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对金陵大学的接管与改造

2023-10-14 00:52杨晓振
世纪风采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理学院南京大学金陵

杨晓振

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在金陵大学文学院前留影

私立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国内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当时被世人评价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其时又有“江东之雄”“钟山之英”的美誉。金陵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888 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期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基督会、长老会等多个差会合作管理,并接受国外基金资助。至1948 年,金陵大学文、理、农三学院共设有22 个系、4 个专修科、6 个研究所,在校生达1100 人,是国内规模较大的综合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之时,金陵大学并未选择迁校台湾。1952 年,在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中,金陵大学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南京解放前后维持现状

鉴于教会学校的复杂背景,中共中央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解放战争期间,人民政权和武装对各地教会和差会一直沿袭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策,对传教士和教会公益组织,如学校、医院等采取一体保护。坚持统一战线的一体保护政策是一项英明智慧的决定,对于各地教会和传教士而言,无疑是“定心丸”,尽可能地减少了政权过渡所造成的恐慌,稳定了国内外尤其是英美国家的舆论风向。对于教会学校而言,则是一剂“强心剂”,打消了教职工的政策疑虑,对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得益于此类保护政策以及基督教政教分离原则,金陵大学在解放战争后期并未受太多的波及。与此同时,党组织也开始加强了在金陵大学的地下活动,采取“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的策略,积极助推学生运动,争取广大师生的同情与支持。1949 年1 月,上级党委委派陆庆良担任金陵大学党支部书记,着手重建党支部,至南京解放前夕,金陵大学支部已有党员30 名,在学生、教职工总共千余人的金陵大学占比相当高。3 月,党组织又委派蒋俊秘密建立金陵大学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在各个社团中取得领导地位,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影响。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国民政府旧政权迅速土崩瓦解,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要开始加紧实施南京撤离计划,其中包括将各大知名高校迁往台湾。一时间,各知名高校内部迁校与反迁校斗争空前激烈。金陵大学作为全国最好的教会大学,也需要在迁与不迁中做出抉择。当时学校主迁台湾者不乏其人,但也有许多教职人员出于对国民党政权的失望和对新社会的渴望反对迁校,一些美籍教育传教士鉴于统一战线政策也主张就地观望,这得到了时任校长陈裕光的支持。在陈裕光主持下,金陵大学多次召开全体教职员会议和校务委员会讨论相关事宜,最终作出“绝不迁移台湾”决定。1949 年1 月18日,陈裕光正式复函在台校友、著名农学家胡昌炽,告以“经费无法筹措,新旧校址亦不易有妥善办法,决定不迁,仍举行招收新生”。为避免教学秩序遭到破坏,教职工还在1948 年12 月自发成立“安全委员会”,下设住处分配、交际、消防、医药、联络、防护、膳食7组,负责学校在政权过渡期间的安全维护工作。金陵大学党团组织也根据上级部署,通过学生会出面,派代表列席校方组织的应变会,参加筹备各项应变事宜,同时还与工友会配合,组织学生开展护校工作。1949 年春,金陵大学按期开学,尽管有些学生因战乱或路途不便离校未归,但仍有三分之二学生回校学习,多数教师也继续留校授课。

1949 年4 月23 日,南京获得解放。4 月25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即著名的“约法八章”,再次重申以往一体保护政策,“保护一切公私立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保护外国侨民生命财产的安全”。4 月28 日,由刘伯承任主任、宋任穷任副主任的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下设文教接管委员会,以“维持现状,逐步改造”为总方针,对公立学校进行全面接管。鉴于人力、物力存在的限制以及宗教、外交因素,人民政府并未立即全面接管私立高校尤其是教会高校,而是根据“积极维持,逐步改造,重点补助”的方针,对原有的私立学校做初步的整顿与改造。接管委员会及华东教育部对金陵大学也采取了基本维持现状的做法,赋予了其更多的自治权力。

1949 年11 月,中共金陵大学地下组织转为公开活动,此时共有党员32 人,共青团员36 人。在公开前,党支部进行了改选,仍由陆庆良任支部书记,党支部在学校的整顿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 年1 月,金陵大学组织成立了独立于各基督教差会的校务委员会,实行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其中有教育工会即教职工代表4-6 人、学生代表2 人,为民主集中制领导体制。1950 年2 月,金陵大学改属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直接领导。8 月,国务院颁布《私立学校暂行管理办法》,金陵大学又改成校长负责制,校务委员会改制为咨询机构,陈裕光任校长、校委会主席。

在此期间,为适应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新要求,金陵大学校方也积极配合接管委员会工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校方组织成立“政治教学委员会”和“课程改革委员会”,多次研究课程精简和改革的方案,取消了与新民主主义相违背的课程,将宗教课程调整为选修课,增加了《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及《政治经济学》等政治理论必修课,并规定一年级新生上、下学期必修政治课各3 学分,全体学生每学期必修政治课1 学分。1950年春节开学,金陵大学专门停课4周,组织师生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和《社会发展史》。同时,在金陵大学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师生运动也在快速发展壮大,校内政治热情普遍高涨,他们不仅积极参加校内事务,还组织“金陵大学服务队”随军进军大西南,参加南京和皖北的土地改革,为金陵大学之后一系列的变动与调整指引了方向、凝聚了人心、奠定了基础。

二、公立金陵大学的诞生

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骤然紧张。金陵大学作为美国基督教教会高校,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与变化,许多在金陵大学任教的美籍教育传教士相继离开中国。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一些美籍教授发表为美国武力干涉中国、朝鲜内政辩解的不当言论,激起金陵大学师生的愤怒。随后,广大师生自发组织开展控诉美国“文化侵略”运动,使抗美援朝爱国运动从以时事学习为主的阶段发展到群众自发的反美爱国斗争的阶段。

12 月2 日,中共南京市委发出指示,在全市组织开展“反侮辱、反诽谤”控诉运动。12 月5 日,金陵大学召开全校师生1500 人参加的“控诉大会”,控诉由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控诉队开场,先后有14 位学生上台发言,许多学生尖锐地揭发了美帝所谓“慈善事业”“救济物资”的本质,反对美帝发动侵略战争。尽管此时金陵大学基督教徒仍占全校师生的近四分之一,但在爱国热忱的激发下一改之前以基督教政教分离的文化教育环境,形成反美、批美、仇美的浓郁氛围,事实上已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划清与美国基督教差会的界限,完成了根本性的蜕变。随后,金陵大学师生还积极参加军事干校,随时准备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50 年12 月17 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规定非特别许可,将资金汇到大陆是非法的,单方面切断了各差会、基金会对在华教会学校的津贴补助渠道。鉴于教会学校已经无法通过原渠道获取办学经费,为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中国政府立即着手对教会学校进行全面接管和改造。12 月26 日,人民政府下令冻结美国在华财产。12 月29 日,政务院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明确指出:“接受美国津贴之文化教育医疗机关,应分别情况或由政府予以接办,改为国家事业;或由私人团体继续经营,改为中国人民完全自办之事业,而在经费上确有困难者,得由政府予以适当补助”“把100 余年来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文化侵略,最后地、彻底地、永远地、全部地加以结束。”随后,最后一批留在金陵大学执教的5 名美籍教育传教士离开中国,金陵大学从此基本实现教职工、学生中国化。

1951 年1 月16 日,中央教育部召开接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会议,重申新中国不允许外国在我国办学的方针,确定了接收原则、方法与措施,金陵大学代理校务的李方训及教师、学生代表共3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电邀金陵大学派代表前往香港商谈1951 年津贴事宜,但遭到师生的拒绝。从此,金陵大学与原母体差会彻底断绝联系。同日,金陵大学又组织举办“美帝文化侵略史料展览会”,继续开展校内“扫毒”运动。2月14 日,金陵大学在南京市人民政府办理登记。3 月,校内经费用尽,4 月起,金陵大学经费改由华东教育部审批拨发,教职员4 月份的工资也由南京市文教局拨款2 亿元接济。

与此同时,在南京宁海路办学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也断绝了与美国基督教差会的联系,而后由中国政府接收。由于两校背景相似,中央教育部发出“两校合并改为公立”的指示。根据中央指示,3 月23 日,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两校成立了合并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筹委会),华东教育部委派南京市文教局局长孙叔平参加筹委会,并主持筹备工作。经过多次研讨,筹委会6 月21 日呈交两校合并方案,拟定合并后校名仍为金陵大学,下设文、理、农三院,文学院设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称金陵大学宁部(宁海路);理、农学院则基本设在原金陵大学校址,称金陵大学津部(天津路)。筹委会还对系科设置进行大幅调整,停办一些师资匮乏而无法继续招生的系科,如哲学系、地理系、医学先修科、护士先修科(金陵大学鼓楼医院于1951 年6 月12 日由南京市军管委正式接办,改为南京人民鼓楼医院)等;一些重叠或教材需要调整的系科暂停招生,如中国文学系与中国语文专修科、体育系与体育专修科、教育系、社会学系、历史系等;相近学科则合并或改设,如社会工作学系与社会福利行政学系等。4 个附属机构中,除鼓楼医院已由政府接办外,金陵大学附中、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女中也拟自行独立,请由政府接办。1951 年8 月,两所中学正式合并为南京市立第十中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另一附属机构,淳化镇乡村服务处则停止运行。

1951 年8 月6 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方案,合并后仍名金陵大学。8 月15 日,华东教育部批准新的公立金陵大学由李方训、吴贻芳、戈福鼎、樊庆笙、陈中凡、陈纳逊、高觉敷以及教师、学生代表共9 人组成校务委员会,李方训、吴贻芳为正、副主任委员。两校合并后,文、理、农三院共设22 个系、6 个专修科、2 个部。剥离附属机构的公立金陵大学全校教职工共有397 人,在校学生为716 人。至此,两校合并与去私有化工作结束。

三、大规模院系调整

在接管和改造旧高等教育的同时,中央人民政府对新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950 年6 月初,中央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教育部长马叙伦在会上提出了整顿和加强高等教育以适应国家发展计划的几点方针:高等教育“必须密切地配合国家经济、文化、国防建设的需要,而首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而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创建虽已经历数十载,但仍犹如在襁褓之中,总体量小势弱、资源涣散,学科设置庞杂、不成体系,地区之间发展悬殊、分布不均衡,无法满足新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一次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调整势在必行。

1952 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央教育部以苏联高校设置为模板,开始对全国高校进行大规模调整。这次调整的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影响之深,可谓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华东地区由于经济富庶,交通便利,开风气之先,高等教育相较其他地区发达,新中国成立前,华东高校及教师数量占全国近三分之一,江苏省(南京、苏北、苏南)更是拥有公私立高校共24 所,其中公立13 所,教会大学3 所,另有其他私立高校8 所。在各大城市中,作为旧政权政治、文化中心的南京市,拥有公私立高校12 所,因此,这次全国性的调整以华北、华东区为重点,而华东区又以上海、南京两市为重点,而南京又以南京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两所综合类高校为中心。

1952 年3 月24 日,南京市市长柯庆施呈报《关于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的请示》,提出对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进行合并调整,成立新的综合大学——南京大学,并组建专业高校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大学前身最早为开设于1902 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8 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是当时国内系科最全、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高等学校。1952 年6 月,南京大学共设置6个学院37 个系,4 个专修科,专任教师473 人,在校生2859 人,虽然规模不及民国鼎盛时期,但仍是国内各大高校中的佼佼者。因此,金陵大学与南京大学的合并,在南京甚至华东地区可谓是强强联手。随后,合并调整工作正式摆上日程。

在两校联席会议、各校(院)筹委会及所有工作人员有条不紊的努力下,8 月21 日起,各院校按照相应顺序依次搬迁,至9 月中旬顺利结束。10 月1 日,新的“南京大学”校门横匾揭幕典礼举行。10 月10 日,新学年第一学期正式开启。至此,新组建的南京大学及几所专门高校正式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六朝古都。

金陵大学理学院、农学院校区(原私立金陵大学校区)划为新的南京大学校区,金陵大学文学院校区(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区)划为南京师范学院校区,金陵大学城外上千亩农场、果园划归南京农学院所有,金陵大学城外林场划归南京林学院所有。金陵大学档案资料基本由新南京大学保管,图书文物中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所有划归南京师范学院,原金陵大学图书除各系科调整的统一调配外,其余图书与文物一起划归新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主任校务委员李方训(原私立金陵大学校长)任新南京大学第二副校长,副主任校务委员吴贻芳(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任南京师范学院副院长。

吴贻芳(1893-1985)

“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石城虎踞,钟山蟠龙,我当其中。三院嵯峨,艺术之宫,文理与林农。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金陵大学64 年的办学历史,毕业学生为4475 人,其中文学院1173 人,理学院1074 人,农学院2228 人。尽管金陵大学育才数量并非最多,但其质量和成效却粲然可观,其授予学位国际公认度之高让国内各大高校不胜艳羡,对中国农林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在当时高等教育尤为贫瘠的中国,更是犹如一簇耀眼的花火。尽管金陵大学不复存在,但在其古朴、雅致的校园内,著名的南京大学矗立于此,历届莘莘学子仍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奋斗,其凝练出的“以诚为本、惟真是求、勤勉执着、仁爱为怀”精神也不会泯灭,而是在南京各大高校中传承下来。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南京大学金陵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地球日来金陵石化打卡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张祜 题金陵渡》
Comprendre et s'entend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