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芷莹 吴丽娜 谭雪莹
导读:家庭在早期阅读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推动他们的全面综合发展,家长应使用科学的共读策略开展绘本阅读。
阅读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石,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早期阅读材料以图画书为主,幼儿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对书中的信息进行情境识别、联想、推测和整合。由此可见,培养阅读习惯、增强阅读兴趣对幼儿发展尤为重要。家长如果能把握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可为幼儿未来学习夯实基础。
一、亲子共读的重要性
亲子共读指的是家长和幼儿在家庭中一起阅读图画故事的阅读活动。共读是幼儿、成人和书籍三者相互影响并形成的社会互动。在这种社会性互动中,图画书引起成人和幼儿间的交流,为幼儿搭建学习和发展的桥梁。优质的亲子阅读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关键。
如今许多家长意识到阅读对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但他们会通过购买书本、下载音频或阅读软件让幼儿自己阅读,没有真切陪伴幼儿阅读,导致幼儿阅读习惯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同时难以及时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在有效的亲子阅读环境下,幼儿可以真实地看到、听到绘本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敢于表达自我,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这一过程中亲子互动乐趣是无可替代的,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成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成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倡导成人在生活中通过阅读图书等多种方法逐渐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和书写的技能。
综上所述,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幼儿共读绘本,对幼儿阅读能力培养必不可少。
二、亲子共读选书方法与技巧
亲子共读如此重要,家长应如何与幼儿共读绘本,有效引导幼儿呢?首先选书需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阅读发展阶段分为翻书期、图片期、故事期、文字期,应根据每个阶段幼儿阅读发展特征和需求及个体发展的差異性,筛选适宜的绘本共读。
(一)翻书期
翻书期是幼儿对书有概念的萌芽阶段。阅读开始时间一般为6个月左右,家长应坚持每天共读一段时间,培养幼儿对书的兴趣。家长可以挑选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书籍,或具有交互性的书籍,坚固、耐撕扯、安全、无毒,如布艺书、玩偶书、触摸书、洗澡书、有声书,促进幼儿视觉、听觉和触觉发展。
(二)图片期
在图片期,幼儿会优先挑选他们认为有趣的画面,观察和故事不太相关的内容,此时已经跃进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家长应选择色彩鲜艳、画面立体感强的绘本,帮助幼儿指物命名、丰富形容、延展口语,如立体书、机关书、抽拉书、行为习惯类、情感启蒙类等,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细节。
(三)故事期
这是幼儿认知能力综合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待发音,词汇量可能飞跃式增长。家长可以选择有明显故事情节的绘本,或遵循幼儿的兴趣,鼓励其讨论思考对故事与角色的理解。情绪引导类、性格社交类、认知成长类、游戏启智类绘本都能激发幼儿表达阅读体验,享受阅读乐趣。
(四)文字期
到了文字期,除了图画,幼儿开始关注故事内容,对文字产生好奇,主动积极地认读文字。家长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半图半文的桥梁书、过渡书,如童话类、科普类、故事类等,提供丰富多元的书籍,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绘本种类繁多,该如何挑选优质绘本呢?可根据获奖情况做选择(顺序不分先后)。
三、亲子共读策略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绘本拿到手,应该怎样跟孩子读呢?有效的亲子共读需要策略。
(一)注意细节,启发幼儿理解内容
绘本的基本结构包括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等,可以促使幼儿对出版物的概念产生更深的了解,从整理上理解绘本内容。亲子共读应从封面文字和图片内容、基本结构入手。画面细节经过精心设计,需要读者进一步探究和细细体味,或推进故事发展,或凸显主人公特点,或延伸拓展剧情。对绘本中的细节予以重视,有助于发掘故事包含的情感,举例如下。
《鸭子骑车记》的前后环衬对称,彩色的飘带迎风飘动,没有描述性文字,却透露着细节,揭示了活力、活泼、欢快的基调。
阅读侦探游戏绘本《神探狗汪汪》时,幼儿可以在浏览故事的同时,根据图片线索寻找人物,注意每个细节,与作品互动。例如,拿着豆子的犀牛阿姨说:“小鸭子吗?啊!我想起来了,小鸭子跟我说了几句话后,就和一个鼻子上有片叶子的孩子一起玩。”幼儿通过阅读获得了一定的信息。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对图画进行观察,找出“鼻子上有片叶子的孩子”的线索,用故事对视觉辨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二)绘本共读提问技巧
巧妙的提问能引导幼儿对绘本内容展开思考,帮助幼儿内化从绘本中获得的信息。
1.提出关键的问题,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家长提问应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如针对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请幼儿阅读画面并提出问题:“你觉得哪里最有趣?虎斑猫是一只怎样的猫?你觉得猫跟着谁最开心?为什么?”通过问题让幼儿与绘本充分互动,围绕虎斑猫做回自己的情节展开推测和讨论,探讨悬疑点,找到故事结局。
2.注重提问的开放性,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家长在亲子共读时需要注意提问的开放性,可以遮挡部分图片或不着急往后讲,避免幼儿思维被局限,出现单一的回答。“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家长在讲故事过程中,需要给幼儿停顿思考的时间,让其有更多想象和发挥空间,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可能性。
3.注重亲子对话,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亲子共读过程中,既要向幼儿提问,也要给予幼儿提问机会。家长如果能接住幼儿的问题并在关键处追问,就能抓住教育契机,从对话中准确捕捉教育信息,及时反馈幼儿的困惑。例如,阅读绘本《野兽国》时,家长可以提问:“抵达野兽国后,迈克斯是怎么样的?他做了哪些你认为……的事呢?”幼儿回答后,还可以追问:“迈克斯为什么要去野兽国呢?如果他不去还可以怎么做呀?”有倾向性地让幼儿逐渐加深自己的看法,进一步阐述观点。对话式的亲子阅读方式将更多机会和空间留给幼儿思考,对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非常有效。
(三)提供丰富阅读指导方法
绘本共读时,家长可结合内容引入相关游戏互动,提高亲子互动的趣味性。如在绘本《一秒一分一世界》中,家长可以提供秒表计时,让幼儿感受时间的长度,或结合生活中的事情讨论“扣一颗纽扣需要多久呢?”“这首歌有多长时间呢?”等问题。同时,可以运用图表引导幼儿记录每件事情的用时,启发幼儿分析图表数据,让幼儿在互动游戏中获得直接感知的亲身体验。
针对绘本《看不见》,家长可以在阅读前引入“蒙眼猜一猜”或“蒙眼走路”等游戏,围绕盲人“看不见”的特点展开活动。幼儿在平时生活中没有这类体验,以游戏的方式体验盲人的生活能引导他们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四)重视共读后的延伸活动
角色扮演、艺术创作、情节创编、绘制小册子等都是很好的延伸活动。
1.角色扮演鼓励幼儿回顾重述故事,体验扮演角色的情感
閱读绘本《小鱼散步》后,家长可以让幼儿根据内容扮演小鱼,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的想象更清晰,丰富情感体验,在日常多鼓励幼儿发现身边事物,尝试记录趣事,从绘本延伸到生活,扩阔想象空间和视野。
2.结合艺术创作,提升幼儿对绘本的创意表达
阅读《我的连衣裙》后,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探索不一样的连衣裙,提供多种低结构材料或收集自然材料,让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连衣裙,激发多角度思考和想象,提升创造力和艺术审美水平。
3.创编故事,开掘幼儿对绘本的视野
绘本《跑跑镇》是一本富有创造性与趣味性的书,随着哒哒哒的脚步,两件不相干的事物快速奔跑,碰撞后成为“新”的事物。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加入生活中的新角色或物品,随后展开联想,两种或三种事物碰撞后会变成什么“新”事物呢?鼓励幼儿创造出更具新意的故事。
4.自绘故事小册子,培养表征能力
在阅读绘本《小情绪大情感》时,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情绪日志,记录每天的心情状态和情绪产生的原因,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运用颜色、符号、绘画等方式表征记录情绪状态和来源,在旁文字辅助记录幼儿的对话或想法。
四、其他支持策略
(一)提供环境
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幼儿阅读持久性的首要条件。在设置阅读区角时,家长可选择光源充足的位置,铺上垫子和靠枕,调整书籍摆放高度,让幼儿随手拿取。此外,家庭阅读氛围与成人的行为习惯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家长需要发挥带头作用,与幼儿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二)共读时间
家长应合理安排共读时间,将其规划在固定的早晨或睡前时间。阅读时,应根据各年龄段幼儿专注力时间、兴趣和关注点的差异适当调整时长。对刚开始亲子阅读的幼儿来说,他们可能不能理解绘本内容,兴趣容易转移。这时不需要强迫幼儿继续阅读,以免幼儿产生抵触心理,只需坚持每天固定时间进行阅读,待幼儿阅读习惯逐渐形成后,逐渐延长阅读时间。
(三)善于倾听
当幼儿分享阅读观点时,家长要乐于倾听,及时了解幼儿的想法,发现幼儿潜在的发展需求,思考下一步应如何推进。在探讨问题时,需要给幼儿试错的机会,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向幼儿表达想法,激发幼儿表达欲望。
五、结语
亲子阅读是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高效的亲子阅读可以提升幼儿听觉、视觉、语言、认知、情绪等方面的能力,还能对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亲子感情和家庭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