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言娜
一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汉代户籍编造的第一个程序是“自占”,即百姓向官府申报住址、丁口年龄、田地四至、产权、租税等情況。“自占”之后,官府还要“案比”,就是核实百姓户口及财产状况,如果发现问题,相关人员要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对这种做法目的的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A. 强化思想控制 B. 促进商品交换
C. 保障国家收入 D. 维护地方治安
2.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材料所反映的赋税制度()
A. 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抑制了民间的土地兼并现象
C. 催生了新的经济因素的萌发
D. 缩小了民众之间的贫富差距
3. 宋朝商税中的正税,分为过税、住税两种。商人每经过一个场、务,就要交纳一次过税,按照货物价格,每千钱征收20%;住税是对城镇店铺买卖货物所课的税,即交易税,税率是3%。正税之外,还有各种杂税。这表明宋朝()
A. 税收征管较为细密
B. 商业发展环境恶劣
C. 政府收入依赖商税
D.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4. 明代一条鞭法将赋役对象侧重于田地而疏于丁户,又以银代役。农民在交纳赋税后可以比较容易地离开土地,去从事各种行业的生产活动;工商业者则因无田而免役。这反映出明朝()
A. 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减轻了人民生活负担
C. 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
D. 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5. 清朝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当时人称“自后丁徭和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此真旷古未有之善政也”。这一措施()
A. 推动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B. 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C. 解除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D. 保证了国家财政的持续增长
6.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如表是清代部分时期“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据此可以推知()
A. 社会结构出现根本变革
B. 传统经济内部萌发的新因素受益
C. 自然经济解体步伐加速
D. 人地矛盾激化推动土地制度变革
7.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同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到1930年,日本同意了《中日关税协定》。国民政府这些活动()
A. 表明中国真正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 体现了中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
C. 废除了美国在华攫取的各种特权
D. 结束了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历史
8.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800元;2018年8月,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起征点调整为每月5000元。个税起征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收入分配趋向合理
B. 个人征税制的建立与完善
C. 国家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
进阶训练
9. 太和九年(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数、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均田制仅分配无主荒地,未触动地主原有土地,且地主有奴有牛,还可以多得土地。此后,隋唐皆沿此制。均田制持续沿用,主要得益于该制度()
A. 保障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 满足了社会主要阶层的需求
C. 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 解决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0. 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中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法弊坏。”该评论()
A. 指责租庸调制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 肯定了推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
C. 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 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11. 明初赋税仍按照传统的田赋、丁税和徭役三大类名目征收,农户需要分别上缴钱、粮并服役。万历初年,张居正颁布“一条鞭法”,不论地域差异,将民众所负诸税合并,核算后一律征银。民众为缴纳税款,不得不将钱物折换成白银。由此推之,“一条鞭法”的推行()
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确立了白银本位币的地位
C. 减轻了工商业者的负担
D. 避免了地方摊派苛捐杂税
12.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反映了()
A. 南京国民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 中国海关关税逐步自主化
C. 关税自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D. 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胜利
二 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1月1日,依照中英关税条约的附件规定,税率实行一年期满时,中国海关颁布新税率由8%升至10%。南京政府虽然宣告中国的关税已经自主了,实际上这种自主还受到很多牵制。1930年底颁行的海关进口税则中,规定增税的商品主要是“火柴及瓷器”,火柴、瓷器等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主要产品。1933年重订的第三个国定税则颁布后,国内工业出现了“旧工厂方事扩充,新工厂方经设立,流动资本皆已化为地皮、房屋、机器等固定资本”。关税自主政策实施后,由于进口关税的骤然提高,使外国输入大为减少,贸易入超额由1931年的1.78亿美元降到1936年的0.7亿美元。中国政府制定的国税税则是根据国内产业需要制定的,对不同的进口商品实行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税率,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决定了外商对华贸易必定是避重就轻,从而促使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得到了改变。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华盛顿会议,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二阶段是大革命及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交替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发展,废约运动取得重大成果;第三阶段是抗战时期主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列强在华特权基本上被取消。但中国实际上没有取得平等独立的国际地位。直到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庄严宣告“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外交原则,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了她应有的尊严。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获得了解决,不平等条约留下的最后一点污斑将被清除干净。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三个阶段取得的突出成就,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平等条约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