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俊
(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从当前的教学理念来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是当前教育理念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既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本论文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线,探讨在核心素养下如何建构初中生物有效课堂。
在当前阶段,我国的初中教师要切实落实我国教育体制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建设有效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要按照教材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第二,重点和难点要明确,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获得更大的进步。第三,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对知识的热爱。教师还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课堂之中,使得教学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任务更加明确和具体,提高教学效率,加速高效课堂的构建[1]。变革不能光靠喊,老师、学生都应该把口号变成行动,在建设生物学有效教室的理念指导下,一起发展,一起提升。
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生命观念素养指向生物学的理解认识,以生命科学为基础,是学科知识和思想认识的理念。科学探究素养是科学学科的学习方法,体现了科学的内涵,注重学习理解的具体过程。理性思维素养是生物课程中的创新,要能多元化的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知识。社会责任素养是生物知识学习理解下的应用,关注学习和应用的方向。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不仅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和学习生物学科基础知识,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让学生可以从生物学角度认知生命本质,遵循生物活动发展规律。所以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加学生学习体验和认知,是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但要转移教学重心,而且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其思维水平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兴趣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第一话题。学生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质量、课外活动探究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学生兴趣为基础才能顺序实施,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对教学课堂更加充满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烘托课堂氛围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充满对课堂相应知识的热情,但是,说改变不是只是说说而已,不做说话的巨人,还应该将想法付诸于行动,共同提高生物课堂。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也是如此,也需要将学生学习兴趣视为第一要素,要以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生物学科奥秘,才能让学生对生命现象有全新的认知,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
例如,在学习《人的由来》这一节内容时,初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对一些生活常识也有一定的理解,当教师问学生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脱口而出“是妈妈生下了我”。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幼儿都是从妈妈肚子里孕育和生长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这一兴趣和好奇心的特点,从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等生物学知识,来为学生讲解幼儿是如何形成并成长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幼儿孕育短视频,让学生对自己如何孕育和出生的有整体的认知。随后,教师可以针对生命的珍贵和妈妈的辛苦为延伸知识,让学生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发挥核心素养育人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生物实验是打破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见证事实,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教学手段。在现阶段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当遵从相应的国家教育体系以及相关要求政策,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根据相应教材内容,为不同的学生指定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这让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学习目标,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目标性[3]。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实验的探知性和理论性,让学生先对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在得出一定结论和事实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知识和理论的正确性,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实验中寻找真理和证据,验证自己所学知识和认知的正确性,从而可以实现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思维严谨性。
例如,很多初中生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这一章节知识时,都会存在一些困惑,无法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影响,也无法通过直接现象弥补抽象的知识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参与和观察实验,在实验中去验证自己所学知识和认知的正确性,从而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让学生提取动植物细胞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的看到细胞结构,从而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验证,并从观察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解释和描述,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而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适用的能力,学生探究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很多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自主学习和知识的传授,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和需求和感受。传统的“满堂灌”形式,通常无法获得学生好感,而且也抑制了学生的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素质得不到拓展,将不利于其终身发展。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学会放手,把课堂交给同学,把教室还给同学,让他们在教室里尽情的展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使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能够产生更高的兴趣[4]。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学生能动性得到加强,学习效果也随之获得提升。而且,学生在与组员交流的时候,以及在与组员一起探索的时候,也能够产生更多的思路,形成更多的创意想法。这对于思维发散、素养提升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模式,更加适合当前教育的需求。它比传统的模式,拥有更多的优点。因为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需要交流沟通和互动,需要倾听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及时发表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深入的探究学习。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主性和求知欲,促进有效的课堂建设。
比如: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教师要主动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需要有重难点要清晰,做到层次分明。让学生边打好基础的同时便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组织同学们在教材初中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教师会提出一个例子:“当一个马戏中的动物表演得很好之后,驯兽人总是要给他们喂食,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动物表现得更好;(B)增强单纯的反射能力;(C)增强对特定的刺激所产生的复杂的反应;(D)加强对抽象刺激的条件反射”。通过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再根据合作学习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知识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体乃至环境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教学素材,可以这样构建生活化高效课堂,让学生在生活角度分析和理解生物知识,并对周围事物产生全新的认知,可以从特定的生活情景和现象中进行推理和应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挥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这一章节后,教师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前后对比十年、二十年和五十年自己城市环境的变化,并为学生提供一些过去有关环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可以在对比中感悟人类活动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要珍惜和爱护自然环境,宣传环保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带动周围人一起爱护环境,从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对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的构建让学生的知识理解有生命观念的建立,能够在课堂实验中建立科学探究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养成理性思维,从生活应用上形成社会责任,实现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课堂实践教学的设计上,教师要做生本理念的落实,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探究,使生物知识的理解认识有所内化,提升课堂探究学习的感受,以让学习能力在核心素养的支持下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