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伊娜,姚光琳,任会勤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18)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一种在短时间内突发的严重疾病,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冲击。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疾病的突发性、严重性以及治疗所需要的限制与要求,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减弱。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特点,与其建立密切联系,增强患者康复信心[1]。结构式心理干预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认知重构、行为疗法对患者心理和行为进行干预。但王素萍等[2]研究显示,仅采取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较长者而言存在一定局限性,家属作为了解患者个性、疾病和压力的角色,需要同时参与护理工作,使患者感到被关注和重视。2020年6月1日~2022年7月1日,我们对51例行介入术治疗的AMI患者实施结构式心理干预同步家属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102例行介入术治疗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首次发病者;②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者;③认知功能正常者;④年龄>18岁者。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者;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者;③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6~72(52.36±4.74)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2例,Ⅲ级19例。对照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45~72(52.27±4.80)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5例,Ⅲ级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①术前准备: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电图、影像、血生化检查等。同时,对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血管造影前准备,如禁食、排便、止血等。②术中护理:在介入术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另外,护士注意防止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发生血栓。③术后护理:一般AMI介入术后患者至少需要留院观察24 h,并对其进行多方位的监测和干预,因此,护士需保证患者充分卧床休息、饮食清淡,按照医嘱用药和定时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1.2.2 观察组 实施结构式心理干预同步家属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①干预小组:将心血管科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1名)、精神科医生(1名)、心理医师(1名)、护士长(1名)及护士(8名)纳入干预小组,由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担任组长,组织组员参与讨论和培训,确定干预目标和内容。②分工内容:心血管科医生与康复治疗师共同评估患者病情,指导康复方案制订和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观察等方式,精神科医生与心理治疗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护士长根据方案对病区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AMI和介入术治疗、护理流程、结构式心理干预知识、家属沟通技巧等。③干预实施:a.认知重构。由责任护士实施护理行为,在8:00~9:00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缓解其恐惧、焦虑心理。b.行为疗法。根据个性化心理状态制订干预方案,地点为病房,保持室内清洁、安静,遵医嘱用药、饮食及合理运动。对情绪焦虑者可以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干预时间30~60 min。c.家庭疗法。家属在旁共同接受健康教育,此外,家属和护士共同确定护理时间段,配合指导患者用药和饮食。在护理期间若家属存在疑惑,采用即时通信的方式与护士进行联络。小组建立微信群,由责任护士负责每周2~3次安排健康内容推送和在线答疑,解答家属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确保家属理解AMI及介入术相关知识和护理要点。④随访和反馈:患者及家属对实施计划进行回顾,出院后继续由家属陪同照料,至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评估,获取各项复查指标。
1.3 评价指标 ①遵医行为:参考Morisky依从性量表[3]设计遵医行为评定问卷,评估干预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主要包括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戒烟酒,各维度由5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照知晓和不知晓判定。②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每个条目按照0~4分计分,总分17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强。③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其中SAS由20个条目组成,按照1~4分计分,总分≥50分表示存在焦虑;SDS由20个条目组成,按照1~4分计分,总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④心血管事件:记录两组出院后3个月内有无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再狭窄心血管事件。
2.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2.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目前,AMI是临床常见慢性病,患病数量大、致死率较高,通常采取介入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面临身体、生活多方面挑战,可能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自身身体和情绪状态的关注和调节,导致遵医行为较差,康复质量有限。
结构式心理干预通过确定干预目标和内容、临床评估、个性化干预方案、计划实施和调整、后续支持和跟踪反馈等一系列流程,对患者的认知结构和行为进行积极干预[6-7]。在高龄产妇抑郁群体中康复计划中加入结构式心理干预,有效缓解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另外,该心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外耳再造术患者治疗依从性。但AMI是一种慢性疾病,后续康复期较长,单独采取心理干预的优势有限。王晓萌等[8]在研究中发现,未经过集体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其愿意复诊率、心理辅导重视程度、疾病掌握程度均低于同期接受健康教育家属。程素霞等[9]研究显示,家属同步接受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从医院、家庭角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合以往研究结果来看,采取系统性的心理干预,同时辅以家属健康教育,对重症或慢性疾病患者康复质量产生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戒烟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在AMI介入术护理中,结构式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10]。而家属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轻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帮助家属更好地理解患者。从本研究实施计划来看,结构式心理干预主要在于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过程。同时,慢性疾病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长期支持[11]。家属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治疗方案、药物使用和注意事项等。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利用线下合作、线上教育等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多维度支持网络和交流渠道,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能力。
从心理维度分析,AMI是一种较严重的慢性疾病,易引起患者和家属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结构式心理干预协同家属健康教育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帮助患者和家属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减轻心理负担。从康复结果看,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理护理联合家属教育方案可以从整体上改善患者康复质量。本研究尚未对患者院外护理质量和长期康复效果进行分析,需要进一步探究中长期影响效果。
综上所述,将结构式心理干预同步家属健康教育应用在AMI介入术患者中,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遵医行为,缓解其负性情绪,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