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3-10-13 11:15:52沈鸿雁谭成仟李萌冯旭亮严月英
大学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沈鸿雁 谭成仟 李萌 冯旭亮 严月英

[摘 要]我国已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要实现强国战略,人才是关键。为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要以学科建设为重要依托,着力做好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工作。

[关键词]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2-0022-05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共有普通高等院校3013所,学生规模4655万人,毛入学率达到59.6%,稳居世界第一。然而,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质量的提升[1]。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2]。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教育部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旨在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是建设好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则需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着力于开展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作。

一、学科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托

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三大职能,完成这些职能的基本载体是学科和专业,学科和专业并存是高等院校的特有现象[3]。学科与专业既存在差别,又密切相关、相互依存。

从学科和专业的内涵来说,两者存在差别。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称为学科,学科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内在规律,其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并把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专业是根据社会分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科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专业的建设需要遵循社会分工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依据社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组织师资力量进行授课。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3]。可以说,专业建设支撑学科发展,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建设,二者缺一不可。

“双万计划”建设强调,一流专业建设要坚持面向各类高校、面向全部专业、突出示范领跑、分赛道建设和“两步走”实施的原则。强调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特色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专业建设要展现出“特色”,学科建设必不可少,只有紧紧围绕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才能做大做强学科、做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以此推动特色专业发展。

二、课程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是专业建设的落脚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离不开课程建设。要做好课程建设,必须重视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材建设和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等工作[4-6]。

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纲领,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制订培养方案时,要围绕学科特色,构建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要着重加强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并以核心课程为主线,夯实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指导性文件。由于专业的培养目标指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当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发展的需求转变时,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内容也要随之及时调整。因此,定期修订课程大纲是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教材建设是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建设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效果,而且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教材的建设,编写高质量的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应适应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为原则。教材建设还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在教材中加入科研成果,引领学生接触学科前沿。

坚持“质量工程”理念,狠抓课程教学实施过程,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加强一流课程、品牌课程的培育及建设工作,需要优先考虑核心基础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培育工作,优质的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一流课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好的课程建设要与时俱进,要探索新的授课模式,鼓励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授课模式,同一门课程可采用多种授课模式。

三、师资队伍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行为的实践者和变革者,只有建设好师资队伍才能有效保障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7]。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本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梯度完整、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原则开展。

注重质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明确师资建设的长期规划方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师资,切勿一蹴而就。人才引进、外聘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式,要严把引进人才质量关,全面考虑教师知识结构、能力、创新意识、学历等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关键在质量,一定要围绕学校定位、专业需求来建设师资队伍。

强调梯队建设,突出专业带头人的核心地位,发挥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建设好一个专业,必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优良精干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支数量适中、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和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梯队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梯队建设要重视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源结构、学历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配比等,形成老、中、青搭配的格局。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需具备良好的师德,能正确认识人才培养规律,准确把握专业发展的脈络和及时捕捉专业发展新动态,同时还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团结广大教师干事业的能力。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的作用,引导其他教师迅速成长,从而提高师资队伍教书育人的整体水平。青年教师是一流本科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希望,要重视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其建设成效将直接关系到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不断完善助教制度,强化以老带新机制,建设一支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突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以高水平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团队骨干人员为支柱建立起来的教学组织。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突出理论课程、实习实训、课程思政、创新创业等4支教学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师育人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8]。一定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此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

四、实践教学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支撑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实训、创新训练等内容,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而实践教学条件则是制约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必须重视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要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实践教学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应用的桥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9]。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必须适度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加大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实验室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不宜盲目地购置最先进和性能最优的设备,而应该把具有先进工艺、符合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企业真正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实验室设备购置的首要考虑因素。

实习实训在促进学生消化吸收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且费用高、周期长,建设出与专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水平基地的难度较大。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三种。一是加强校内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完成实习实训。二是鼓励有相同或相近专业的高校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而且可以提升基地使用效益、减少基地运行费用、降低管理成本,还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加强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之间的教育教学联系和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创建创业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以科学研究为纽带,开展校企联合攻关,解决生产难题;另一方面,以人才输送为牵引,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急需人才,采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一体化对接服务模式,实现校企双赢,这样不但能实现校外实习实训健康持续发展,而且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

五、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践

西安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源于1980年创办的石油勘探仪器专业,该专业于1990年设立了物探教研室。2000年前后,中国的地球物理勘探人才缺口增大,部分油田公司向学校发出了地球物理勘探人才培养“订单”,我校积极响应,在全校挑选优秀学生组建“油田订单班”,加强对地球物理勘探知识的教学,取得了明显的培养效果。在师资力量充足、具备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国家人才需求增大的背景下,我校于2004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并于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为进一步夯实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2006年我校创立应用地球物理系,于同年向国家申请并获批了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开始招生。随后,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步入了快车道,2009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按一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第一批次)。2015年专业教学团队获批陕西省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教学团队。2016年获批陕西省油气地质与地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2021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以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为主要培养方向,坚持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依托陕西省优势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及地质学、资源与环境学科,以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致密油气地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周永祖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为支撑,立足西部,面向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扎实推进育人质量工程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具备解决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与开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课程建设方面,依据行业发展动态,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构建了“重前沿、重交叉、重实践”和聚焦“解决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课程体系。竭力推行“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提升计划”,结合优势科研方向,打造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设立优秀教材出版基金,鼓励课程组编写高质量的特色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比赛,探索线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加大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实行“新开课和开新课试讲”“督导专家和同行听课评教”“学期初、中、末教学检查”等一系列制度,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目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已建成省级一流线下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地球物理测井,以及地震勘探原理、测井方法原理、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重磁勘探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7部,獲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和行业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教师讲课比赛获国家级奖5项。为确保课程建设质量,我校还建立了“考核—评价—跟踪—反馈—改进”五过程教学质量全方位持续改进体系,从培养方案制订、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过程全方位监控出发,通过对教学各环节、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加强对改进情况的监控,进一步夯实教学质量监控运行体系。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建成了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教学团队;构建了由上岗培训制、助教制、课程组培养制和教学比赛制等组成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了“传帮带”机制,每年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出国访学,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要求教授给本科生授课,聘请企业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目前,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共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外聘院士1人、教授10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占比61.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2.3%,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教师占39.3%;此外,聘请了18名企业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导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已建成了一支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体教师紧紧围绕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秉承“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和“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教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育人水平。我校应用地球物理系党支部获陕西高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建设,该党支部于2021年荣获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更新专业实验教学设备,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近年来,新增了120道分布式地震仪、测井实验教学系统、探地雷达系统、64节点PC集群系统等实践教学设备,建成了“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重磁电勘探” 3支实习实践教学团队,同时还建立了巢湖、蓝田、米仓山、秦皇岛4個野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与中石油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和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长庆分院建立了2个联合实践教学基地,有力地支撑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与此同时,加大力度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建设,积极实施本科生英才计划、考研助推计划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科研训练、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深造结合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深化院士工作站建设以及与马来西亚石油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术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2018—2022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3项、“互联网+”项目14项,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100余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1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平均就业率为93.16%,自主创业率为4.0%,学生就业范围遍布全国。2022年,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考研升学率达52.0%,再创历史新高,考研升学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南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回顾多年来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历程,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为国家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地球物理勘探人才。自2006年以来,我校培养的毕业生超过85%从事石油和地矿行业,并逐渐成长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科研学者和管理干部,用人单位评价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目前,已涌现出一批以“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张波为代表的优秀校友。

六、结语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专业建设得好,有助于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自我校创办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以来,始终秉承“质量至上、学生第一”的理念,坚持以学科发展为重要依托,不遗余力地开展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持续发展,目前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专业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持续建设的系统工程。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我们将继往开来,在总结经验得失的基础上继续埋头苦干,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好,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蒋宗礼.积极迎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科学高效培养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22(6):4-7.

[2]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1).

[3] 唐纪良,曾冬梅,武波.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J].改革与战略,2007(11):149-151.

[4] 张群.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J].理工高教研究,2005(6):90-92.

[5] 韩筠.以在线课程为重要抓手,促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19(18):26-28.

[6] 李昂.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专业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9,6(65):115-116.

[7] 胡金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人才、关键靠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 2020(19):4-6.

[8] 当好老师 做“大先生”:写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EB/OL].(2019-09-10)[2023-01-10].https://www.gov.cn/xinwen/2019-09/10/content_5428677.htm.

[9] 谢火木,刘李春,钟杰,等.构建“一体四翼”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8):40-44.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48:20
加强党建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6:46:30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1:01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2:40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6:18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求知导刊(2016年23期)2016-09-29 19:48:23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大学教育(2016年1期)2016-01-19 06: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