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燕
演唱教学与乐器伴奏的有机结合,是当前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领会音乐节奏,把握曲调音准,也有利于教师整体调控课堂节奏,确保课堂张弛有度。“小器乐进课堂”是南京市教研室提出的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深受各学校欢迎。利用小器乐辅助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进入音乐艺术实践,提高其音乐素养,增强其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一、小器乐进课堂的背景
(一)小器乐进课堂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生音乐实践、器乐演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演奏”部分具体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新课标”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视,“小器乐进课堂”恰恰符合其理念要求。
(二)小器乐进课堂是区域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小器乐进课堂”是南京市教研室提出的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此活动受到各学校的热捧。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围绕“小器乐”打造特色,创建品牌。在此背景下,我们学校选定相对新颖的陶笛作为校级主打小器乐。通过几年实践,陶笛已成为学校各班级的首选小器乐,创建的“陶笛社团”也成为南京市知名社团。这促使我们对陶笛的功用价值产生了进一步的探索,以小器乐伴奏演唱教学也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二、小器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小器乐,顾名思义,特点是“小”,便于携带、方便使用是其最大的优点。相较于钢琴伴奏配合演唱教学,小器乐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弹奏、学生演唱的局限性,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并通过个体的演奏亲身体验音乐的节奏、音准,聆听音乐的美妙可人。同时,小器乐可以带来多样的伴奏形式,能极大地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其演奏技能,培养其音乐素养。此外,小器乐伴奏演唱教学不受场地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演唱内容,打破教学空间的束缚,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万物气息,陶冶心灵。
个体化、全员化的小器乐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系统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能,提升艺术素养,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器乐辅助演唱教学实践
《蓝色的雅德朗》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唱歌课,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一个二声部合唱。六年级的男生开始进入变声期,同时也进入了音乐课堂的“尴尬期”。在学生羞于启齿时,小器乐的辅助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奏带唱,解决了学生的尴尬声音;以奏助唱,稳定了合唱声部的音准;以奏优唱,丰富了音乐表现的音响效果。
(一)以奏带唱
《蓝色的雅德朗》第二部分:
师:同学们,《蓝色的雅德朗》其实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曲,合唱部分就是3、4乐句。下面老师来唱第二声部的旋律,同学们观察一下,两个声部有什么内在联系?
师:两个声部的节奏完全相同,一声部和二声部之间以三度音程的关系为主。一声部唱mi,二声部同时唱了do;一声部唱fa,二声部同时唱了re……以此类推,作曲家运用了三度音程叠加的方法,创作出了两个声部的旋律,当把这两条旋律转变成旋律线时,它们的形状像什么?
师:像海浪。作者把对家乡的思念,藏进了每一朵浪花里,浪花的持续涌现,就是对家乡思念的连绵不绝。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分别吹奏一下两个声部的旋律。
基于上述理解,先整体安排学生分声部吹奏曲调,重在把握节奏、理解情感。然后将每个声部分出两个小组,演唱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演唱,演奏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演奏。这样各展所长,互相配合,既能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合作能力,实现分层多样的效果。
(二)以奏助唱
唱奏之后,是合唱与合奏的练习。在处理该环节时,分别在两个声部里找一名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和声效果。随后,集体合奏两个声部,在合奏的基础上,辅助合唱的音准,达到以奏助唱的效果。具体流程如下:
1.两支陶笛合奏
师:第二部分的合唱部分,我们先用陶笛把两个声部合起来演奏。请大家听一下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两个声部全体合奏
师:两位同学的演奏非常好,请全体拿起陶笛,尝试将两个声部合起来演奏,注意气息要平稳,节奏要准确,同时用耳朵聆听和声效果。
3.陶笛辅助合唱
师:演唱组的同学准备好了吗?我们把合唱也加进来吧,演唱时,注意聆听自己声部的陶笛音高。
(三)以奏优唱
第一次的合奏和合唱不一定完美,主要问题是学生演奏时个人主义较为突出,缺少团队配合的自觉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只能听到自己的演唱声”转变为“不仅能听到自己的演唱声,還能听到其他声部的演唱”,通过反复尝试与磨合,唱奏结合,丰富表现手段,增强音响效果,培养团队精神。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任务中提出:“选择合适的课堂乐器进行具有一定技术和表现要求的作品演奏或为歌曲伴奏。”在二声部处理中,加入了“以奏带唱”“以奏助唱”“以奏优唱”的形式,将小乐器教学与合唱教学完美融合,提高了二声部合唱的效率,达到了预计的课堂效果。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器乐可以辅助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演唱水平,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和音响效果落地生花,对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这深刻的意义。让小器乐立足音乐课堂,扎根音乐课堂,真正做到1+1>2。
专家点评
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小器乐走进音乐课堂,能有效提升课堂活力、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本文以具体课堂为例,展示了小器乐辅助演唱教学的实践过程,让我们充分看到了小器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