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策略探析

2023-10-12 13:00李玉霞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旅游业传统文化内涵

李玉霞

[ 关键词] 传统文化;旅游业;内涵

一、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需求

旅游业是指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游览服务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方式来提供食、住、行、游、娱、购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文化需求,从概念上来讲,旅游本身就具有文化和经济这两种特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能让人们精神放松、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旅游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除了满足人民基本生活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外,旅游业还能促进社会产品的合理分配,并不断创造出新需求。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范围内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战略性、支柱性和综合性的产业。作为一种综合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问题,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各个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加快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此,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近年,我国旅游业逐渐走出停摆期,迎来了全面复苏的阶段。202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的位置,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毫无疑问,旅游业是扩大内需极其重要的领域,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能够在促进社会消费增长、扩大就业容量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2023 年第一季度的旅游数据喜人。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2023 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达12.16 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86 亿,同比增长4.5%,虽然该数据低于2019 年的同期水平,但整体已经恢复至2019 年第一季度的68.4%,国内旅游总人次达2020 年以来最多,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实现了“双增长”,收入同比增幅大于人次增幅,旅游市场整体趋势乐观,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旅游业在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特别是中华民族拥有5 000 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去探索更多的可能,让我国的旅游业保持其独一无二的魅力,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姿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向前,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经过5 000 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了反映我们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儒家学说、道家道教、中国佛教、诗歌歌赋、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传统音乐戏曲、古代舞蹈、武术、建筑园林、衣冠服饰、美食名饮和中国民俗等,包罗万象。这些传统文化内容高度体现了中华传统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但是在现代化、科技化的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国家从宏观层面出台了加强传统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为各行各业融入传统文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此外, 文化和旅游部在2021 年5 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国人树立文化自信、国家实现文化强国。推动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一方面,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带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提供活力的市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普及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入能够拓宽传统文化的产业链,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宣传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融入也拓宽了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旅游产业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在旅游景点打造特色文化主题餐厅、酒店和相关娱乐设施,提升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传统文化的融入赋予旅游产业新的活力与特色,增加了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本身具有文化属性,如果能更好地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形成丰富多样的文旅线路和文旅产品,传统文化能够以生动的方式得以传承,旅游景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底蕴能得以增强,双方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下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一项紧迫而复杂的难题,须探寻出一个“以文促旅、以旅养文”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三、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保持理念创新,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要做到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首先需要的是理念上的革新。虽然旅游业本身具有文化性的特征,但这与新时期要求不同,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业的目标实现既需要有深度融合的理念,又需要有协同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旅游经济的发展固然重要,但环境保护和安全体系也应得到保障,协同性和可持续性不能被忽略。如果没有创新的理念,就不能在融合的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也无法把握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旅游业从业人员需要有能力对输出的文化进行筛选,能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融入景点,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的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的全过程。只有选择典型的传统文化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文化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和共鸣,让人们通过旅游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如果盲目规划、任意发展,只会适得其反,融合的效果无法发挥出来。

而要保持持续的创新理念,就需要重视人才队伍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保持旅游從业人员的能力提升。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需要建立一支专业性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高校在旅游专业课程建设中要提高传统文化、民俗和历史课程的比例,旅游业在招聘方面也要注意从高校和社会吸纳具有多种专业背景的人才,这些人才既要精通旅游行业,又要会管理、懂历史。旅游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新的挑战和难题,这需要专业的人才详细规划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让旅游业的发展更为持久。因此,旅游业要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增加人才储备,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二)提升公共服务,建设数字化平台

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还需要在公共服务和数字化平台方面下功夫。公共服务中的公益服务、个性化服务及附加服务都需要与时俱进,融入文化因素,把旅游业的人文关怀工作落到实处。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相关部门需要在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有效调度,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融入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发挥公共设施基础性服务的作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需要在个性化服务和附加服务上要考虑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通过网络平台和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的开发建设,为旅游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服务,从而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感和认可度,打造全新的旅游经济发展蓝图。

在数字化来临的时代,旅游业从业人员也需要转换思维,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辅助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保证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之上,需要建立开放的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通过提升数字化水平,用高科技来助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便捷地处理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难点和痛点,游客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第一时间了解旅游景区的发展近况,收集相关的信息,如基础信息、推荐景点、线上购票、优惠政策等。通过聚焦智慧服务,着力打造和提升智慧景区,用数字化水平赋能文化资源,推动景区的文化创意表达。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让传统文化与现实场景交融叠加,丰富旅游资源的表达维度,让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让游客充分领略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后的魅力。通过新媒体,例如快手、抖音、小红书、公众号等时尚化、年轻化的宣传与营销渠道,进行精准推荐,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使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

(三)丰富表现形式,打造文旅品牌

自传统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理念推广以来,文化旅游产品之间的连贯性和互动性尚且不足,有时呈现出商业化、同质化的现象,难以满足旅游者与日俱增的高层次精神需求。因此,旅游业需要不断创新,丰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推出文旅新产品,打造文旅品牌。旅游业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起源、特性与价值内涵,全方位、多角度地结合当地特色,展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交叉融合及文旅产品的转化。在旅游者消费升级、个性化精神需求增多、消费者追求内涵的社会背景下,旅游业需要开发个性化、品质化、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创商品,以独具匠心的文化表达触动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各个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和市场特征,进行旅游市场定位和文旅产品定位,开发文化旅游一体化的特色产品。通过采取“旅游+ 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开发出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典型的案例有云南的原生态实景演出“印象丽江”、河南的唐宫盛宴舞蹈、西江苗寨的“西江模式”等。

通过丰富的文旅产品和多元的文旅融合业态,参与性、创新性强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能够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增强文化体验、满足研学需求,让游客尽享区域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例如在六朝古都南京,南京博物院开展“南博奇妙夜”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模式,通过灯光秀、精品特展、南都市集、手工技艺类非遗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夜游活动,让游客能在夜间巡馆探宝。通过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聚焦传统文化和新业态,打造新产品和精品线路,优化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提升旅游者的互动参与程度,为旅游业成为传统文化宣传与传播的平台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打造传统文化主题园区、特色文化街区、文化主题餐厅和文化主题住宿、会展节庆文化、特色文创商品等主题鲜明的特色文化区,多方位地吸引游客。针对旅游消费者观光、休闲体验和学习更高层次和更有内涵的需求,旅游业需要提升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和质量,全面提升文化產品的内涵建设,形成全面综合的文化产业链和独特的文旅品牌,构建多元融合与多业共生的大旅游产业,推动传统旅游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业的抗危机能力,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通过多种形式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增加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

四、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当前形势下,旅游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扩大内需和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新的历史使命促使我们要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全国各省市都极其重视旅游景点的开发和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为扩大旅游消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旅游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地特色,坚持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创新旅游消费场景,才能抓住新一轮的发展契机,进行旅游产业的改革与升级。在旅游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旅游业的内涵,积极构建“以文促旅、以旅养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悟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赋能国家软实力,并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旅游业传统文化内涵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