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构建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3-10-14 19:43韩祥明
今天 2023年20期
关键词:五育美育育人

韩祥明

(民乐县南丰镇寄宿制小学 甘肃 张掖 734509)

前言

结合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构建现状来构建小学行知课程,对教师来说教学目标的明确,也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十分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能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知行合一”的引导作用。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从学生的理论学习到学习表现,都需要教师在明确五育融合和行知课程构建意义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课程体系和方案的设计,重视德育的渗透、构建“育+”教学模式、物化教学资源、强化五育融合行知基地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1.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构建现状

行知课程是让学生的知识与行动相结合,通过学习实践与创新精神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行知课程体系构成的核心即是“知行合一”,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尝试,使学生可以在知识与行动相互融合的情况下提高学习能力,以此来达到教育目标。同时,五育融合下小学行知课程构建已经成为各小学的课程建设项目,学校在以行知精神为导向的前提下,开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实践与潜心摸索来开阔学生的成长空间,通过课堂生活以及各种体验式的教学来增强教育的完整性,给学生营造幸福与美好的学习环境。

目前,在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构建中,部分学校已经取得了教学成果,但从教育项目启动到建设方案的完善中还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结合整体的教学过程来总结解决办法。推动小学行知课程构建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全面发力,不仅要成立执行课程项目小组,同时也要明确工作职责,还要与教育局以及各领域教育专家保持积极的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合作指导关系,也可以通过专题会议的开展,对五育融合下的行知课程构建进行深入的项目研究。并且,行知课程能开启学生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知教育的特色越鲜明,就越有利于行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目前的构建现状中已经有学校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成果,校方通过各种特色教育形式以及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充分体现了行与知的连接。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行知课程构建还存在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如,在五育互育认知方面,要充分将德育进行渗透,否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会容易出现偏差,不能完全理解德育的重要性。而且在“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站在育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教学思考,在教学方式上还有调整的空间。另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会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构建行知课程要将教学资源做好物化,这样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而在五育融合行知基地建设方面,则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提高建设水平、加快建设速度,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1]。

2.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构建对策

2.1 提高五育互育认知重视德育渗透

五育融合并不仅限于单一的德智体美劳的融合过程,如果仅将融合的概念锁定在这五个方面而不进行拓展,会使教育产生局限性,提高五育互育认知,重视德育渗透,是教学方向的明确,同时也会使五育在互育过程中充分展现作用和效果。同时,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也被列为五育之首,针对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合,会使行知课程体系的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另外,五育融合下小学行知课程构建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互育的方式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2]。

例如,学科与学科之间可以通过五育互育的方式来相互带动,促进学生的学科融合意识,在实际学习中能起到学科间的知识共享和渗透作用,而学科与生活、社会活动等形式的互育,则会在另一个角度通过主题式的学习来让学生以项目探究式的学习思路来进行行知课程的参与,这样不仅能推动小学行知课程构建速度,也能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质量。同时,教师对于五育互育的认知水平提升会表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会融入更多的创新思维,不仅在学科角度能更加理解五育融合的重要性,在教学创新过程中也会结合各学科的优势,并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使课程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这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性作用。而五育互育中所包含的德智体美劳之间要起到互育的教学作用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关注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准确的在教学中科学的导入教学内容,使德育促进智育发展、使智育成为体育的科学化促进剂、使美育提升智育效果、使劳育推动体育教学速度、使美育对德、智、体、劳起到综合助推和增色作用,最终实现五育融合、五育互育,让行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以体现,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2 从育人角度构建“育+”教学模式

从育人角度构建“育+”教学模式,要先从育人角度出发,通过对学科以及活动之间的共性总结来应用“育+”教学模式,只有找到各育间的连接点,才能让“育+”教学模式发挥作用,此外,“育+”教学模式也包含五育间的两两融合概念。

例如,体育+美育、智育+德育、美育+劳育,都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美育可以通过课程间的融合来实现有效的教学目的,而以活动为衔接,则更能体现体育+美育的教学特色。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美学艺术理念,让学生在准备健美操项目时,站在美学角度去思考如何让体育运动与美学产生关联,并且自觉规范自身动作,使其更具美感和艺术性,这样就可以完全实现体育与美育之间的“育+”教学融合效果。而智育+德育是育人的重要基础,德育是学生成长的根基,不论在哪个学科都要形成“德育+”的教学模式,而德育的培养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只有拥有德育素养的学生才能充分使智慧在正确的方向和范围内产生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如果智育+德育之间没有产生良好的融合效果,那么学生在后期的学习、生活乃至事业发展过程中,就很容易偏离方向,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因此,智育+德育之间的“育+”教学是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美育+劳育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艺术创作过程,更是自身手脑协调性的锻炼过程,很多美术作品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作,在小学阶段,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在创作艺术品的时候,能够主动去寻找艺术材料。尤其是在举办大型艺术展时,往往会制作大型的美术作品,如,巨幅画作、大型雕塑,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在动手过程中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对美的综合认知,使学生对学科的特点更加了解,增强学生在知识应用上的学习主动性[3]。

2.3 物化教学资源整合构建行知课程

小学行知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行知能力培养,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具备创新实践精神,并产生实践学习效果,最终达到行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育人角度物化教学资源整合构建行知课程,既能充分体现五育融合内涵,同时也为行知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同时,在物化教学资源整合构建行知课程期间,物化载体要遵循教学逻辑顺序、各域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都要以育人为前提,要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健康发展,并且在物化教学资源上要有计划性[4]。

例如,学校以田园生活为主题开展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在活动策划时,要创新思维,简化活动流程,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农场实践项目中,促进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收获更多的农业知识和劳动经验。进而提高知识拓展教学效果,使行知课程的实践价值明显提升。

2.4 强化五育融合行知基地建设

强化五育融合行知基地建设,会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基地建设或在校外联系合作单位,都能提高五育融合教学效果。

例如,在德育的渗透方面可以与养老院进行长期的教学实践合作,基于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来为学生创造尊老爱老的学习实践条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引导作用,并关注渗透效果,发挥教学创新思维并逐渐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教研能力。基地的建设不能过于局限性,学校可以在校内或校附近的土地建设种植区、养殖区,也可以改建成小小气象站、配备阳光房或者其他的与五育融合、知行合一教学理念相符的基地类型,以此来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部分学校已经开展了行知课堂,将时间设定为每周一,在一堂课的学习中,学生也会通过不同的活动和课程主题收获到新知识、新经验,交到新朋友。同时,举办大型活动也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如以泥塑果蔬、我的植物朋友等为主题的行知活动建设,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质量[5]。

总结

校园文化需要通过五育融合下的小学行知课程构建来夯实基础,增强文化氛围,而五育融合的应用效果会影响到小学行知课程发展,也会影响到学校的育人效果。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学多样性、多元化发展,更要重视五育融合对小学行知课程的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五育美育育人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