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霞
(平凉市泾川县丰台镇中学 甘肃 平凉 744317)
随着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教师角度而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寻找适合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教学理念落后对初中生物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仍有一些初中生物教师对传统教学观念盲目坚持,将教育过程理解为“灌输式”教学。他们缺乏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重视,心理上存在严重的束缚状态。这种理念的滞后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由于缺乏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环节,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应用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导致他们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
教学方式单一生物课堂氛围沉闷 当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普遍缺少多样化、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信息传递,缺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自我发现的方法。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可能是教师专业素养不够,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足,以及对生物学科本身的知识与技能不过关。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加剧课堂氛围的沉闷,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们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到学业成绩。
教学设备缺乏生物实验较少 初中生物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体现自然科学、实践操作和探究精神相结合的过程。但事实上,在很多中小学,生物教育只注重课堂讲解,忽略实验的重要性,因为被认为是非必需的教育环节。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信心不足,无法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此外,由于相应的教学设备缺乏,生物实验缺乏外部反馈和支持,教学效果也不能够得到有效地验证和促进。
评价方式落后学生缺乏足够动力 当前,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评价方式多数仍采取单一的考试制度,忽视了学生的多方面综合发展和应用能力的评估。同时,由于教师或者教育机构不能及时反馈学生所需的信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得不到有效匹配。这样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导致学生缺乏足够动力来自主探究和学习这门学科。
兴趣引导作用 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是生物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学习兴趣可以被理解为学科知识在个体心里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即对学科知识的主观认知。通过生动有趣、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独特魅力的探索及其认同感,从而提升他们学科兴趣的产生和持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个体潜能,了解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和兴趣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并坚定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信念。
兴趣发展作用 学习兴趣不仅仅是教育过程中单纯的情感因素,更是个体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三位一体”。学生的兴趣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注意力分配、动机水平和行为表现等诸多因素。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分布和其发展状态,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生物实验、课外科普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探索生物学科的知识和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科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1]。
兴趣教育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育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成为对生命的关注者、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和未来生物学家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通过多样化、互动性强、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生物教育方式,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未来学科研究的信心,积极参与到生物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当中,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兴趣教育作用也贯穿于人类历史文化脉络中。在完成传承和创新这两项任务时,兴趣教育能够巩固人类发展进程中卓越的思想和文化传统,传递生命科学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关键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从教学语言入手。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分析,优化教学语言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直观性、形象化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生物学问题,使其不断地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具体而言,通过合理地运用表述技巧和语言修辞等手法,教师可以将复杂难懂的生物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想象力和魅力[2]。
例如,在介绍植物移栽的原理和技术时,教师结合多媒体设备、图像等教具,讲述富有情景性的故事,使学生能够直观体验并理解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同时,针对该主题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疑惑,教师还通过使用启发式语言、追问式语言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清植物移栽的本质特征,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对植物移栽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还成长为具有较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体现了教学语言艺术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可以帮助实现兴趣激发的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积极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促进深度思考和反思。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与生活融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认识协同、创新创造等方面的思维技能。
为了实现优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小组合作任务,并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所学知识点。(2)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并杜绝过度干扰学习的行为。(3)鼓励学生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以加强学生的对人群归属感和民主教育意识。
以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为例。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对不同的鲫鱼样本进行研究与探究。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交流和分享的方式,共同思考鲫鱼的相关问题,并尽可能从各自所负责的鲫鱼样本出发,积极收集所需信息和材料,了解其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并产生进一步的兴趣和好奇心。此外,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及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以增强学生的相互理解和认识合作意识。最终,教师邀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探究结果,向全班呈现关于鲫鱼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完整研究报告,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目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促进体验式探究与学习兴趣的融合。
教育学家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资源。由于生物学科与教师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将生活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自主地探究、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既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又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和了解,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设计生物学教学素材时,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在探究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等概念之前,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田野考察或观察宠物动物身上的食物链关系等。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或亲身体验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感知,提高其主动学习意愿[3]。
同时,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环保、疾病防控等活动中。这种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对于生物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兴趣,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在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死板、抽象的知识点,更加重要的是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以发挥生物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和价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善于运用生物科学视角思考生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选取大家普遍熟悉的实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苔藓植物等的生长习性及其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逐步了解苔藓等植物的分类、形态和结构等相关内容。
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生物课程本身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活动不仅限于课内,兴趣激发同样也是如此,。通过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内容,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愿。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户外探究的方式,如组织学生走进自然环境进行植物、昆虫等的观察、采集和分析。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领会到生物学科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探究植物的分类与特性”为主题,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户外探究活动。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到学校附近的公园进行实地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花、叶、根等结构特点,并将所观察到的植物分类记录下来。接着,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形态和结构,并通过组织切片技术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最后,学生需要根据实地探究的结果,撰写一份关于植物分类和特性的报告。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科学的相关知识,还了解了户外探究的方法,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意愿,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愿。其中,通过生物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精准进行的实验演示过程,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全面体验,从而加深对于生物科学的理解,增强其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在进行生物演示实验时,教师应该注重选择具备代表性的实验内容,并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等方面进行差异化设计。同时,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以“细胞形态和结构”为主题,进行生物演示实验。教师首先在课堂上通过课件、PPT 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使用显微镜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样本,并运用滴管、药品等辅助工具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与学生开展探究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这次实验演示,学生在亲身参与、全面体验的过程中巩固了对于细胞形态和结构的认知和理解,并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和思路。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升。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在线学习等方式,可以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展示形式,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意愿。同时,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将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如,在进行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程序等工具,模拟DNA 复制过程或基因突变的现象,让学生亲眼目睹,感受DNA 分子在复制过程中的具体运作情况,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又如,在“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教学中,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PPT 等方式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遗传变异的现象和遗传规律的基本知识点。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免费的在线遗传模拟工具(如GeneIUs)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遗传规律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主动学习意愿的提升。
现阶段,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已经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仅凭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显得单一无足轻重。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引入创新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价。在新的评价机制中,不仅需要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表现,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法、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特长。这样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那些生物学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采取放弃或置之不理的态度,而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并与学生建立稳固的师生关系。只有通过真正关注和理解学生,有效为他们提供指导和支持,才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增强自信、积极参与探究和实践,进而提高学生成绩和兴趣。这也证明了一个温馨、充满活力的生物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关键任务。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