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琼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成为了不少学生眼中的一座“大山”。孩子怵头写作文的问题,也是不少家长的烦恼。一位家长曾和我反映:“老师一留作文作业,家里就免不了‘鸡飞狗跳’,孩子对着空白的作文纸抓耳挠腮半天也憋不出几行字。”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孩子怵头写作文,抛开写作技巧、思想情感、文章架构等内容不说,单是在规定时间里文从字顺地写好一篇作文,就会让很多孩子“很是头疼”。想解决孩子写不出、写不好作文的问题,光靠老师课堂上的教和练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需要家长们搭把手,只有家校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怵头写作文的难题。
写作就是用文字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在纸上。然而,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说话、乐于表达,可是每当面对空白的稿纸,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为什么会出现“人人口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现象呢?这是因为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虽然都属于表达,但是书面表达更注重逻辑性与完整性,需要作者运用多种技巧才能提高表达效果。因此,写作文与日常说话虽有密切联系,但有所不同。
在生活中喜欢表达却写不出像样作文的孩子,往往在口语表达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是因为日常表达不特别强调逻辑性与完整性,而这些问题经常被家长忽略。因此,想要让孩子写作文时“有话可写”,避免磕磕绊绊,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完整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孩子说话时的逻辑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跟家长谈起自己在学校发生的各种事情,这既是提高孩子表达能力的好契机,又是让孩子积累作文素材的好时机。当孩子分享生活琐事时,家长要注意聆听,通过询问、引导、鼓励等方式,让孩子的语言表达更具完整性和逻辑性。
上小学三年级的闹闹回到家中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所在班级球队赢得足球比赛的事情。一进门,闹闹就眉飞色舞地说:“今天足球比赛赢了,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哭了,另一个班的8号球员慌了神,我立了大功……”这些话没头没尾,也无因无果,让人听起来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时,家长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来优化孩子的表达:“为什么班里有一个同学哭了?”“8号球员慌了神和这位同学哭了有什么关系?”“你们这次足球比赛赢得顺不顺利?”“你怎么立了大功呢?”在家长一番引导下,闹闹这才还原了足球比赛的原貌:这场比赛格外精彩,到了比赛尾声时,闹闹的班级依然以一球之差落后,球队里有一位同学急得甚至哭了,只有闹闹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对方认为他们稳操胜卷,洋洋得意起来,闹闹瞅准了8号球员注意力不集中的有利时机,在最紧要关头一脚飞射,成功把比分扳平,在点球大战中闹闹的球队最终赢得了胜利。闹闹描述出整个比赛的全过程,也在不自觉中完成了一篇口头作文。
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孩子不知道该写什么,往往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那些有趣的情节被他们忽略了。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家长在指导孩子写作时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有意识地让孩子用完整且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这样孩子才能在头脑中捋清作文素材,写作文时便能更好地下笔。
面对空白的稿纸,很多孩子坦言自己没有写作思路,无从下笔。每每此时,有些家长会生气着急,免不了对孩子进行一番训斥。然而,写作思路并不会凭空冒出,如果孩子一时想不到合适的作文素材,家长可以进行引导。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引导”并不是家长直接将合适的写作素材告诉孩子,也不是家长给孩子指定写作的方向,而是要给孩子思路的迸发搭建“梯子”。当孩子没有思路、不知道如何下笔时,家长不妨就地取材,让孩子模仿名家名篇的写作思路展开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究。
以比较常见的“亲情”主题作文为例,孩子在面对这一主题的作文无从下手时,有一位父亲是这样做的:他先筛选出一些与父爱有关的名人名篇,然后告诉孩子,可以选择其中感触颇深的文章借鉴思路。孩子读了几篇文章后,注意到了朱自清的《背影》,告诉爸爸:“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爸爸继续循循善诱:“这篇文章就写了一个生活中的小场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隐藏着浓浓的父爱,你想一想自己的生活里有没有这样的事情?”通过阅读、分析与思考,孩子很快提笔写了一篇《小巷》。
这篇作文也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小时候每当暑假来临,“我”就和农村的外婆一起生活。“我”总是和村子里的小伙伴玩到天黑,每次回家为了抄近路,都会走一条漆黑的小巷,小巷里没有路灯,且只能一人通行,每次走过时稍微有一点动静“我”都会吓得哇哇大喊。外婆知道了这件事后,便天天在小巷口接“我”,我们祖孙二人一前一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一次,我们这群小孩起了争执,“我”提前半小时回家,以为外婆不会来接我,可是外婆竟然站在那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外婆从不问“我”回家的时间,却因为担心“我”在小巷独行害怕而早早地等在那里。同样是描述一件小事,同样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写不出、写不好作文不是语文素养的问题,而是心理问题。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很多孩子在写作文初期表现平平,可一旦入门,却会“飞一样的进步”。因此,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放平心态,避免给孩子造成畏难、焦虑的情绪。
孩子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作文也是正常现象,可是有些家长却显得比孩子还焦急:“这么简单的作文题目你为什么想不明白?”“写一篇作文有什么难的,半天也写不了几行字,我看你天生就不是写作的材料!”这样的训斥往往会产生反作用,让孩子不断加深“我不会写作文”“我写不好作文”的意识。还有一些家长经常会在孩子写作文时指指点点,不是说孩子写的内容不好,就是说孩子的语言表达不行。在家长的花样打击下,孩子不是“不会下笔”,而是“不敢下笔”。
家长的情绪与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孩子怵头写作文时,家长更需要放平心态,在尊重孩子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多给孩子支持与鼓励,少给孩子否定与批评。
想要解决孩子怵头写作文的问题,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而且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当家校合力,提升孩子写作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