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绍川
(临夏县坡头乡冉坪小学 甘肃 临夏 731801)
小学数学相比较其他学科,内容更具抽象性和理论性,如果学生还是机械化的学习记忆,将无法理解知识内涵,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整个学习过程处于浅层次,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而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提出运用,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学弊端,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潜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素质教育提倡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到课堂就成为衡量学生主体性是否体现的重要指标。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于教学设计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要增强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过程[1]。课堂参与成为教学探究的重要话题。
参与式课堂,是实际参加到课堂中,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起到组织、引导作用,通过一定的活动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帮助,实现学习目标。简单来讲,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于参与式课堂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对话、实践探究等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参与中有所收获,促进其个性发展。所以参与式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深化学科核心素养认知,更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构建活力型课堂样态[2]。
在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其中课堂导入为课堂开始,该过程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后续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应该以学生兴趣为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才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动力。所以课堂导入应该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为目标,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本文认为情境导入法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手段,依据小学生个性和发展,基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出符合小学生兴趣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走进情境,产生学习和继续探索的兴趣与欲望,才能将兴趣与欲望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三年级知识“位置与方向(一)”时,小学生对于位置和方向只有简单认知,他们可以清楚知识前后左右,但是在具体方向辨认方面比较欠缺。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营造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结合教学目标,在课堂导入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首先随便抽取班级一位学生,让其描述周边学生在自己什么位置,然后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去辨认,让学生围绕该话题进入讨论,对方向有一个简单的认知。然而将学生的认知走出教师,从整个校园出发去思考判断位置,如图书馆在我们什么位置,足球场在食堂的哪一个方向等?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寻找,将其置身于学校的环境里,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校园布局图,然后进行方位判断。因为小学生三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弱,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学校的实物图放出来,让学生可以根据图判断方位。最后再走出校园,从整个城市出发去判断方向位置。在进入课堂,教师从学生实际入手,引入本次所学知识,而不是直接强调知识内容与目标,可以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引起小学生学习欲望,为小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空间,提供思维发展平台,让小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所学。
教师结合目标与内容,构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让其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表达自己意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发现、获得、领悟。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局限于扩大学生参与面,更是带动个体,鼓舞集体,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一定的任务成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3]。
学习“混合运算”,其教学目标是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正确运算,可以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意识。其中运算步骤和顺序是该课程的一个难点。在完成课前导入和新知识简单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深化,增强学生学习理解。设计任务:结合教材给出具体的脱式计算案例,并且给出任务: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之后同桌合作并且思考其相似之处,总结归纳出结论。该合作探究相对比较简单,一般以同桌二人合作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参与人少,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一定的体验与感悟。可以在任务中认识混合运算顺序、小括号的作用,了解脱式计算注意事项等。进而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在学习“混合运算”中,如果是整理复习过程,为了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综合性任务,进一步推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以教材练习十三为任务,让学生们根据本次所学,完成练习十三的练习题。以小组(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相互检查和补充,最终给出学习总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会列举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注意:先有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练习,小组之间相互检查,指出错误,由小组长组织学生纠错巩固,深化认知。最后小组成果展示:首先展示本次练习的答案;其次分析本次小组错误情况,如何纠正;然后总结算式的运算顺序,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概述本次合作,发表合作感悟(如学会合作,相互促进等)。
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就不可脱离生活,只有联系实际生活,立足于实际生活,才能进一步优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迁移,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本身在生活中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主动将内容与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参与度,围绕学生实际生活,优化参与体验。
在学习有关于统计的相关知识,如四年级“条形统计图”,统计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日常生活思考这个月有几天是在下雨,有几天是阴天的时候,就是在运用统计知识实现生活应用。教师为了优化参与体验,就可以让学生走进实际生活,完成相对应的统计,绘制统计图。如:请同学们搜集全班同学出生月份,以表格形式表示出来,绘制统计图。同时分析结论(总共参与统计一共多少人、是否有出生月份相同的,哪一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一个人数最少)。面对任务,首先需要思考:在课堂上,如何以最快的方式完成全班出生月份调查(如教师给出表格,按照作为顺序,学生报出自己的出生月份,教师对应名字填上)。然后教师根据图表数据绘制表格和统计图形,进行数据描述和分析。最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调查方式,如果要随机调查50 人的体育项目爱好,调查同学们的喜好,调查老年人的业余活动内容等,又该采用何种方式。对比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等。学会从图表中去分析数据,获取相关信息。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为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状态,反思教学情况,学生整个过程都是被评价者,不会让其参与评价中,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反思总结,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优化和学习主动性的发展。为此建议应该优化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反思与总结,学会查漏补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升学生互动能力。比如上述提到的合作探究,当成果展示时,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评价主体,经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实现总结反思,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4]。
此外对于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对具体数学知识的追求,还应该重视思考方式、学习习惯、参与情况等方面内容,评价立足于数学素养。教师多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从观察中去注重学学习合作度、参与度,从而判断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情况做出教学优化,因材施教。也应该针对学生个体数学思考、问题分析、情感态度、应用意识、创新等多方面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解题能力。比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多少,学生参与度为多少,合作学习形式是否丰富生动,学生课堂表现的兴趣情况,学习内容是否与生活相关等。
本文对于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究,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之中,围绕课堂教学导入、合作探究、生活实践、评价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参与能力,优化参与体验。但是对于参与式教学,也应该重视课前课后的参与机会,将其延伸到课外,课前导学策动学生开始参与,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参与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