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视域下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研究

2023-10-14 02:44闪佳佳
新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社群社交交流

闪佳佳

随着“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读书”等各类移动阅读APP出现,大众阅读行为与阅读方式逐渐从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转变。当代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移动终端等数字设备方面表现出强烈意愿,且对移动阅读的接受程度更高。据《2022年度中国移动阅读市场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在移动阅读用户的年龄分布方面,19—25岁的用户占比高达44.6%。可见,大学生群体是移动阅读的重要推动力。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以及“召唤结构”,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移动阅读行为具有一定耦合性,运用接受理论研究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接受视域下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

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康斯坦茨大学的新文学研究范式,其深刻批判以往以作品和作家为中心的观点,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只有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重点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中心地位。大学生的移动阅读行为既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活动,也是读者对文本客体进行创造性解读和审美接受的过程。而移动设备是读者与文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对话的介质。

技术因素。接受理论认为,只有读者阅读、理解并接受的文学作品才属于具有完整意义和生命力的文本。这包含三个层面:读者是阅读的主体、作品产生于文本与读者的对话交流中、阅读行为的产生是主客体之间持续交流和循环的过程。媒介作为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渠道,在阅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移动阅读APP涌入市场,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理解并接受文本的主要渠道。这些移动阅读APP依托丰富的数字内容储备,凭借其便携式、可视化、交互性等技术优势,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社交因素。期待视野指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审美期待,同时也是用以理解文本的心理结构图式。具体而言,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并非被动的存在,其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对作品作出独特的理解和阐释。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是基于社交媒体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社交化阅读,其本质是将传统私人化阅读公开化的过程,并以阅读分享为目的,在移动阅读过程中将个人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经验“公之于众”,从而实现由个人审美向群体审美的转变。社交化的移动阅读行为不再是大学生个人对作品的期待,而是不同主体之间对话所形成的群体期待。在阅读社交过程中,大学生期望通过与他人的阅读分享、交流,逐步完善自身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并建构以“我”为中心的阅读社交网络。以“网易蜗牛读书”移动阅读APP为例,大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内容,并通过虚拟学习小组与他人分享阅读经验、交流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满足自身阅读内容期待与社交期待。

交互因素。召唤结构是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也是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石。召唤结构所强调的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行为。该观点认为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即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空白点,这些空白点的存在使各语义之间存在意义阐释空间,在构成文本召唤结构的同时可以激发读者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欲望。在召唤结构引导下,读者可根据自身经验和现象填充文本,从而生成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与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为大学生阅读文本提供多样化渠道,而且可为大学生参与文本解读提供智慧参与空间,使其能够通过再创作的方式实现作品由“第一文本”向“第二文本”的转换。比如,“微信读书”移动阅读APP开通标注笔记功能,使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基于交互需求可以在不同界面留下对文本的意义解读。该过程既是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也是个体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

接受视域下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的优化策略

相较于传统阅读,移动阅读的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且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持续优化移动阅读内容、阅读社群以及阅读场景等,引导大学生移动阅读健康发展。

内容为王:优化移动阅读内容。在移动阅读时代,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言情、仙侠、玄幻等网络文学,其中脑洞大开、粗制滥造的作品屡见不鲜,时常出现哗众取宠、低俗造作的故事情节,与当代大学生审美预期相差甚远。因此,移动阅读市场应始终坚持内容为王,源源不断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从而在强化大学生移动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其阅读期待。移动阅读平台应引进优质的阅读资源,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留存度与忠诚度。如各移动阅读APP应加强与出版社的合作,将传统经典的纸质阅读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既可有效解决数字阅读的版权问题,也可保证数字阅读内容的质量,从而充分满足大学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移动阅读服务商可以定期举办创作比赛活动鼓励优质阅读内容创作,扶植优秀的原创作者,为平台吸引更多优质的原创阅读内容。比如,“咪咕阅读”移动阅读APP已连续两年举办“咪咕杯”网文征稿活动,不仅吸引诸多优秀创作者加入,而且为平台内容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同时,移动阅读平台应健全对阅读内容的监管和审核机制,严格把控阅读内容质量,不仅要对低俗媚俗、粗制滥造、具有不良价值倾向的内容进行筛选和剔除,而且也要为大学生群体搭建反馈评价平台,保障大学生阅读权益,优化大学生阅读体验。

用户为本:满足用户社交期待。在移动阅读时代,大学生阅读分享行为就是将私人化的意义解读公开化的过程,期望通过分享阅读经验、交流阅读感悟等形式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阅读社群,从而满足自身在移动阅读中的社交期待。因此,移动阅读平台应以用户为本建立阅读社群,并为用户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以满足大学生阅读社交需求。一是移动阅读平台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准确记录用户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行为,并通过算法对大学生阅读特征进行精准画像,从而根据大学生的兴趣、行为等数据对其进行精细化分类,进而建立定位明确的阅读社群,以提升大学生对阅读社群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比如,“网易蜗牛读书”基于用户喜好,在平台建立二次元、游戏、文学、心理学等多种线上阅读社群,大学生可根据自身阅读兴趣选择性加入。二是移动阅读平台应为阅读社群选择合适的意见领袖,开展组织管理与策划社群活动,以保证阅读社群的有序运转,从而提升社群的用户黏性。同时,移动阅读平台可以定期组织社群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阅读分享交流的机会。在社群活动中,大学生可将自身阅读心得、想法等分享至社群与他人互动交流,以加强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技术为先:构建交互阅读场景。伴随着5G、AI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智化”场景设计已成为移动阅读的重要趋势。为了有效引导大学生的移动阅读行为,激发大学生再次阐释与解读文本的兴趣,拓展作品意义空间,移动阅读服务商应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为大学生构建沉浸式的交互阅读场景,从而打造读者、内容以及场景三者相互融合的移动阅读新生态。移动阅读平台应利用数字技术为大学生设计智能交互的阅读界面,使大学生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随时随地表达对阅读内容的想法和评价,完成对阅读内容的二次创作。比如,设计者可通过想法展示、内容标注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交互场景,引导大学生在移动阅读过程中能够标注、阐释与解读不同部分的内容,进而强化大学生阅读体验感。以“微信读书”為例,开通传统阅读的划线标注功能,并通过界面交互设计为读者提供表达、分享想法的渠道,使读者点击内容便可标注自己对文本的所想所感,极大地提升了用户阅读体验。

结语

移动阅读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而且为大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接受理论作为研究文本(作品)的理论,其“读者中心论”“期待视野”以及“召唤结构”的观点对于研究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因此,各相关主体应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助接受理论的核心观点对移动阅读的内容、社群以及场景等进行持续优化,以正确引导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

作者单位:黄河交通学院图书馆

猜你喜欢
社群社交交流
社交之城
如此交流,太暖!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社交距离
社群短命七宗罪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