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酸枣仁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观察※

2023-10-12 11:51李子颢李晟尧郝雨昂郭柏村陈新旺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17期
关键词:酸枣仁低剂量证候

李子颢,李晟尧,郝雨昂,郭柏村,王 辉,陈新旺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等方面的不足。患者的睡眠质量低下,轻者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或醒后再难入睡,重者彻夜不寐,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老年人长期睡眠不足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进而诱发多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1-2]。目前,我国老年人失眠率达74.1%,部分患者需长期使用安眠药助眠[3]。中医认为,年老体衰为老年人失眠的主要病因,心、肝、胆为主要病位,肝血不足为主要证型,治当以养血柔肝为主[4-5]。酸枣仁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其耐药性、成瘾性、戒断性相对较少,更适合老年患者[6]。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酸枣仁的用量为10~15 g[7]。本研究主要对比高、低剂量酸枣仁治疗老年失眠的疗效差异,以期为单味酸枣仁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治疗的36例老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酸枣仁高剂量组、酸枣仁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男7 例,女5 例;平均年龄(65.92±4.46)岁;平均病程(4.46±1.14)年。酸枣仁高剂量组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65.50±4.82)岁;平均病程(4.50±1.24)年。酸枣仁低剂量组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6.67±5.77)岁;平均病程(4.63±1.23)年。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伦理要求[8]。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失眠症状: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状态,醒后自觉睡眠时间不足。日间功能状态:易疲惫或精神萎靡,记忆力衰退或难以集中注意力,工作积极性减退,对自己的睡眠状况不满。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出现3 次,失眠症状及相关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9]。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老年失眠肝血不足证的辨证标准。主症:难以入眠且易醒,醒后再难入睡;次症:头晕,头痛,多梦,面色淡白,少气懒言,心神不宁,心悸,健忘,潮热,盗汗;舌脉象:舌质红或淡,脉沉细[10-11]。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者;年龄60~80岁;病程1~10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7分;无意识障碍、智力受损等情况,不影响问卷评分;对本研究知情,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能够配合完成本研究。

1.4 排除标准 同时接受其他治疗方法治疗者;有长期酗酒或药物滥用史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高剂量组 采用高剂量单味炒酸枣仁治疗,用量为15 g,以沸水500 m L 冲泡30 min,分中、晚两次服用,每次200 m L,7 d为1个疗程,持续服用两个疗程。

2.2 低剂量组 采用低剂量单味炒酸枣仁治疗,用量为9 g,服用方法、疗程同高剂量组。

2.3 对照组 不进行药物或其他治疗,嘱患者入睡前避免剧烈运动,睡前6 h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督促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态,控制午睡时间不超过1 h,持续干预14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PSQI评分。选择PSQI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6个项目评估睡眠质量,各项目评分计0~3分,总分为0~18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低。②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SDS由20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包含很少、有时、经常和总是4 个等级,分别计1、2、3、4分,其中7、9、12、15、17题为反序计分,总分为20~80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重。③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SAS由20个问题组成,计分方式与SDS相同,其中5、8、12、16、19题为反序计分,总分为20~80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重。④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中医肝血不足型失眠评分标准,将主症分为4个等级,按照0、2、4、6计分,次症分为4个等级,按照0、1、2、3计分,总积分为0~39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11]。⑤不良反应。

3.2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PSQI评分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拟定疗效评定标准。PSQI减分率=(治疗前PSQI评分-治疗后PSQI评分)/治疗前PSQI评分×100%。临床治愈:实际睡眠时长在6 h以上,PSQI减分率≥90%,醒后精力充沛;显效:实际睡眠时长增加3 h及以上,睡眠质量自觉明显提高,PSQI减分率为50%~89%;有效:实际睡眠时长增加少于3 h,睡眠质量自觉提高,PSQI减分率为20%~49%;无效:睡眠质量未改善,或睡眠质量稍有改善,PSQI减分率<2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分,±s)

表1 3组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高剂量组12 13.08±2.27 8.41±2.02△▲低剂量组12 13.00±2.13 8.42±2.11△▲对照组12 11.42±1.44 10.83±1.70

(2)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SDS评分比较,以及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2 3组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高剂量组12 41.83±4.24 33.08±3.63△▲低剂量组12 41.92±4.01 35.75±4.03△对照组12 38.08±4.08 38.08±3.68

(3)SAS评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3 3组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高剂量组12 36.08±5.09 29.58±4.64△▲低剂量组12 37.00±5.51 28.67±3.85△▲对照组12 35.17±5.64 34.83±5.37

(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4 3组老年失眠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低剂量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高剂量组12 24.17±3.93 16.75±2.60△*▲低剂量组12 24.00±3.98 20.00±3.36△▲对照组12 23.00±3.21 22.50±2.91

(5)临床疗效比较 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75.0%(9/12),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为41.7%(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1/12)。高剂量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3组患者老年失眠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6)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低剂量组有1例患者第2次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感、轻度恶心,无呕吐,随后服用过程中患者未再出现不适反应。高剂量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4 讨论

据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12]。目前对于失眠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综合治疗和药物治疗[13]。短、中效苯二氮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仍为首选治疗药物,但普遍存在成瘾性和戒断症状[14],且苯二氮类药物会增加老年人发生认知障碍、骨折、跌倒的风险[15]。

酸枣仁用于治疗失眠的记载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对先秦至清代著名医家治疗失眠的309条方剂用药规律的分析显示,酸枣仁出现的频数为101次,常与人参、远志、茯神组成药对[16-17]。《本草纲目》使用酸枣仁治疗失眠的验方中包括使用单味酸枣仁的记载。行为学实验证明,酸枣仁皂苷A 具有显著的中枢抑制作用[18]。药理学研究表明,酸枣仁中的皂苷、黄酮、生物碱与脂肪酸等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多种神经递质,在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共同调控下,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19-21]。目前有关单味酸枣仁改善失眠的动物实验已广泛开展[22-23],但关于其治疗老年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剂量的研究尚且不足,故开展本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可降低PSQI、SDS、S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高剂量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P<0.05),说明单味酸枣仁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伴随的抑郁、焦虑问题。此外,本研究体现了高、低剂量单味酸枣仁在改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的差异性,但现有单行的临床研究资料有限,且本研究纳入患者的样本量较少,患者的睡眠环境对睡眠质量可能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酸枣仁低剂量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酸枣仁:失眠嗜睡均可调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归脾汤与酸枣仁汤合用治疗抑郁症25例疗效观察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