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哲 随萌萌
师:今天,李老师教同学们读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有同学说,我们都九年级了,这是不是太小儿科了?哈哈,给李老师当学生可不轻松啊!
PPT:(课文)
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采,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舍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师:第一个任务就很锻炼思维,大家开动脑筋做做思维体操吧——
PPT: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发现、疑惑等……
师:比如,我感觉这里怪怪的,这里挺别扭,这里好像有问题。大家细细地把课文读三遍,找到越多越好。
[预设:问题①:第二段,“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这里“的样子”是多余的,弟弟看不到。]
杨羿佳:第二段“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我感觉“一本正经”怪怪的。
师:老师第一次读到这句话,也有同样的感觉。继续——
朱俊萱:位置问题?
张卓元:为何用“一本正经”,用“欢快”不好吗?
师:是呀,为什么不用“欢快”啊?联系后文来看呢?
张卓元:原来是要戏弄他的弟弟。
师:对啊。这样看来,问题不在“一本正经”。哪里怪怪的呢?
师:朱俊萱,刚才你说位置问题,你是想说——
朱俊萱:弟弟在我前面。
师:那又怎样?
师:提示一下,听觉、视觉,哪个怪怪的?
王思雨:弟弟在我前面看不见我,可我还要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
师:对啊,厉害!“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缩句就是“我……的样子”,“弟弟跑在我前面”,他看不到啊。那么,“的样子”不是多余的吗?这不就是问题吗?
师:鲁迅先生说——
PPT:“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
师:你们认为,课文中有没有可有可无的文字?细细地读课文第三段。
师:读出声来,这是个好办法。
[预设:问题②:第三段“中午回家的时候”“傍晚的时候”,两个“的时候”,多余。]
杨羿佳:“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改为花瓣和草地都是金色的。
师:这里有因果关系,不能合并。
杨羿佳:“中午回家的时候~傍晚的时候”,这两个“的时候”可有可无。
师:对啊!删掉后意思不变。
师:还是第三段,还有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没有?
[预设:问题③:“这是为什么呢”多余。]
杨羿佳:“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多余。
师:天啊!你真厉害!这句话确实多余。
[预设:问题④:“我来到草地上”应改为“我便来到草地”。]
师:删后读读——“草地又变绿了。我来到草地上”,什么感觉?
杨羿佳:内心独白没了。
师:语感上呢?你的直觉是什么?
王思雨:没有动机。
师:明明是有动机,为什么删后读着,好像没有动机了呢?
王思雨:缺少了内心独白,不知道“我”怎样想的。
师:删掉“这是为什么昵?”之后,话怎么说更顺畅呢?
杨羿佳:我才来到草地上。
师:加个“才”,你的语感很好,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王思雨:就。
师:好,老师想的也是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呢?
杨羿佳:我便来到草地上。
师:“便”,好得很啊!我们看,改前是“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改后是“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草地上”多顺啊!一个“便”字,便能代表“这是为什么呢?”一句话了。
师:这一处,除了文字上修改,形式上还有改法吗?
师:提示一下,比如,段落安排上……
王思雨:以“我便来到草地上”開头另起一段。
师:好!这个改法真有创意。
[预设:问题⑤:“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应改为“都合拢了”。]
师:细细地读课文第三段,还有什么问题吗?
杨羿佳:“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我觉得这一句可以删去。
师:你感觉这一句有问题,就已经很厉害了。这句话是不是多余呢?
师:可联系后文:“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王思雨:只发现了合拢,怎么知道张开?
师:王思雨好厉害!发现了合拢,其实就知道了蒲公英的花瓣会开合了。但是,话不能那样说。后句的“合拢”和前句的“张开、合上”不对应。怎么修改昵?
王思雨:去掉“张开”。
师:你改的后句,去掉“张开”,好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合上不能张开似的,所以后句没有问题。改前句,怎么改呢?
师:提示一下,蒲公英的花瓣,有的时间段张开,有的时间段合上,不能因为观察的时候合拢,就说它“是合拢的”。——怎么修改前句呢?
朱俊萱:蒲公英的花瓣正合拢着。
师:可以啊。而“是合拢的”把时态弄错了。还可以怎么改?
师:提示一下,完成式一般怎么表达?
杨羿佳:发现蒲公英的花瓣已经合拢了。
师:“了”,对!“已经”还可以换用什么字?
杨羿佳:全。
师:“全”也就是?
杨羿佳:都。
师:这才符合实际。老师想的也是这个字。改为“发现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这样就通了。当语感告诉你有问题的时候,往往真的有问题。
师:再读第三段,还有问题吗?
[预设:问题⑥:“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也”应改为“就”。]
师:前面杨羿佳说:“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改为花瓣和草地都是金色的。
师:老师说不能合并,这里有什么关系,还记得吗?
段恋:因果关系。
师:因果关系,能不能这样来表达呢?
杨羿佳: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因此草地也是金色的。
师:加“因此”,很好。还可以怎么改?
朱俊萱:就。
师:真厉害!“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这样就通了。
[预设:问题⑦:第三段尾句,两个分句不对应,前一个应改为“花朵张开时,露出了金色的花瓣,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
师:刚才我们只看了一个分句,我们再看整个句子。我们分行排列:“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有什么问题没有?
朱俊萱:感觉别扭。被什么包住?
师:花萼啊。
师:提示一下,注意中间的分号。两个分句应是结构上类似的句子。
杨羿佳:花朵合拢时,花萼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师:你修改了后一个分句。
师:前后两个分句,你觉得哪一个分句很别扭?
杨羿佳:前一个。
师:那我们就改前一个分句。
王思雨:花朵张开时,金色的花瓣展开来,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师:真厉害!方法就是,看看后一个分句是怎么写的,仿写造句,前一个分句就出来了。
师:王思雨,只有一点美中不足,就是有两个“开”字的重复。再想想,还有别的改法吗?
朱俊萱:花朵张开时,金色的花瓣绽放,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师:参照后一个分句中“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的意思,朱俊萱中间这句的句序可以这样:绽放出金色的花瓣。还可以怎么说?
杨羿佳:吐出了金色的花瓣。
王思雨:露出了金色的花瓣。
师:“露”,这是最恰当的一个字!很好!修改后的两个分句,我们还是分行排列:“花朵张开时,露出了金色的花瓣,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杨羿佳:顺了,顺了。
师:并列分句,一般讲究对应、对偶。原来那样说,是“失偶句”或“丧偶句”。
师:再细细地读课文第四段,有什么发现没有?
[预设:问题⑧:第四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句序颠倒了。]
师:第四段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提示一下,第三段说的是新发现,那么,承接的第四段首句该怎么说?
壬思雨:先说蒲公英。
师:对啊!这里句子的语序有问题,把顺序弄反了。应该这样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多么可爱的草地!”
师:还有问題吗?再细细地读课文第一、二段。
[预设:问题⑨:“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是蒲公英盛开的时候就有了绒毛了似的。]
师:蒲公英,就是苦苦丁,谁见过?
杨羿佳:大家应该都见过。
师:吹蒲公英的绒毛,谁玩过?
朱俊萱:我都把绒毛弄到杨羿佳头上过。
师:哈哈,如果没玩过,老师教你们玩。
师:某天,我发现楼下草地上的蒲公英怎么没有了?我以为是被人挖走了,但是,没有动土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仔细一找,蒲公英在啊,原来是花朵合上了。那个时候,还没读过课文的这篇文章。你有这个发现没有?
杨羿佳:有。
师:好啊!第一、二段,我们用缩句的办法来看——
PPT:“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
师:你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朱俊萱:有,没有绒毛怎么吹!
师:对啊。这里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蒲公英盛开的时候就有绒毛了似的,这可真是个大漏洞啊!
师:再把课文读一遍,你还有什么发现没有?
杨羿佳:课文末尾的“那时”是哪时?如果说是“我”去钓鱼发现有关蒲公英现象的那时,那么“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中的“我们”还是否成立?
从第三段的描写上看,从头到尾人称用的都是“我”并不是“我们”,所以谢廖沙并没有参与发现蒲公英习性的过程,而是直接通过“我”得到“答案”,因此谢廖沙就不会有和“我”一样的情感。那么末句中“我们”的“喜爱”并不相同,我自认为谢廖沙所喜爱的是与“我”一同游玩在蒲公英之中,而不是喜爱蒲公英这种有趣的习性。“我”呢,恰恰相反,“我”正是因为独自发现了蒲公英的神奇有趣之处,才在喜爱“玩耍”的基础上加了一份对蒲公英特有的情感——喜爱。
在我看来,谢廖沙对于蒲公英并不能称得上“最喜爱”这三个字,所以课文末句中的“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改成“我最喜爱的一种花”更合理一些。
师:说得真好啊,你的这段话惊到了我!我们来看作者原文。
PPT:原文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成熟的时候,这是我和我的兄弟最开心的日子。常常是这样,我们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狩猎——他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
“谢廖沙!”我一本正经地喊他,等他回过头来,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但是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就是一片草地。许许多多的蒲公英正在开放,这片草地就变成金黄色的了。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的时候,我返回家来,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我开始注意观察,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我便来到草地,找到一朵蒲公英。原来它的花瓣都合拢了。就像我们的手,手掌花朵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清晨,太阳升上来,我看到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因此,草地也就变成金色的了。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师:读了作者原文,再来说说我们发现的那些疑问吧。
师:课文疑问①:“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
杨羿佳:作者原文“我一本正经地喊他”,没毛病啊。
师:课文疑问②:“中午回家的时候~傍晚的时候”——
朱俊萱:作者原文“快到中午的时候~傍晚时草地又变绿了”,没毛病。
师:课文疑问③:“这是为什么呢”——
杨羿佳:作者原文无此句,没毛病。
师:这句话是编者加进去的。
师:课文疑问④:“我来到草地上”——
杨羿佳:作者原文“我便来到草地”,原文就是“便”。
师:我们的修改用的“便”字,正是作者原文用字!同学们真厉害!
师:课文疑问⑤:“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杨羿佳:作者原文“发现蒲公英的花瓣都合拢了”,没毛病。
师:我们修改用的字,和作者原文一字不差!
师:课文疑问⑥⑦:“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杨羿佳:作者原文:“就像我们的手,手掌花朵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包住了。”投毛病。
师:课文疑问⑧:“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王思雨:作者原文无此句,没毛病。
师:课文疑问⑨:“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
杨羿佳:作者原文“蒲公英成熟的时候,……”没毛病。
PPT:读了作者原文,对照课文,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杨羿佳:课文被改得有些地方不合理。
師:举例来说。我们看这一处:
PPT:
原文:“我便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假装打呵欠似的也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课文:“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师:原文中间还有一句,“于是他也开始窥伺我”,这表明两个人互相吹绒毛的动作,是连续发生的吗?
王思雨:不是。
师:对啊,这更切合情理。而课文呢?
杨羿佳:就好像哥哥刚吹完弟弟就往回吹。
师:对,给人这样的感觉。
师:我们比较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
PPT:
原文结尾:“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的一种。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课文结尾:“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杨羿佳:只是因为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就成为“最”喜爱了吗?这未免太单调了吧。而原文则是表明了喜爱的原因,因为它和我们孩子们一起睡觉,也和我们一起起床。
师:原文尾段的最后一句多有情趣啊!这堂课,我们对教材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是极富勇气的!事实证明,我们都是优秀的学生,我们都是民间编审、民间高手。下课。
[作者单位:(李明哲)山东省鱼台县教研中心;(随萌萌)山东省鱼台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