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两种感觉——归属感和成就感。人们对这两件东西的渴望,从孩童时期便已经开始了。”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把他们最渴望的这两件东西给予他们,这便是卢宝山眼里对于教育的解答,而这个答案的关键便在于两个字——“适合”,只有让孩子在适合自己的跑道上奔跑,让他们的才华禀赋得到发挥,在冲线的那一刻,他们才会真正感到人生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2010年,卢宝山受教育局安排参与筹建青岛市窗口学校——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同时他也是这所学校的核心建校者之一。当时,卢宝山与其他校领导提出了该校的办学理念:创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他们创新推行了七彩阳光卡评价体系,围绕学生的课堂、艺术、科技、体育、心理品格等多个层面进行多元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自己擅长的方面拿到金卡,从而参与“优秀学生”的评选,既能发展学生的特长,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几年后,卢宝山再次接受委任,筹建一所新的民办学校——青岛市市北区国开实验学校。总结前一所学校的经验,卢宝山提出“每一个孩子都站在舞台的正中央”的核心理念,着力通过“人文固本、科技求真、艺术修身、中西融神”来打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具有“未来意识、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全球眼光”的国开学子。通过不同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和空间。
2018年,卢宝山来到现在任职的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他一路秉持的“创设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精彩”这一教育目标,也成了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如何创设适合孩子的教育?卢宝山认为,其根本在课堂。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他构建了“五环两翼”教学法,即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兼顾其“自学、互学、展学、导学、固学”五个环节,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和导学案改变课堂结构、生态,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思考者、学习者。而教学改革离不开良好的课程体系作支撑,一方面,卢宝山组织教师钻研国家课程,将其本地化、校本化,另一方面,全面开设人文、艺术、科学等各类选修课、社团,让每个孩子都能选择到合适的科目。
喊口号不难,但要真正让理念落地并非易事。卢宝山回忆,为了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他下了不少功夫,从最早凭借问题导向的方式,找出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带着教师跳出舒适圈,主动做出改变,再到通过课题引领,引导教师对不同的課型展开研讨,激发教师的科研生成,从而带动课堂教学的长效生命力,最后通过聘请专家入驻,以专业的科研领航,不断优化“五环两翼”教学方法。卢宝山常常对老师说:“教学不是墨守成规,也不是做表面功夫,而是切实从孩子的持续发展出发,要让教育与其未来的成长同频,与时代的需求同频。”这便是他心中的那股对教育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