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霞
课堂讨论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一些学生对讨论缺乏积极性,或是无法有效体现讨论促进知识吸收、思维发散的价值。为了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对教学思维、引导方式进行优化,应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同时适当运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学生对讨论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其从中受益。这一系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其语文素养。
一、了解讨论的目的和主题
在正式授课前,教师需关注课堂讨论的各个环节,先确立讨论主题,选择与教材内容相贴切的主题,再做好讨论引导计划,促使学生明确课堂所学,并对其产生深入且全面的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接触很多体裁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又会涉及不同的人物、事物,同时也会有不同的主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教师应设计和选择符合学生年龄与个性特点的讨论主题,并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开展课堂讨论。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让学生明确讨论动机,通过这种方式为提升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奠定基础,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具体而言,为了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明确讨论的目的和主题
在开始讨论前,教师应向学生清晰地阐明讨论的目的和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例如,在讨论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登高》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创作意图。
(二)高效组织讨论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者轮流发言的方式,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讨论的深度。同时,教师应掌握好时间和节奏,不要因讨论时间过长或者没有重点,而导致学生失去讨论兴趣或导致讨论效率降低。
在《登高》这首诗的讨论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组织小组讨论,并鼓励每个小组分享其讨论的结论。教师应该掌握好时间,避免讨论“拖太久”,确保讨论的焦点始终清晰明确。
(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引导性问题、发表个人看法或者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等方式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交流。
為了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营造宽松和开放的讨论氛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其语文素养和交流能力。
总之,教师需明确讨论目的、主题以及高效组织讨论,以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二、落实课堂讨论的准备
教师在课堂讨论的准备环节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如科学合理地选择讨论主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个人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划分相关讨论小组。另外,制定完备的讨论标准尤为重要,教师需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讨论命题,促使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见。针对重点部分,教师也需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相关提示,促使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查找相关材料和内容。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基于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说明该如何提升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从中学到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与即将要讨论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而在预习时做好准备讨论的提纲。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价值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促使学生在讨论环节中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展示自身的观点,为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当学生说出自相矛盾的结论时予以纠正,使其能够及时改正自身错误观念,提升学习自信心,减轻挫败感。除此之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讨论主题,要在主题中挖掘自己的独特想法,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将自身学习和讨论主题进行结合。
以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教学为例,通过讲解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是乌鸦,怎么做才能喝到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让他们想象若自己是乌鸦,该如何利用周围的物品解决现实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活动,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案。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帮助乌鸦喝水。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讨论,学生个人潜能得以挖掘,思维得以发散,为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提供了保障。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明确自身的地位,发挥引导、点拨作用,促使学生在面临相关难题时能够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有效提升课堂讨论的时效性。
四、创设适宜的讨论环境
在提升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中,创设适宜的讨论环境至关重要。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表达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一种尊重和包容的讨论环境,鼓励学生敢于发言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尊重每名学生的观点,不论其是否正确或独特,都应给予鼓励、肯定性评价。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环境应避免过度评判或批评。教师应以建设性反馈为导向,鼓励学生思考更深入、更具洞察力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足够的讨论机会。
首先,针对讨论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难度,但应介于小组不同学生学习基础水平之间,为学生之间的讨论及互相帮助创造条件。为此,教师可以设置5—8人为一组,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基础,促使小组成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另外,教师需选择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发挥组长的引导作用,使讨论环节更具合理性。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讨论主题设定为“普罗米修斯盗取神火是对还是错?”并以圆圈式座位模式进行讨论,原因在于学生讨论交流时需要彼此能够看到对方,并听到对方说话,且需要有利于沟通交流。圆圈式座位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促使学生调动讨论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心理环境的构建。
其次,学生的讨论动机以及讨论意愿是提高讨论实效性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在正常授课的同时也要渗透讨论元素,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边思考、边学习,在讨论交流中不断提升个人水平,为提升讨论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少年闰土》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这个故事,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基本脉络和情感主题,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考和交流。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思想,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
1.故事背景和主题:学生是否理解故事背景和主题,并且在讨论中能够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2.人物性格分析:学生能否准确地把握人物角色的特点、性格和动机,并针对不同人物提出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3.故事情节分析:学生能否对故事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包括少年閏土的决策、他与父亲的互动、他的成长过程等,并且就这些事件的意义进行讨论。
4.个人态度:学生能否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对他人观点予以尊重,并在讨论过程中有良好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
5.批判思维:学生能否质疑和反驳,并且能够辨别事实和谎言,是否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五、激励学生参与
丰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及创设情境是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堂讨论的重要策略。首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对课堂讨论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讨论,使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其次,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提高语文课堂讨论的吸引力和活跃度。通过展示精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或播放相关音频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促进他们对话题的思考和探索。这些多媒体资源可以提供更具体和直观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创设逼真和有趣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角色中发表观点,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辩论。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语文课堂讨论中。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时,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勤劳、创造和爱的理念。在课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故事相关的讨论题目,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补天有哪些意义?”“女娲为什么选择五色石补天?”等。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这个神话故事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学生也可以自由地提出想法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女娲补天的象征意义,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理解。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多参与和专注于讨论,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如在实际讨论过程中明确什么时候发表意见、如何控制发表时长,在倾听他人发言时,如何推敲他人的想法进而引出自身观点。
六、讨论后进行高效评价
在学生讨论之后进行科学评价是确保语文课堂讨论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为此,教师应观察和记录学生讨论的表现、参与度以及表达能力等情况。具体而言,教师需观察学生发言的次数和质量,关注他们是否能够提出深入的问题或回答问题,并对他们的思考过程进行记录,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以帮助他们反思并意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卷调查或反思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对自己参与讨论的贡献以及改进空间进行评估;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为学生提供多维度意见。在小组合作或合作项目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对其他成员进行评价,包括对他们在讨论中的贡献、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论。除此之外,教师需积极开展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
例如,在五年级《将相和》教学时,教师在开展讨论后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评价:
1.故事背景和主题:学生能否理解故事背景和主题,并且在讨论中能否就此展开深入探讨。
2.人物角色:学生能否准确地把握人物角色特点、性格和动机,针对不同人物提出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3.事件分析:学生能否对故事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包括将相和的决策、两人的互动、最后的结局等,并且就这些事件的意义进行讨论。
4.个人态度:学生能否诚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他人观点予以尊重,在讨论过程中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态度和团队精神。
5.批判思维:学生能否对不同观点质疑和反驳并且能够辨别事实和谎言,能否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支持他们的分析和见解,并以建设性的方式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精神,提升讨论效果。
七、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适宜的讨论环境、激励学生参与、进行科学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