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兴成
(白银市靖远县糜滩镇中心小学 甘肃 白银 730699)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积极地进行着教学方式的变革,并采用了各种现代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精彩的课堂。对于小学美术来说,教师们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深刻理解“双减”政策对学科教学的影响,积极运用多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导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下文对“双减”政策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目前,“双减”是我国教学界推进教改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内容上看,“双减”既提出了增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又减少可学生课外辅导内容,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推动教学事业的良性发展。“双减”要求全面贯彻到每一门课程,就小学美术教学来说,由于其课程内容的独特性,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要让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知识,防止因为太大的学习压力而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这与在美术教学中,减轻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这一教学理念相符合。
第一,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为重点。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一种激励,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双减”的教学思想,要求指导学生向乐趣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根据他们的喜好来进行教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的美术学习水平。所以,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更多的趣味和生动的教学要素,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二,要注意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知识来自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有很大的理解难度,这就很容易造成他们对美术学习的抵触和畏惧,降低了他们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深入地掌握知识,全面地发展。所以,教师们有必要把教学中的某些繁复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把美术课堂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拉近学生们与美术教学的关系,给学生们带去一种崭新的美术学习经验,让学生们在美术的整体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为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第一,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死板。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让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下降,从而减少他们参加美术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是造成美术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注于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流于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在不同时期需要的美术发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既是自然,又是生活,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主题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加强他们对美术的认识,不能让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中,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他们的审美和创造力的发展不利。
第二,美术教师队伍薄弱。伴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美术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设备也逐步被改善,有些学校也在教学中对美术教师队伍等进行了健全,针对美术教学中的硬件问题展开了相应的解决,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在教学软实力方面的问题,比如师资力量问题。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师还存在着文化课教师兼职的现象,这种现象会造成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不能对学生有全面的认识,从而造成了教学方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也有一些学校,教师都不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他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缺少了创造性。因此,必须加强对美术教师的关注,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才能为提高美术课堂上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缺乏数字化教学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始终受限于时空的限制,因此很难达到高品质的发展,不但无法将新鲜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更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缺少了对生活与情感的关联。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偶然地用画面、音乐等形式向学生演示了课程的内容,没有做到模拟课堂的教学,没有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所以,提高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
互动是进行深层次交流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既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的发挥,又可以使教学信息得到双向的回馈,从而对学情和教情进行全面的掌握,确保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互动交流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准确,他们经常以单纯的谈话的方式进行,无法从口头沟通中获得有效的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应选择并引用适当的互动形式,比如双向型、多向型、网状型等形式开展互动,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交谈压力,让他们变得更加活跃,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之间的沟通效率,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构建出一种高效的课堂框架和教学关系,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撑[1]。
在美术教学中,情境的营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播放图片、动画片等方式来进行创造情境,学生们年纪小,因此,那些形象、栩栩如生的事物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片来创造直观情境,基本上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里面一个个有趣、生动的童话形象,为学生打开想象之门。例如,在讲授“趣味动漫”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调研,对那些学生们最爱看的动漫进行研究,再从中选取几个动漫角色,来创造出一种形象生动的环境。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2]。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故事情境,因为学生们都很爱听故事,所以教师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来创造一个好的故事情境,从而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绘画教学时,为了既能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情境,比如:“动物王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选美比赛,小猴子妹妹也想参加,但是它现在很苦恼,因为它没有一件好看的衣服。”学生们,让我们来给小猴子妹妹做一件漂亮的裙子,让她在比赛中获胜。”这种情境可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激发起来,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的绘画技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出他们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教学的内容局限在课本之中,教师不仅要从美术的角度来指导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同时也要发掘其它的资源,让他们能够看见一个更为宽广的天地,并通过美术作品来感受到它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来自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就失去了生命,就不会有生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去理解和发现美术素材,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比如说,在指导学生认知颜色的时候,许多教师都是利用色卡来引导学生进行认知,这种美术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学生眼中,它是晦涩难懂的,也不利于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现实中去感知色彩,就拿“绿色”来说,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学校周围的山上、河边去感知,观察老的叶子,新的叶子,新的草,石头上的苔藓,地里的葱花等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原来的绿是有多种的,有翠绿,有墨绿,有葱绿等等。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生活素材本身就是充满生机的,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色彩所蕴含的生机,在进行美术创作或欣赏时,他们就可以清楚地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让美术作品变得更加鲜活,从而让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变得更加客观、具体、透彻[3]。
另外,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美术资源,但却常常被学生所忽略,没有被充分利用。“双减”背景下,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自觉地对这些生活资源进行挖掘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对美术美化生活的价值产生深刻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变废为宝”的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地去搜集周围的废弃东西,比如空矿泉水瓶,空碟片,旧衣服,旧鞋子,快递盒,空洗衣液瓶等等。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对这些废弃的东西进行改装,而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捷,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改装,将这些废弃的东西变成了具有美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东西。这样的课程,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具有的美观效果,还可以让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意识等,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更要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和保护,让他们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来完成绘画。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对课本上所呈现的图画内容进行推理,然后以题目的形式指导学生作画。在小学生的认知与生活经历上,他们在面对题材时,常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样,不仅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但是,由于美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生活的探索,引导他们去探索心灵之美,使他们在感受生活之美的同时,去寻找生活之美。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与单元主题相联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材料相结合,从而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显性外在美和隐形的心理美进行探索,用生活元素的方式,来赋予学生进行创作的灵感。这样,教师们不仅可以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的兴趣,还可以将他们的自主创作和想象的绘画空间进行扩展,从而在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审美意识,并利用趣味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4]。
例如,在“花儿朵朵”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演示花卉的应用,并能指导学生对花卉的欣赏,同时也能引领他们将生活要素深度地融入其中,进行自主创造。通过使用多种手段,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还能演示出木雕、陶瓷和室内装饰花的应用,并对花朵绘画的美丽含义进行解释,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花的表现美和寓意美。因此,将生活中的花草进行应用,可以拓宽学生对其进行观赏和探索的空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艺术美,并与生活材料相联系,为他们提供创造的灵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热情。
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欣赏,唯有借助欣赏教学的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他们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胆怯、不熟悉的情绪,在画画的时候,他们还会颤抖着不敢动手,当教师靠近他们的时候,他们还会把自己的画给盖住,不让教师看到等。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要多多地进行赏识教学,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其能够积极地、自主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5]。
比如,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们就应该在评价过程中加入赏识教学,切实地提高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并且尽可能地使用一些幽默、委婉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容易地接受,又不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等。例如:“小红,你的画作很不错,我很欣赏,但如果颜色能丰富一些,效果会更好!”“小明,你的整个画面,颜色搭配得很好,不过,如果布局能更好一些,那就更好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和不足,还能起到一个评价的作用,而且还能让他们更容易的在美术教学中保持着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帮助他们实现有效的教学。
在素质教学的背景下,尽管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认识到了小学美术学科对提高小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他们还存在着迟缓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结果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所以,要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品质,就必须加强美术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前,小学只有一、二名美术教师,有些教师还不是美术专业的。所以,除了任由学生随意地涂写之外,还有一些美术教师,甚至连最基本的美术原理都无法解释清楚,这直接导致了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出现偏差,使得他们始终以为,这门课程就是一门涂写的课程,根本没有要学习的内容。所以,为了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美术教师,保证教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让小学生对美术课程有更好的理解[6]。
此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以往,由于一些教师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及时地掌握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的教学水平非常局限,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所以,现在的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掌握美术专业知识,还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保证并改善在美术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从而高品质地完成美术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对美术教学的新需求,教师们除了要把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重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们一种崭新的美术学习经历,让学生们体会到美术特有的韵味,从而喜欢上美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质,从而为今后美术教学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