然会加速短视频的生产过程,缩短生产周期,由此造成短视频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在信息获取手段多样、短视频已显泛滥之势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难免受到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影响。
正在求学的大学生群体恰好处在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对于许多事物的认知还需要有专业的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主观上,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思想观念还在成长完善过程中,对于互联网新鲜事物易于接受,也极易受到错误信息的诱导。而客观上,高校本身在推进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确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应对新媒体互联网的制度措施。学生在面对互联网上庞杂的知识信息时,常常感觉到迷茫和无所适从,缺乏适时的指导和纠偏。这些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对他们的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塑造,都会形成着巨大的挑战。
(三)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教师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通常拥有着教学的主动权,但在新媒体短视频扩张的冲击和挑战下,大学生往往能够更加便捷、轻松地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资源。其便捷性与交互性的增强,令知识信息的接受、传播大大超出了教师可以掌控的范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养素质也面临巨大的考验。很多教师并非专业科班出身,对于一些相关领域也很难做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思政课堂相对程式化的教学内容相比于新媒体短视频的鲜活有趣而言,也难以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去接受。而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终端,也让大学生在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上相比教师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更胜一筹。大学生面对知识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而是渴望更积极地发表看法,提出问题,渴望与教师之间构建平等的交流,渴望自己的想法可以被证实,抑或被承认,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优秀的新媒体短视频对于传授知识、推送观点、传播思想有巨大的优势,但同时这种优势也必然会给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全新的应对,故步自封、一成不变只能让高校教育在新媒体面前败下阵来。唯有在新形势下不断改革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才能永葆生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和新媒体完全可以做到互相借鉴,相辅相成。
(一)借鉴新媒体优势创新教学风格。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吸引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群体,很大的原因在于摆脱了课堂教学的刻板印象,把需要传授的知识、推送的观点、传播的思想内化于鲜明活泼的风格和有趣多样的形式之中。以近年走红的沈逸教授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的短视频节目《逸语道破》为例,他在讲述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吐槽”或者“梗”。“吐槽文化”和“梗文化”是年轻人圈子中十分流行的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有意或无意地引用、改造,塑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讲演氛围,满足了年轻人平等交流的朴素渴望。这种充满亲近感的教学风格为他亮明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合适的土壤。高校的思政教育教学面对的已不是过去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新信息技术手段下,他们通过各类社交新媒体平台能够轻松且自由地获取资讯。如果思政课堂教学不能紧紧抓住他们的所思所想,不能够为他们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和亲近感、参与感,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3]。
(二)结合新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渠道。改革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需要积极吸收新媒体技术,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教学渠道,并将其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外紧跟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大势,准确实时把握大学生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利用现状,补齐存在的技术与资讯短板。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等技术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关注点。
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优秀新媒体短视频资源,为大学生打造可靠的新媒体平台,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应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新媒体平台,不断整合优化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建立打造高校自己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探索利用包括VR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前沿新媒体技术,参与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在满足大学生追求新事物的好奇心的同时,探索更为高效的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三)利用新媒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转变教学理念和风格、拓展教学渠道的基础上,高校应当利用新媒体技术完善思政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思政教学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传统思政教学模式中,通过学分、学时、考试、论文等权重的灵活配置,实现动态可控的学生考评模式,一直是很难轻易实现的目标。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掌握思政教学的成效,体现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实际效果和高校整体思政教育现状,更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动态调整教学工作细节,灵活分配教学资源和学时,避免思政教学流于形式,紧扣时代主题,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让思政教育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同时,应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充分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把握大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进一步改革创新高校思政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评价体系对于实际思政教育教学的反哺,满足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4]。
(四)运用新媒体激活教学科研团队。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学科研团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运用新媒体激活现有的教学科研团队,让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则是摆在每一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所有人都知道团队的力量胜过个人,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被这样或那样的现实问题限制住了手脚,无法最大化地利用团队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有的高校受经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教学科研团队有名无实,思政教师单打独斗是常态。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技术的更迭和国际环境的变化,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的条件下,如何摸索出一条更加集约化、高效化的团队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学成本,提高教学产出,除了高校的领导层需要重视以外,新媒体将为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一种崭新的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教学的生命力。
(一)专业化运营团队的重要性。一档成功的新媒体短视频节目背后往往有一支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这支团队不仅需要在内容策划、观众定位上找准切入点,摸清基本盘,还要在短视频节目的推广、品牌效应的打造以及大数据分析反馈方面做好营销和后勤保障工作。以沈逸教授的短视频节目为例,其背后有一支专业化运营团队负责视频的后期等各类工作。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短视频节目的出片质量和出片速度,扎扎实实地支撑起了《逸语道破》节目的成功。除了精心策划的视频内容,还有运营团队通过收集、筛选观众的反馈意见和提问,促成讲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除此之外,观传媒举办了几届的大型年终秀《答案》,其中邀请了包括沈逸在内的多名专家学者参与演讲和互动。年终秀节目背后的组织策划、运营保障,都有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在这样一个流量中心化、算法平台崛起、大量流量被头部平台企业占据的时代背景下,团队的运营或许无法像短视频节目那样表面上那么显眼出彩,但却是一档节目能否成功的基础保障。高校思政教育也有各类的精品课程团队、教学科研团队等,但是往往不能有效发挥团队运作的优势,教学上还是你负责一块我负责一块,各行其是。团队内到底如何有效分配资源,究竟能否形成合力,团队运作是否专业,都会时刻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新媒体短视频团队运营模式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启示。新媒体短视频在运营模式上有着与高校思政教育完全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尽管不能照搬到高校课堂教学中来,但是却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理念,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带来全新的思路。首先,在内容策划上注重有针对性的选题。一个短视频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它的选题如何。选题一定要有针对性,避免同质化,不能泛泛而谈。其次,做好目标受众的定位和维系。产品若要受欢迎,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目标受众的定位,了解目标受众的需要,迎合他们的喜好,从而形成自己的用户社群,定期策划用户活动等,将有利于产品的对口生产和精准投送。第三,拓宽推广渠道,形成特定的品牌效应。在多平台上拓展渠道可以有效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加受众对产品的接触和认识,同时通过打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受众成为用户群体。高校可以选择把一些优秀的品牌课程在学校甚至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推广,打造品牌效应。第四,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针对用户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反馈,优化产品的生产和投放。针对大学生普遍反映和普遍关心的内容要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让大学生有机会反馈他们的想法,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识别判断能力。第五,通过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运营团队,例如配备教学科研助理,建设教学科研团队等,减少教师的任课负担,替他们承担一部分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让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成效、创新教学方法上。高校本身也要在校情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好思政教育资源的新媒体共享平台,利用新媒体资源打造思政教育教学阵地,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提供保障[5]。
如今,新媒体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算法平台崛起,流量中心化趋势越发明显,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弄清楚其广受年轻人欢迎背后的深层逻辑,取长补短,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利用。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新媒体短视频给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带来的挑战,对其负面影响和危害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面对这些挑战,高校课堂教育应该如何应对。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大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的同时,引导他们掌握识别和判断对错优劣的能力,为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