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昕
【个人简介】
刘昕,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培养对象,“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晓庄学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小学语文“国培”“省培”项目指导专家,江苏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领衔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荣获2014年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蝉联江苏省2013年、2017年、2021 年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出版《沸腾的母语情绪》《浸润在民族文化的记忆里》等教育专著5部,编著国家“十三五”(师范类)规划教材1部,主编参编教学用书48册。
“在美丽的远方”这个题目是前不久我作为教育部新时代“双名计划”成员在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圆桌论坛上发言所用。在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眼前很自然地再次出现美国作家雷·拉德布里小说《跳房子》里那段很有意味的描述:“维尼亚被一只兔子跑过月下旷野的声音吵醒了,但醒来后只听见自己快速而轻柔的心跳。她坐起来,从二楼卧室的窗户往下看去:破晓前的朦胧月光笼罩着大地,长长的人行道上画着跳房子游戏的梯子。这是昨晚一群孩子用粉笔画出的梯子,它无尽地延伸,线条接着线条,格子挨着格子,格子里的数字也在不停地递增,看不到尽头。”这也许就是我在校长专业成长之路上内心镜像的写照,或者说是一种最接近的隐喻。一个人的生命成长与他(她)的专业发展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接下来我会用讲述的方式来描绘自己作为一位校长从觉醒到成熟的心路历程与实践故事。
对校长办学思想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走过的学校不同,面对的生源不同,传承的学校文化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校长的初衷始终不能改变,因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以及儿童生长的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因此,校长的办学思想也应该是贯穿始终的。无论身在哪所学校,我始终站在“人”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主张和方向。人,包括我自己、教师和学生。我时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教师是谁?学生是谁?这“三问”又有两个维度,即当下是谁?未来成为谁?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实践解答,我会回到最根本的一个认识上去思考,那就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是怎样的。作为一个引领基层学校的实践者,我用教育现象学中观察与表达的方式来陈述,一所学校呈现出的面貌应该是美好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美好的,身处其中的人的经历与感受是美好的,结果是美好的,它表现为一种生动而有趣的教育情境,和谐的氛围、温暖的体验、对个体的关注,其中的每个人都会自信而有尊严地生活。这样的人眼中有光亮、心中有理想,内能修己、外能达人,心中能装家国,亦有天下。
“美丽中国”的核心内涵是以环境与人文的生态之美为这个伟大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美丽教育”要求寻求教育的最好生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用美的方式成全人的道德之美、智慧之美、情感之美、行为之美等。正如马克思所说,“合规律性的即为美”。
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吸引力的校园应该是生活的、情境的、活动的、实践的、“做”的、“活”的、“亲历”的、“主体”的、感性的、建构的、具身的、习得的、自由的、开放的……这些具有“亲属”意义的概念使我确信,为儿童创办一所具有审美体验性的校园是正确的。因此,在创建美丽校园时,我提出了一个概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德智体美劳”最美的样子。同时,我向行政团队提出了一个理念:校园里凡成风景者,必为学生自己创造。于是,实小小花园根据高年级孩子自己设计的修改图重新布局建造,拆除阻挡小脚丫的小篱笆,铺设小曲径,放上孩子自己设计制作的南瓜凳、木制小鸟巢书屋。就这样,一座原本封闭的寂静花园成了一座开放式的阅读游戏乐园。我们把学校的文化连廊交给美术教师、语文教师和孩子,他们按照不同的主题,在这里呈现自己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摄影作品。学校的司令台,虽为方寸之地,但每周一的清晨,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后,这里便是校园歌手、校园舞者、校园乐手的舞台,身后的电子屏上是孩子自己设计的表演背景。“爬在墙上的小农场”则是班主任和孩子的自留地,那是孩子安放成长之心的地方。每一次浇水,每一次捉虫,还有那名为“悄悄说吧”的儿童聊吧,还有那名为“乐乐做吧”的体验馆、儿童工作室,都是一段美丽的旅程……美丽校园应当是这样令儿童感到愉悦、和谐、生动而有趣的。
传说中有一棵通天树,它本是家族中最不起眼的一粒种子,为了能够不断和兄弟姐妹们比肩,它努力地把根往下扎,根扎得越来越深越来越稳,终于有一天它往上生长的速度超过了任何一棵曾经高于它的树。当它超过所有树的高度时,它看到了远方无边的风景,它渴望更高,终于有一天长成了一棵通天的大树。这个传说给予我对教师培养工作的启发:一所学校要呈现教育的应有样态和景象,必须拥有能够完成教育目标的教师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学校的意义对于教师和学生是一致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崇尚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就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学习生活。美丽的校园生活应该由能够带来这一切的教师主导完成。
于是,我们开始培养“美丽教师”。我认为,“美丽教师”一定是情感道德型教师,因为情感道德型教师在本质上认同的是“反知识本体”的教育观点,他们追求的是实现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交往中生命之发展,使自己和学生成为一个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自我”,即可持续发展的自我。他们善良正直、知性博学、优雅善教;他们乐于和人打交道、热爱儿童、擅长表达自我;他们有丰厚的学识和深刻的理性,有宽广的心胸和仁慈的性格,在任何时候葆有真诚的态度。
教师要拥有如此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方能成长为那棵美丽的通天树。通天树的根要深深地扎下去,这根,就是最基本的“师德”和“师心”。“师德”“师心”“师情”的养成,是一个“养”的过程,是一个涵育的过程,既如此,就需要设计一个可以让人日复一日置身其中的“场”。这个“场”是氛围、是文化,是可以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共同追求,彰显为自觉趋向的共同行动和集体气质。我们需要可以实践这一切的教师教育课程,并且是可以让每一位成员发自内心地享受其中的真实情境。因此,我领衔构建了学校师德培育项目的情境课程。例如“重温生命的过去”,讲述曾经最令自己难忘的老师;“生命交往的保温箱”,师生每天放学前的20 分钟参加一个“我来为你点个赞”的仪式活动;“探寻伟大足迹的出发地”,以论坛的形式展开和伟大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丈量祖国和讲台的距离”,让教师通过数据统计真切体验讲台与祖国、自己与民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美丽教师”培养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逐步构建了“美丽教师”的评价体系,这是一种基于儿童表达的过程性评价:我给老师点个赞(每日一评);我的某某老师最美时刻(每学期习作博览);美丽勋章颁奖典礼(每学年一评)。
当所有学科教师以完全的爱倾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时,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的幸福感都变得强烈起来,整个学校的教育生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办学思想和实践路径不可能完全与自己的学科背景无关——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人们习惯于从熟悉的事情起步是一个事实。我的教学主张和德育主张源自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先生和情感教育创始人朱小蔓先生。在两位老师教育思想的滋养下,我长期进行儿童母语审美教育的学科研究。近两年开始,我从儿童母语审美教育的单学科实践走向多学科审美育人的探索实践。
我领衔设计了美丽思政“学科+”内涵建设项目,这个项目的结构类似于“一朵花的花园”。项目基于实小百年“勤敬”文脉的传承,由课堂建设和社团建设两部分组成。课堂建设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融汇其他学科的元素,让文学、艺术等学科审美元素助推道德与法治课程更趋完美,努力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情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政教育效果更显著;二是以各“学科+”的建设资源为教学内容,开展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科学、劳动等“学科+”综合课程的课堂教学。两个层面均构建既具有学科特点又具有审美特质的思政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另外,我还在全校范围内组建美丽思政“学科+”社团群,如“勤敬童谣创编坊”(对应语文学科)、“城市记忆宣讲团”(对应英语学科)、“非遗传承小作坊”(对应美术学科)、“勤敬小主角剧团”(对应音乐学科)、“挑战吉尼斯篮球队”(对应体育学科)、“勤敬小主角农场”“勤敬小主角美食园”(对应劳动学科)等10个社团。10个社团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彼此呼应,在完成每学期大型主题活动时,10 个社团就同一个主题设计编排、展示高度融合的美丽思政“学科+”大单元主题活动。
“美丽校园”的建设,“美丽教师”的培养,“美丽课程”的实施,最终都是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回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时代问题。
进入实小以后,我便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句话:喜欢世界喜欢我。这句话是刻在实小教育集团新校区正对着大门的那块文化石上,由一个叫杨奕苒的8 岁孩子所书。一个民族要自信而有尊严地站着,这个民族的每一个人就都得自信而有尊严地生活着,喜欢我才能喜欢世界,喜欢世界就会喜欢我。“喜欢世界”是向外打开的格局,“喜欢我”是向内的自我悦纳。在石刻完成后,我在微信上发了一条朋友圈,并附上石刻图片:“实小教育集团永怡小学的文化石刻字已然完成。让每个孩子喜欢世界喜欢自己,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是教育的责任与担当,是需要坚守的教育信念与理想,尽管很难,但做与不做,结局终是不同。”
如同立在手掌的十个指头,每一个孩子都极其珍贵,都各有优长,他们共同立于手掌之上,又必须拥有共同流畅的血脉,需要有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共性素养。于是,我们坚持传承实小的百年“勤敬”文脉,在“美丽课程”的建设中让儿童主角文化弥漫于整个教育空间。“勤敬主角”在行动,以儿童小课题研究成长为学习中的小主角,以争当十类小明星(小书迷、小棋手、小诗人、小健将等)成长为特长发展的小主角,以推行五项小改革(助理班主任制、实习校长制、小“鬼”当家制等)成长为校园管理的小主角,以建设城市课堂、乡村课堂成长为国家建设的小主角。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个人的梦里都有一个美丽的“伊人”,她似近还远,偶有回眸绚烂动人。在我的校长梦里,这美丽的伊人便是在教育强国的伟大工程中成为那小小一片竭尽全力的涌浪,那是到达远方后又继续追赶下一个远方的我和我的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