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好?豆好?皆因人好

2023-10-13 12:08谢珺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阿发乐土平桥

谢珺

[设计说明]

此单元是部编版教材中典型的主题型单元,含括了表现各地风土人情及传统文化习俗的诗歌及散文。单元学习要求为:注意體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此单元中的每一个独立文本,从篇章结构到语言再到艺术表现手法,都能在学生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唤醒一些文本意识。

《社戏》作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出自通行版《呐喊》的最后一篇。《呐喊》最后三篇小说分别为《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均涉及童年的快乐,而《社戏》堪称其中圆满程度近于巅峰的收官之作。该文的预习导语中,一方面,涉及对单元主题——民俗的照应;另一方面,从文章尾段切入,表明此文教学不能止步于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和对童年生活的回顾,而应进行深度阅读,走至文本更深处。

对于已经接触过鲁迅多篇文章的八年级学生而言,在情感层面,他们离儿时尚未走远;在学养层面,也接触过短篇及整本书的小说,并对故事性强的文本兴致较高。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构建阅读逻辑闭环的能力有限,在知人论世、从整体视角透视文本思想层面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面对作为一篇教读课文的《社戏》,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赏析描写——感悟主题”的版块式小说教学模式中解读课文,以链式问题为抓手,审读、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观照自身,透过鲁迅的生命成长经历,对童年形成更深的理解,引发他们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教学目标]

1.感知平桥村村民的生活状态,理解当地淳朴良善的民风民俗。

2.立足儿童视角,深入品读小说文本语言,把握平桥村人物群像的精神气质。

3.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与作者留恋故土的心情,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的温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链式问题结构建立探究式的逻辑闭环,揣摩文章语言背后的人物内心世界(精神、情感、心理、性格)。

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往事的怀念;体味平桥村映射的理想故乡意味。

[教学过程]

导入语:他,总是以斗士的面目示人,用凌厉如冰霜的眼神看见民生疾苦,用冷酷似刀剑的文字揭露社会阴暗。但是,再尖刻犀利的人,内心也会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鲁迅先生鲜为人知的温情脉脉。

(一)为什么平桥村于“我”而言是“乐土”?“乐”在何处?

设计意图:平桥村之“乐”是本课的重点之一,由“乐土”一词,既能辐射“我”对故土的怀念、眷恋,也能含括童年乐事。因此,从“乐土”之句入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发散点,回顾小说情节,把握小说内容,感受平桥村自然、质朴、率真的生活;还能让学生看到贫穷偏僻的村庄也可以滋养出精神富足的生活状态,为学生后面理解平桥村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理想构建基础,从而成为整节课学生思维的起点。

师:说到“农村”“乡村”“村庄”这样的词,大家会想到什么?“贫穷”?“落后”?“物质条件匮乏”?“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对于农村,我们也许会有许多标签式的刻板印象。他们也许真实,也许只是想象,那我们今天一起透过文本,沉浸式体验一番一代文豪鲁迅的故乡。请问鲁迅先生的故乡在哪?

生:平桥村。

师:平桥村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生:“离海不远、极偏僻,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师:很好,这样的环境,听着就不太吸引人,那鲁迅心底的平桥村是什么?请用一个词形容。

生:“乐土”。

师:有点奇怪了哦!那么一个落后的小村庄,物质匮乏、交通不便,为什么在我看来是“乐土”?

生:因为“我”在那里可以得到优待。

师:不错,在平桥村,众人以“我”为中心,众星捧月,“我”肯定觉得很快乐。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生:“我”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师:这句话出自何处?

生:《诗经·小雅》。

师:很好,作为五经之一的《诗经》,潜藏着太多过去的故事。给大家补充一点小知识,《诗经》中这篇《斯干》其实和我们学习的《关雎》、《蒹葭》课不太一样,《斯干》中有强烈的男尊女卑的内容,里面是这样描述的——生了男孩要让他睡大床,让他玩弄白玉璋,因为儿子可能以后能够做君王;生了女儿要让她睡地上,让她把玩纺锤,每天围着锅台准备酒饭。看起来有同学露出了嫌弃的眼神,大家觉得为什么“我”当时学习这样的诗篇呀?

生:因为当时是封建教育。

师:对,所以,在平桥村,“我”远离了可能有些压抑的、封建的教育,能够回归纯洁、平等、自然的一方天地。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没有严格的尊卑次序,打了太公也不会冠上“犯上”的罪名;可以掘蚯蚓、钓河虾;有美丽的风景;有要好的玩伴……

师:正如大家所言,平桥村的生活有着说不清道不尽的乐子,这方给人自由的天地,这里让人快活的空气,可以说是理想的故乡生活的画卷。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老师自创的一首小诗,回顾一下平桥村何以成为“我”的乐土,好吗?

(屏显)

平桥村,乐在没有秩秩斯干的打搅,

平桥村,乐在没有嘈杂剧院的烦恼,

平桥村,乐在人人优待于我的快活,

平桥村,乐在掘蚯蚓钓河虾的玩闹。

平桥村,乐在看戏无望就有万能双喜来帮忙,

平桥村,乐在小伙伴们一齐陪我看戏划大船。

平桥村,乐在群山连绵蕴藻芬芳的来路,

平桥村,乐在月色朦胧偷觅豆香的归途

平桥村,是封建社会的桃花源,

平桥村,是我记忆里的乌托邦,

平桥村,是我重返童年的小摇篮,

平桥村,是我风霜半生的避风港……

师:好,就是这样一个平桥村,用自在、自由、自然酿造成了一方乐土,品完了小说首段的“乐土”之“乐”,接下来,我们再品另外一个字。我们常说,风头豹尾,结尾往往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我们一起读一读文章的结尾,看看哪个字让你印象深刻?

生:“好”字。

师:老师也觉得“好”字里面大有文章。我想问问大家:好的是什么呢?

生:戏好,豆好。

(二)那戏真的“好”看吗?那豆真的“好”吃吗?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在上一环节品读了小说开头,探访了平桥村之“乐”,此环节希望让学生借助小说结尾,品读内容两个重要部分——“戏”与“豆”的“好”。一方面,揣摩“我”最难忘的其实是“戏”与“豆”之外的东西,诸如景、诸如情、诸如人。另一方面,距离产生美,人往往会美化回忆。时隔多年,“我”难以忘怀的,是对当年、对儿时的一番情味,时间越久,回忆越美。

师:好,作者说那夜的戏和豆都很好。这看起来是一个论断,对吗?那老师想更详细地了解这一论断的依据和来源。请大家找找更加细致的理由,看看那戏真的“好”看吗?那豆真的“好”吃吗?

生1:戏不好看。一方面,“我”想看的角色没有出现。从“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且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中可以看出。另一方面,“我”最怕的老旦上台唱了太久,从“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叉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中可以看出。

生2:不知道豆好不好吃,文中没有描述豆的滋味,直说大家“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而且后面六一公公送来的豆,“我”吃了并不觉得好吃。

生3:不好吃,只用了盐去煮的豆子肯定没什么滋味。

师:这么看来,事实上,那夜的豆味道如何?

生:一般般。

师:既然戏根本不好看,豆也一般般,那么鲁迅是不是说谎了?肯定不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好”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豆是偷来的,当时的乐趣很好;是一起偷豆、吃豆的人好,是平桥村的乡土人情很好,“我”和一众小伙伴在一起的场面让人感觉很好。

师:千好万好,归根结底,为什么我们能读出这些好?(提示:小说是以什么视角和口吻叙述的?)

生:儿童的视角,所有的回忆来源于孩子的观察。

师:大家真的很机智呀!所有的美好,都是源于一双儿童观察世界的澄澈双眸,来源于一颗纯洁无瑕的赤子之心,来源于孩子的最可爱无邪的童年的语言表达!哪怕是最深沉最犀利最有战斗性的鲁迅,就因为以一双童眼看世界,用一颗童心悟生活,才写成了这样活泼纯净、温暖美好的文字。

师:之前有同学说,乐土乐在人、在玩伴身上:刚刚也有同学说,真正好的是平桥村的乡土人情,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平桥村的人。

(三)阿发为什么要让小伙伴偷自己家的豆?

设计意图:基于上一环节,学生会体会到,豆好吃是因为大家一起摘豆、煮豆,而且偷豆乐趣十足,所以好吃。因此,这一环节旨在延续上一环节的人情、人气,通过解构和重构人物形象,让学生看到,斟酌人物性格措辞的背后暗含的是对平桥村淳朴民风、无私人情的品悟。

师:阿发为什么会让小伙伴去偷自己家的豆呀?

生:因为他觉得自己家的豆大。“我”是客人,要给“我”最好的吃。

追问:那大家觉得,阿发无私吗?

生1:无私。

(如此,则提示:无私,指的是忘我、没有私心,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用“无私”这个词形容阿发合适吗?阿发考虑的是不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题?)

生2;不合适,阿发考虑的不是偷的豆是谁家的这个问题。他根本没斟酌,想的只是要用最好最大的豆招待“我”。考虑的只有豆子“大不大”,没有别人,也没有自己。

总结:很好,小说开头便写,“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说明客人没有你家我家的区别,同样,豆也没有你我的区别,在阿发眼里,没有你我的区隔,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斟酌,这就是一颗未曾收到世俗、世故规训的“童心”“赤子之心”。

可见,小伙伴们给了“我”最好的豆,也给了“我”最好的情、最纯洁的心。

好,我们在阿发身上看到了一片赤子之心,文中还有谁让你印象深刻?双喜?好。关于双喜呀,老师有一个疑惑——

(四)为什么外祖母和母亲能答应让村里半大的孩子带着“我”深夜划船去看戏?

设计意图:平桥村所有出场的人物,没有大篇幅的肖像描写,每个人物在鲁迅笔下仅占寥寥几笔,看似形象模糊,但整体感觉又十分具体可辨,他们的活动其实构成了一个整体。因为“我”的到来,小伙伴們便“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游戏”;因为“我”在看过戏的少年高高兴兴讲戏时默不开口,小伙伴就“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因为聪明的双喜有了看戏的提议,十几个少年便“立刻撺掇起来和我同去”。平桥村的少年们,善解人意又善于察言观色,将“我”的喜怒哀乐全然置诸心上,尽全力满足“我”的愿望。本环节延续上一环节的人物品析,继续让学生透过矛盾感知小说中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生1:因为“我”为不能看戏而不高兴,连东西也少吃了。(很好,说明外祖母真的很在乎我。)

生2:因为有船。(有船就放心自己的宝贝孙儿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出去了吗?)

生3:因为双喜打包票。

追问:为什么小孩打包票能让人信服?双喜是如何打包票的?

生4:“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很棒!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5:感叹号,说明双喜非常有担当!

生6:双喜很霸气,很自信,很有责任感的样子。

追问:大人担心的归根结底是什么问题?

生7:夜晚在水上的安全问题。

追问:如果有什么,就会有安全保障?(举例:如果你想和同学出去玩,家长不同意,这时候如果你读大学的哥哥也陪你一块去,家长会不会同意?为什么?)

生8:有大人,有靠谱的领导者,大人就容易放心。

师:对,这就是关键!就像为什么每一个未成年人需要有至少一位监护人去尽监管保护的责任一样。我们往前读一读,双喜是“在这迟疑之中”写包票的,别的孩子也因为没有靠谱的领导保驾护航而迟疑,双喜却不迟疑,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卓越的孩子王呀!而且还是个头脑清晰,特别为“我”考虑、想让“我”成功去看社戏的小大人!

文中还有谁让你印象深刻?六一公公。说到平桥村里的这个大人,老师又发现了一处矛盾,现在,我问问大家:

(五)为什么六一公公一见请客对象是“我”,态度就立刻转变?

设计意图:无论是平桥村孩子还是成人,都如同从桃花源中走出来似的,热情善良,淳朴好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那熟知劳作艰辛但得知豆是被偷来给“我”吃便不恼的六一公公,也与这些少年一起,构筑了平桥村温暖热情的人物群像。本环节旨在延续前两个环节品读的少年形象,继续品读平桥村的成人角色。

生:因为六一公公知道偷来的豆子是拿来请客的。

(很好,我们找两个同学,把第32-33段演一演。)

师:特别棒,前一个同学读出了六一公公对辛苦栽种的豆子被踏坏感到心疼,也读出了六一公公态度的大转变;后一个同学读出了双喜被揭穿罪行之后神气十足的诡辩。

当我说豆“很好”的时候,六一公公怎么回复我这寥寥两个字的回答的呀?

生:“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追问:品鉴豆子需不需要满腹经纶呀?比如修一门豆类品鉴课?

生:当然不用了!

师:那为什么六一公公这样表扬迅哥儿?

生:因为六一公公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淳朴的农民,没有文化才这样夸读过书的“我”,才这样认真地对待一个小孩敷衍的回答,才因为“我”的肯定而自豪。

师:对,这看似有些浮夸的表扬,对于这个朴实的农民而言,却是发自肺腑的褒奖。可见,无论是平桥村孩子还是成人,都如同从桃花源中走出来似的,热情善良,淳朴好客,这样的平桥村,这样的童年时光,怎能让人不怀念!

回看这个小村庄的人与事与物,我们会发现,戏是否好看、豆是否好吃真的那么重要吗?

生:不那么重要。因为那里的人特别良善美好,所以风景、吃食、活动都带上了一层滤镜,变得美好。

(六)你有没有一些像小说中“我“的美好童年回忆可以和大家分享呢?

设计意图:在和残酷现实作对比时,故乡、童年的美好图景更容易浮现在心间,成为自己行走人世间最温暖的一丝蕴藉。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们对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寻找能够治愈自己的温暖回忆,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负面情绪时,建立起疗愈内心的保护伞,学会坚强。

师:此情可待成追忆,当时只道是寻常。世间的很多东西,往往逝去了,我们才知晓它的美好。童年的美好,就是这样。即使坚强、倔强如鲁迅,回忆起童年时,也一改往日的斗士形象,落笔而成的,是清新的文字;内心流露的,是温暖的情怀,以至于我们透过《社戏》,能够有幸看见一个别样的鲁迅,能够有幸读到一番铮铮傲骨背后的柔情。平桥村那方乐土,阿发、双喜、六一公公……所有平桥村温暖良善的人,就像暗夜中的燈光一样,每当他孑然一身在夜色中无望地奔走时,都能给他些微的光亮和温暖,给他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谈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鲁迅想必就是如此。过去岁月中,哪怕是一丝丝的甜,也够历经沧桑的自己回味很多很多年。作家刘瑜曾说,“愿有很多人爱你,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老师今天想说,愿大家都能足够幸运,如果没有,希望大家能够在一段或几段美好中学会坚强!我们今天的平桥之旅就到这里结束,下课。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阿发乐土平桥
盈江 中国犀鸟的一片乐土
平桥豆腐羹,淮扬菜系的“扛鼎之作”
“天下第一菜”平桥豆腐
展演期间基本功考核
你人真好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一夜暴富
阿发
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中国,外资挂车企业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