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倩
(中国艺术研究院 曲艺研究所,北京 100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大众审美意识的变迁,尤其是以网络为中心的融媒体格局的形成,网络成为中国曲艺创作、观演、传承、传播及评论等的重要阵地。网络曲艺评论对曲艺作品的创作、表演、传播等具有重要影响,值得重点关注。2021年8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一次全面部署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指导性文件”[1],对于网络文艺评论的功能和如何开展等,其有着清晰的表述:“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壮大评论队伍,加强中华美育教育和文艺评论人才梯队建设,重视网络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培养新时代文艺评论新力量”。为了准确传播曲艺艺术面貌,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评论环境,推进曲艺的繁荣发展,我们有必要对网络曲艺评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要对网络曲艺评论进行释义,首先需要对网络曲艺的概念进行释义。然而,至今没有专门的文章对网络曲艺作出相关界定。因此,我们姑且借用网络文艺的概念来解读网络曲艺。
网络文艺是伴随着网络而产生的各种文艺作品形态的统称。黄鸣奋曾提出“电脑文艺”[2]78-79的概念,可以说这是对网络文艺内涵的早期概括。王大胜在2007年撰文对网络文艺进行了解读:“网络文艺是继广播文艺、电视文艺之后的又一文艺传播样式。……网络文艺,以博客、播客、网络写手为主体,直接由百姓创作、百姓传播,从根本上回归并实现了大众对艺术的人本需求,真切地体现百姓的理想愿望、喜怒哀乐、情趣理念。”[3]24王大胜认为,网络文艺是一种百姓以各网络媒介为核心载体进行文艺作品创作与传播的行为。简单来说,网络文艺作品及现象是一种基于网络而产生的文艺实践的结果。
大部分涉及网络曲艺的文章,所讨论的还是传统曲艺文化如何借用网络实现更好的传播。那么,对比网络文艺的概念,再结合当下网络中曲艺的生存现状及生态体系,我们可以认为,网络曲艺应该包括两部分重要内容。其一是次生性网络曲艺作品,即在网络上传播的传统曲艺资源,包括网络上涉及各曲种历史及艺术特征、各类曲艺活动、各曲艺人物等信息的图文资料,上传至音视频网站的在不同场合表演的经典作品、新创作品视频以及曲艺纪录片等。其二是原生性网络曲艺作品,即基于网络思维创编的作品,包括各类以动漫形式演绎传统曲艺的作品,根据网络文艺生产、传播及受众审美等特点和规律而创作、剪辑的不同风格的短视频及直播活动等。不管是哪一类,海量的网络曲艺作品体现出使用经济便捷、观演交流开放互动等网络属性。
根据网络曲艺的范畴,我们如何界定网络曲艺评论的类型?网络曲艺评论由谁来发表,即评论者是何身份归属?笔者认为,网络曲艺评论是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网络曲艺所展开的评论,其有两种类型。一是专业曲艺评论,这类评论主要由文艺理论工作者,专业曲艺从业者、研究者等不同身份的评论者对当前线上线下的曲艺创演、人物、事件、现象及思潮而进行的评论,主要以中长篇文章的形式发表在网络上,或先发表于报刊而后转发于网络(包括在各报刊的新媒体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二是非专业曲艺评论,这类评论多由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即“文艺两新”)中的曲艺从业者或评论者以及作为非曲艺从业者的大众网友,针对网络中的曲艺节目、人物、事件、现象,依托网络平台所发表的评论。这些评论大多篇幅短小,形式可以是弹幕、视频或留言等(包括线下录制而后被完整上传于网络的音视频曲艺作品或图文链接中的弹幕,以及留言区中的留言、点赞等)。此种曲艺评论与纸媒的传统曲艺评论有着明显区别,其本质上是“在思维方式、价值体现、情感态度、表达手段上运用互联网思维所兴起的一种新的文艺评论样式”[4]。简单来说,网络曲艺评论至少包括两种形态:传统型专业曲艺评论和便签型“类专业”曲艺评论。而网络曲艺评论者的身份,则可分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者、职业曲艺创演从业者以及一般网友。
总的来说,网络曲艺评论是利用传统报刊和网站、短视频APP等网络平台对线上线下曲艺作品、人物、事件、现象及思潮开展的评论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5]网络曲艺评论的功能与文艺批评相类,一样需要对曲艺的创作、演出及传播等事件和现象进行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各类评论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评论,为大众的精神生活筛选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曲艺作品及艺术家。此外,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评论,能够为网络曲艺作品的创作、表演与传播等,提供专业借鉴、舆论监督,为其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其发挥审美价值的引领作用。2020年,从全国上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全国各地、各曲种的曲艺工作者就通过线下录制网络上传或直接在短视频APP软件中录制和发布其创编的作品。针对这样的现象及相关作品,广大曲艺评论者纷纷展开讨论,大量的转发便是观点和立场的表达,而转发的同时附加几句感想,更是网络曲艺评论的典型表现。《曲艺》杂志2020年第3期刊发的《自觉与担当:曲艺界救灾启示录》《文艺战“疫” 曲艺大有为》《新冠肺炎疫情下曲艺编创应对模式刍议》,《中国艺术报》上刊发的《抗疫曲艺创作,不能止步“小、快、灵”》《弘扬抗疫精神的创作与传播——2020年抗疫主题曲艺创作综述》等文章,均立足于曲艺的生存与发展、价值与功能、艺术与审美等,对“抗疫”作品的创作动机、表演及传播等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好作品予以褒奖,对动机不纯、思想低俗的作品进行批驳,及时有效地为网络曲艺的健康发展贡献了评论者的智慧。这体现出曲艺评论者对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注,凸显了网络曲艺评论对于曲艺发展及网络传播的深度在场。
融媒体语境下,面对网络曲艺的发展,网络曲艺评论自然不能失语,然而环顾当下的网络曲艺现状,对于那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网络曲艺评论还有所缺席。比如,网络上依然有大量错误的曲艺知识、不堪入目的曲艺表演及在不正确的创新观及价值观下创作的作品。一些曲艺“两新”本着增加流量和粉丝进而变现的目的,或将不同曲种的艺术特色进行肆意拼贴,如在某唱曲类曲种中随意加入其他曲种所用的伴奏乐器,或丑化自我,不顾作品的艺术质量及由此产生的不良效果。同时,对于一些新的网络曲艺现象或节目,如相声演员、鼓曲演员通过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及直播进行节目创作、演出等,我们的专业评论尚未予以充分关注,更多只是以弹幕或跟帖的形式进行短评。然而这样的评论往往因为数量众多,不仅被节目发布者忽略,网友们也少有耐心去翻阅,因此也就抹煞评论应有的价值。
另外,网络曲艺评论本身也良莠不齐、各有千秋。能够直指问题根本,有深度和见地,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措施的评论少之又少,往往是“情绪化、商业化、碎片化、绝对化和缺乏人文情怀和思想深度等言论”[6]以及“标题党”,在网络中大行其道。语言暴力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热心观众和爱好者,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盲目地参与某些曲艺名家相关话题的讨论,而这些讨论因为缺少客观和严谨而只能起到扰乱大众视听的负面作用。这些情况恰恰是网络曲艺评论生态不健全及高质量评论人才缺乏的具体表现。《曲艺》杂志曾对如何加强网络曲艺评论队伍建设及网络曲艺评论的作用进行阐述:“加大网上曲艺评论队伍建设,广泛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引导曲艺界热点焦点问题的舆论走向,确保主流声音通过主流渠道传递给主流人群,赢得广大曲艺界和曲艺受众的认同,打造良性互动的网络文艺舆论生态。”[7]1尽管不同身份的评论者也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曲艺的评论当中,但是,相对于网络曲艺发展对高质量评论的需求而言,我们的网络曲艺评论亟待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曲艺评论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也成了解决有价值的网络曲艺评论缺乏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曲艺发展生态的必要之举。
网络曲艺评论的繁荣,需要从评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评论人才专业素养提升及评论发表与传播平台拓展等多个层面着手。
完善、合理的机制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面对融媒体时代网络曲艺发展的现状,同样需要通过一个较为合理的机制对评论人才进行培养。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政策扶持和引领。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给予网络曲艺评论人才专门的扶持和指导,如2021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意见》就是如此。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针对各地网络曲艺的现状,出台相关文件及措施,对评论人才培养予以财力和政策上的扶持。2.奖励机制。针对线上和线下曲艺发展的热点问题和现象,及时利用多个网络平台组织发布微评、快评,并对优秀文章予以奖励。如“中国文艺评论”公众号从2020年开始推出的文艺微评系列活动以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等,对激励网络曲艺评论人才的成长、网络曲艺评论的繁荣均产生了积极意义。3.学校教育。艺术院校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在曲艺评论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随着曲艺学专业学科地位的提升,也应该将曲艺评论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这将为网络曲艺评论的繁荣及专业性提供保障。4.网络曲艺评论人才专项培训班。从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网络文艺特征、新媒体技术应用、网络传播知识、研究方法及评论文章写作等层面,通过培训来提升评论人才尤其是曲艺评论“两新”的综合素养,使其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具备互联网思维,提升“网感”,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能够进行以小见大的理性思考,敢于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弘扬真善美,维护良好的网络曲艺生态环境。5.提升网络“进场”能力。正如俞国娟所言:“网络文艺评论应紧盯市场前沿,开发评论和市场结合的新模式,善于在海量的网络文艺产品中,紧盯市场‘潜力股’。同时,也要打造网络文艺评论的市场品牌,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建立独具个性的市场品牌,通过指导创作、促进消费,赢得资本回报、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推动文艺评论走向繁荣,参与竞争,实现双赢。这是不同于前人的职业标准,也是网络文艺评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8]从事网络曲艺评论的评论者也需要具备网络“进场”能力,以推动网络曲艺评论的繁荣,充分发挥网络曲艺评论的价值。
不可否认,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对于文艺作品、事件和现象等的评论都需要参照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和美学的标准以及学科话语体系等因素。从事网络曲艺评论,专业和非专业评论者需要重视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曲艺理论和曲艺史等知识的学习与融会贯通,并加强对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民俗等文化知识的积累,以提升自身对作品、事件和思潮的充分理解,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学术立场,方能撰写出有理论高度、有思想深度的评论作品。
微博名为“老树画画”的国画博主刘树勇说:“处在人人都可以发言的时代,有时候一些正面的声音、理性的思考、严肃的书写很容易被淹没在漫天的错误里,经常会有沮丧感。网络文艺评论者要坚持独立的立场,这是底线,还要坚持自己的专业感。”[9]只有不断提升评论者的专业素养,网络曲艺评论的专业性才能有所保障。
因此,网络曲艺评论者还需要加强对曲种艺术本体的学习、对线上线下曲艺表演的观摩以及在大量感性经验基础上的专业曲艺研究。需要强调的是,专业的曲艺史论研究,能够为网络曲艺评论者提供历史的视野与智慧,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能够使他们准确把握融媒体中曲艺艺术的“常”与“变”及其本质。网络曲艺评论人才应该是曲艺艺术的内行,应该懂曲艺,熟悉曲艺作品的创作及表演特征,有长期丰富的观演经历,以及具备对曲艺热点事件的敏感性等,如此才能在面对演出和相关事件时,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对其中的优长和缺憾进行点评。如“第16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展播”中长子钢板书《一桩离婚案》,作品短小精炼,故事紧凑,男女主演的角色分配合理,唱腔设计上旋律优美动人,新型小乐队的编制使伴奏音乐繁简有度、层次分明,让人对这一曲种刮目相看。如果评论者对其伴奏音乐形式和配置不熟悉,就不能对作品的音乐特色做出准确判断。此外,对于网络曲艺的创演,无论何种身份的评论者,都需要主动观察,“从‘网生代’的情感体验出发,熟悉其思考和表达方式”[8],才能做出有理有据的网络曲艺评论。
曲艺爱好者或一般网友(社会各行业的从业者)发表于网络上的评论往往呈现出“思维活跃,观点鲜明”“不畏权威,敢于直言”“视域开阔,见解独到”“评论及时,沟通互动”等碎片化、自由化的特点,甚至“因为粉丝式的介入视角,其评论往往能更微观、更细节,或者说粉丝批评的粒感很细、很小但可能很深、很有爱”,[1]能够体现出文艺评论的价值。但是总体来说,这类评论大多以主观性、随意性的只言片语或吐槽为主,缺乏系统性、理论性,较难形成有效的网络意见,批评话语的力量也较弱。因此,需要学者及职业曲艺评论者的介入或引导,参与到非职业网络曲艺评论者活跃的场域——论坛、弹幕及短视频留言区的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引领作用,使粉丝或爱好者的网络曲艺评论在专业性和系统性等层面能够得到一定提升,也使广大网友及时得到艺术及审美层面上的意见参考,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
在引导的同时,职业评论者也要向非职业评论者学习,使学者式的评论能够在通俗性和生动性层面得到有益补充,正如夏烈所言:“将粉丝的感情热爱和学者的方法视野结合起来,这会让文艺评论的颗粒感更加体贴与精微,评论家可以在大格局和网络性之间灵活切用、游刃有余”[1]。无疑,良性的互动才能助力评论人才之间的交流及人才自身的不断成长,进而推动网络曲艺评论的向好发展。
网络曲艺评论的类型有批评、赏析等,多元化的文体是推动网络曲艺评论的有力推手。然而,要更好地发挥评论的效用,不仅需要高质量的评论,更需要提升评论话语的曝光率和传播度,这样才能激发评论者的积极性。除了《中国艺术报》《文艺报》《中国文艺评论》《艺术评论》等纸质报刊对于网络曲艺评论的刊发之外,网络媒介的传播渠道也需要进一步拓展。
“中国曲艺网”“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评弹网”“福建南音网”等各大主流网站,各地曲协、各级文化部门、各曲艺院团官方网站的文艺评论频道及微博、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均是网络曲艺评论发表的重要媒介,都有关于网络曲艺作品、现象及思潮等评论文章的刊载。如针对2021年文娱界诸多艺人失德现象及其在网络上的发酵,《曲艺》杂志、《中国艺术报》等均组织了相关栏目,对其进行评论,并通过网络媒体发布,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效应,对于曲艺界及其从业者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而抖音、快手等新兴短视频平台具有迅捷性、互动性等传播特点,能将文、图、视频等手段有机融合,更贴近网民的语言和审美接受习惯,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各类评论者对网络曲艺发展的关切和态度。如中国文联开设的《小艺有话说》《时评》《关注》等新媒体评论栏目,也能够成为网络曲艺评论发布和传播的平台。
总之,推动新时代网络曲艺的繁荣,需要各方力量加强和发挥融媒体在网络曲艺评论推广和宣传方面的积极作用。
网络曲艺评论是当下多元化曲艺评论生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繁荣的网络曲艺评论环境,是网络曲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网络曲艺评论的繁荣,离不开评论人才的培养和传播平台的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0]198总书记的话,体现了他对网络文艺评论工作的殷切期望,对评论工作如何更好开展及评论的功能等均有强调。对于融媒体时代网络曲艺评论的发展而言,也具有启发和指导性意义。我们讨论网络曲艺评论的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优势,使曲艺评论与曲艺创演形成有效互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的网络文艺发展生态及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最终推动中国曲艺事业的繁荣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由此而言,吾辈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