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本体价值评价初探

2023-10-14 08:29李茹春王天鹏
科技和产业 2023年18期
关键词:遗存青海遗产

李茹春, 王天鹏

(兰州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兰州 730070)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及工业现代化的产业升级换代,许多城市工业遗存逐渐不符合城市发展格局而被拆除、废置。就青海省而言,轻纺类工业较少,有青海棉纺厂、青海毛纺厂、青海绒毯厂等11个轻纺直属企业,而已拆除的企业近80%,现存轻纺工业岌岌可危。青海棉纺织厂作为仅存的少数轻纺工业之一,是青海首家现代化棉纺织企业,代表了青海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见证了青海轻纺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承载了几代人的情感记忆,具有研究典型性和必要性,其工业遗存价值等待被挖掘,对其进行科学的价值评价迫在眉睫,进而对其保护更新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使其在当今发挥其应有价值,并唤起历史记忆、挖掘城市精神。

1 工业遗产价值研究

我国的工业遗存录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才具有遗产属性,能够受到相关保护,而未被录入的工业遗存不受法律保护。《下塔吉尔宪章》中将工业建筑、工厂、车间等代表工业文明的遗存都界定为工业遗产,故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价值指标研究作为工业遗存本体价值指标选取的基础参考。工业遗产在建成之初,其价值主要是对生产功能的保障与满足,随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将日益凸显[1]。同时,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活动的见证和普通人的生活记录,它的价值不仅存在于有形记录,如工业景观、文件档案,还存在于群体记忆、文化习俗等无形记录中[2]。其文化特性与历史正是工业遗产的特殊性与保护利用的挑战[3]。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中,将工业记忆、文化、符号与物质载体结合传承的同时,可增加当地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4]。世界各地为保护工业遗产,先后出版公约、宪章,通过法律途径使工业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不论对工业建筑进行改造还是保护,都需基于理性分析,对工业遗产价值综合评价[5]。在工业遗存认定为工业遗产过程中,对其价值的评价是重中之重,随着国内对工业遗产研究的不断重视,对工业遗产价值的指标的选取逐渐完善、丰富。以下为部分相关宪章、文件及各领域学者对于工业遗产价值指标的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遗产价值指标归纳

2 青海棉纺织厂背景与现状

青海棉纺织厂是青海首家现代化棉纺织企业,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国有纺织企业之一,同时也是青海保存较为完好的工业遗存之一。青海棉纺织厂像中国许多工业一样,具有经济化特征,都始于拯救民族危亡,有着强烈的社会目的和整治色彩。

青海棉纺织厂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大桥东侧,紧邻南山,工厂正门北侧为平安区公安局,东侧为海东市第二中学,西侧为变压器厂和东村公园,北侧与国道109邻近,交通条件较好。棉纺织厂始建于1967年,占地面积约为67hm2,建筑总面积约为15万m2,厂区内包含生产、仓储、办公、生活、教育、旅游区等功能,厂区功能布局如图1所示。通过现场访谈调研,厂区处于半开放状态,且大多被闲置,仅有紧邻校区的部分家属区用地正在建设,只有少数市民在此参观游玩,其价值急待被挖掘,以更新利用。

图1 青海棉纺织厂厂区功能布局

3 青海棉纺织厂历史演变进程

青海棉纺织厂发展到如今,经历了56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工业进步和劳动精神,通过时间线梳理其历史演变进程,探索其前世今生,如图2和表2所示。

图2 棉纺厂历史演进

表2 棉纺厂历史事件归纳

4 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价值评价体系

4.1 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梳理

青海棉纺织厂内保留有生产区、生活区、仓储区、办公区、家属区、旅游区及校区7个分区,内部分布有诸多历史遗存,接下来将通过对其内部历史遗存代表的梳理,挖掘其记忆价值,从而对后续价值指标选取作参考依据,如表3所示。

表3 部分历史遗存梳理

4.2 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本体价值评价指标选取

在对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本体价值指标的选取中,本着精准、适宜的原则,参考借鉴上述宪章等法律文件以及相关文献,选取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利用价值、景观价值,共6个价值指标对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价值评价。

4.3 本体价值解读

作为青海工业化进程中代表项目之一,青海棉纺织厂厂址保存较为完好,生产车间、居住区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等保存状况良好,体现了“三五”时期工业建筑的特色与青海近现代生产、生活的状况,在推动青海乃至平安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一代青棉人的记忆。

4.3.1 历史价值

青海棉纺织厂于1967年7月初建厂,建设了大量的生产车间、生活用房以及各类配套设施,至1969年底,基本全部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产品远销国内外,先后获得青海省上缴利税贡献大户企业、全国政治思想先进单位、省级先进企业、全国优美工厂、全国环境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青海棉纺织厂经历了发展、鼎盛、低迷、衰落阶段,几经更迭,完成了历史使命。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吸引一大批青年在此就业、安家落户,青海棉纺织厂成为一代、甚至几代青棉人的记忆寄存。对于省内来说,是仅存的轻纺类工业遗存之一,具有稀缺性特点及较高的历史价值。

4.3.2 社会文化价值

青海棉纺织厂鼎盛时期职工多达6 000人,厂内配备有母子楼、职工之家、教育中心大楼、子弟学校等,为平安县当地居民以及周边城市居民提供就业岗位,使居民实现就地就业,家属就地安置,青海棉纺织厂也承载了职工及其家属的情感记忆。文化是工业遗存的价值内核,青海棉纺织厂先后承办多项大小社会文化活动,“六月六花儿会”、歌咏比赛、企业文化艺术节,以及青海省首届唐蕃古道艺术节等,使厂内职工及各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发扬文化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厂区和城市发展。

4.3.3 科学技术价值

青海棉纺织厂的选址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并符合战略要求,作为战略转移为目的的战备厂址,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并考虑到交通便利性,最终选址当时平安县西郊南山底。青海棉纺织厂先后派人员前往西安、郑州、青岛、银川等地培训学习,并通过国家纺织工业部技术验收。设有原棉纺车间、清花车间、梳棉车间、并条车间、粗纱车间、细纱车间、筒捻车间、准备车间、织布车间、整理车间、地毯厂、牛仔布厂、牛绒衫厂等,车间功能配备齐全,掌握相应技术。青海棉纺织厂成为全省唯一拥有六万枚棉纺纱锭、八百枚毛纺纱锭、近千台织机集棉纺织、毛纺、化纤纺、无纺布、漂染、针织等为一体的纺织联合企业。

4.3.4 艺术审美价值

1967年筹建“青海省棉纺织厂”时,国家纺织工业局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亲临现场进行厂房设计工作,当年五月完成图纸设计,由青海省第五建筑公司负责生活区修建工程。生活区整体建筑呈线性分布,楼宇相望之处由拱门相接,具有建筑艺术价值。厂区内修有南山公园,有园林、游乐园、动物园、人工湖、微缩景观等,微缩景观,如“石窟”“长城”“苏州园林”等复刻,是西北少有的大型多功能公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3.5 经济利用价值

青海棉纺织厂现位于平安大道与平安大桥交界处,地理区位、交通区位较好,周边小区密集,人员流动量较大,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厂内部分建筑的主体结构及构筑物保存较完好,没有达到使用年限,且改造旧工业建筑的经济成本较低、优势大。后期更新改造过程中,可对其结构进行加固修缮、对其构筑物进行修复或置换,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带来经济效益,重塑、增强城市记忆。

4.3.6 景观价值

工业遗存的整体性,与周边环境及城市的整体环境关系也应得到足够重视。就青海棉纺织厂来说,具有特殊性,其内部公园占全厂总面积近半,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环境特征,是众多工业遗存所没有的,对平安区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资源。厂区位于原平安县城区西郊,随着城市发展与扩张,现位于平安县中部,即平安旧城区与河湟新区交接处,位置举足轻重。厂内南山公园风景幽美、山水清丽、热闹非凡,曾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内部包含游泳馆、人工湖、游乐园、苏式园林、民俗村、山间别墅、微缩长城、西海度假村等景观,但如今闲置时间过久,多处景观年久失修或遭到破坏。

4.4 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价值评价方法

4.4.1 评价体系建立

选取适宜青海棉纺织厂特征的评价指标,建立三级网络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本体价值进行评价,第一层为目标层,为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本体价值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层为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利用价值、景观价值,评价元素层为各评价指标的解读层,如图3所示。

图3 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价值评价体系模型

4.4.2 评价体系因子权重确定

通过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计算各评价指标层、评价元素层权重,即对于其上一层的重要程度。首先向相关专业的10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表,经多次讨论,各位专家意见统一后,整理得出各指标打分结果,运用SPSSPRO软件中层次分析法构建主观评价矩阵,求取特征向量,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以验证判断矩阵有无逻辑错误。

评价指标层指标指数如表4所示。

表4 本体价值指标指数

评价元素层指标指数如表5所示。

表5 价值指标指数

4.5 评价结果分析

4.5.1 本体价值层次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体价值的评价指标权重值计算(表6),最大特征根值为6.224,CI值为0.045,RI值为1.25,CR=CI/RI=0.036<0.1,通过一致性检验,青海棉纺织厂的景观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历史价值>经济利用价值>科学技术价值。

表6 评价指标层AHP层次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体价值的评价元素权重值计算,CR=0<0.1,均通过一致性检验(表7),在评价指标中,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关系,社会情感,行业开创性和工艺性,产业风貌特征,空间利用,自然环境的重要程度较高于相对元素。

表7 评价元素层AHP层次分析结果

4.5.2 本体价值打分结果及保护等级确定

为更直观地展示量化结果,请10位专家对具体指标进行打分,经沟通后统一打分结果,打分结果与本体价值权重值相乘,得出各指标分数及总分,如表8所示。

表8 青海棉纺织厂本体价值得分

此外,根据最终分数,确定3个保护等级,1级工业遗存得分区间为80~100,可对其进行全范围保护模式;2级工业遗存得分区间为60~80,可对其进行保护+局部利用保护模式,3级工业遗存得分区间为0~60,为局部保护+利用模式,此等级划分为青海棉纺织厂本体价值评价作为依据,也为青海省相似轻纺类工业遗存价值评价时作为参考。

青海棉纺织厂的总分为72.24,即具有较高价值,属于2级工业遗存,可进行保护+局部利用模式。

4.6 “保护+局部利用”模式下的策略

首先,需对青海棉纺织厂内所有建筑进行残损鉴定、建筑结构的检测及业内专家评估,确定保护对象与范围,以便于后期规划和改造。因评价结果显示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所具有的社会情感和产业风貌特征较为突出,且涉及工业遗存本体,故今后发展重点是对其进行保护;景观自然环境优势最为突出,且为工业遗存附属公园,故今后对其进行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保护部分可总结为以下三点:①可收集该年代的相关报纸报道、厂区资料等,进行集中管理保护。②恢复生产区、仓储区生活区、办公区、家属区昔日格局风貌、肌理,对厂内具有较高价值的厂房、建筑、构筑物进行定期维护、适当修复,继承代表青海棉纺织厂的符号元素等,延续纺织工业整体结构形态。③对于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即青海棉纺织厂大门,建议进行永久性保留、保护、修缮,帮助历史建筑恢复原貌。

局部利用部分可总结为以下四点:①可将安全性较高的现有建筑遗存改造为厂史馆和文化创意园。厂史馆讲述厂区从兴盛至衰败的坎坷历程、记载对海东市乃至青海省所做出的贡献、展示建筑本身承载的历史信息,以及青棉人的工作和美好生活等,定期开放供游客参观和周边公众使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创意园以青海棉纺织厂生活区原貌为样板,重现其独特建筑空间、建筑特色,按所需功能要求合理改造的同时,提升建筑实用性和舒适性,集文化、办公、展示、商业、休闲等功能为一体,除了展示青海棉纺织厂鲜明的青棉文化形象,可解决周边部分劳动力就业需求。②利用价值评价得分最高的“景观价值”打造青海棉纺织厂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记忆主题公园。南山公园内部原包含游泳馆、人工湖、游乐园、苏式园林、民俗村、山间别墅、微缩长城、西海度假村,改造更新具有很大潜力,若能恢复原貌进行更新改造,还原南山公园内部一花一木、一房一湖,打造成网红拍照打卡点等,不仅能够重现青海棉纺织厂昔日盛况,勾起青棉人的感情记忆与怀旧情结,还能够填补平安区在山地公园、综合性大型公园的空缺。这对于平安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旅游发展资源,可建设成工业旅游示范点,并结合观光旅游与工业科普教育,为厂内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可以用于宣传及内部维护管理。③通过保护、再利用使青海棉纺织厂工业遗存活化,搭建两区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桥梁,加强两区之间联系,形成联动效益。青海棉纺织厂现因河道与绿地夹在平安县两城区中间,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两区人流与经济往来,活化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实现文化旅游促进两区发展和联系,扩大遗存文化渗透力。④通过媒体传播与推广,向市民科普工业遗存、工业遗产价值与文化的同时,宣传平安区工业文化、凸显城市特色形象。同时联合举办各类文化演出,发挥触媒作用,增强青海棉纺织厂知名度,助推平安区功能提升与经济发展。

5 结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青海省近现代棉纺织工业遗存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青海省棉纺织厂作为省内首家现代化棉纺织企业,荣获国内众多奖项荣誉,在青海省轻工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青海省棉纺织类工业中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2020年青海棉纺织厂大门“历史建筑”正式挂牌,青海棉纺织厂的社会关注有所提升,其遗存实体的价值保护将陆续更进。可见建立工业遗存价值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科学评估遗产价值,在城市建设中巩固城市记忆,促进工业遗存的活态保护。工业遗存保护更新项目在青海的城市中极为罕见,具有较强的社会吸引力,通过对青海棉纺织厂保护更新的样本研究,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宏扬青棉精神,提升当地经济价值的同时,塑造城市新名片。

猜你喜欢
遗存青海遗产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遗产怎么分
大美青海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千万遗产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青海“闯关”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