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史”融入高考三个维度看复习教学建议
——以2022 年高考山东卷第19 题为例

2023-10-11 18:48洪靖怡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2期
关键词:四史考查情境

洪靖怡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轮山校区)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 年4 月1 日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作了全党同志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指示,教育部要求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为重点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2022 年高考山东省思想政治学科试卷(以下简称山东卷)第19 题中出现了对“四史教育”的考查,通过对这一关注度较高的社会热点材料的选取,重在让学生在了解社会发展动向、明确国家方针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用所学理论去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本文基于试题考查的历史、理论、现实和价值四个维度,对山东卷第19 题的命题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为便于分析,再现真题如下:

19.(22 分)

真理的力量

◆铸魂培根

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先进分子带来了先进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用实践观点赋予了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内涵……找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中,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国人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同心圆。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迸发出强大活力。

(1)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守正创新

“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国古代经典《中庸》,讲的是顺应大本达道、尽心勉力笃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 年12 月8 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了工作的方法论:“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在2022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再次为我们未来干事创业指明了方法路径,要求我们“致广大而尽精微”。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分析说明“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古语对新时代青年干事创业的启示。(8 分)

◆继往开来

2021 年7 月1 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8 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 字左右。

一、关注试题考查的历史维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创新探索命题之“器”,建构立德树人之“道”。高考是检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探索命题的“器”(即形式)是为了建构立德树人的“道”(即理念)。思想政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四史”教育融入课程不仅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19 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在试题结构、试题难度等方面保持相对平稳,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基于“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引导考生坚定政治立场,聚焦立德树人。

(一)活化历史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向上向善。通过所给的情境材料进行分析,可知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党史问题背后的内在逻辑的掌握程度,并借此来考查学生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1)“◆铸魂培根”篇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背景素材,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背后所蕴藏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渗透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2)“◆守正创新”篇引用《中庸》中的经典名句,“致广大”而“尽精微”既包括了广大和精微的辩证法,又是为政和修身的方法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通过分析这一名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运用及启示,在为政过程中既要有“大棋盘”的眼光和胸怀,又要在具体工作中落地落实“每一颗棋子”,在修身过程中既要做到仰望星空同时又要脚踏实地。(3)“◆继往开来”篇的情境材料衔接“过往的奋斗路”和“前方的奋进路”,引导学生从开放性的角度围绕“继往”和“开来”两个角度撰写短评。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对历史教育资源的引用越来越与党和国家关心的热点话题紧密相关,这要求学生在习得必要的“四史”内容的同时,认同科学的史实并了解“四史”中健康的价值取向。

(二)巧设复杂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明理增信。情境创设丰富真实,形式较为灵活开放。近两年山东卷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选取热点话题的同时结合真实历史情境,通过设置不同的背景和任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解历史,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比2021 年山东卷以“四史”为背景素材的考题,2022 年山东卷在题量、题型上较为稳定、情境设计多方视角,任务设计多方维度。如主观题第19 题,分别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整体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铸魂培根”“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多层的情境材料的基础上以说明类、启示类、开放类等多维度形式设置任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题既强化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又强调对基础知识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融会贯通地使用,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标和教材,又注重提升考生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加强应用性考查,重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四史”情境融入教学,增强政治认同导向。首先,情境彰显政治站位,牢牢抓住核心纽带。在一轮复习教学情境的选择,要彰显“四史”教育的政治站位,以党的领导作为串起四个阶段的纽带,在厚重生动的“四史”教育素材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加深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其次,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情境作为在课堂评价中测试和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载体,应具有新颖性、简明性、真实性、劣构性等特点。例如,探寻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两个答案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次党章修改的意义等,在一轮复习的情境素材的问题挖掘中学生的政治认同将会悄然生成。

二、重视试题考查的理论维度,强化基础和综合相统一

以统编版教材为依托,密切联系考生实际。山东省是首批使用统编版教材的省份,本届考生首次完整地使用了统编版教材,其中包含四个必修模块以及三个选修模块。2022 年高考山东省思想政治学科试题,密切联系考生的学习实际,加强了对统编版教材的依托和体现。从考试内容上看,必修模块的内容密切关注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新成果。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上看,基础重点依然明确,部分选修内容的选择能够较好地与必修内容相衔接。命题更加注意能力性,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兼顾了知识性与生活性、思想性和价值性的内在关系。对推动统编版教材的使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对教学导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依据知识内在逻辑,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首先,在2023 年的福建卷首次完整考查统编版教材7 本书的要求下,在一轮复习中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具有客观必然性。7 本教材的丰富内容对照学期总20 周的教学时间和平均每周5~6 课时的教学要求,显然想在高三上学期完成一轮复习的任务较为艰巨,必须对复习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其次,一轮复习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具有现实可行性。例如,见之于“大单元”视域下的一轮复习。在复习实践中可以以“议题”为纽带,围绕核心大概念,对不同模块之间具有关联的知识进行整合。从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衔接上来看,大单元复习内容将会更加均衡,如《哲学与文化》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可以与《逻辑与思维》中的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相结合,《政治与法治》中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可以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的“国体与政体”“国家的结构形式”相结合。从必修模块自身的联系上来看,大单元的教学思路将会更加顺畅,如可以将必修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专题与必修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整合在一起复习,必修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与必修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起进行大单元教学。

(二)聚焦复习方式转变,构建有效复习课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一轮复习中应以打牢基础为基本着力点,以提升能力为基本目标。首先,学生作为复习课堂的主体,其对一轮复习中基础性和综合性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高度,关系到其复习的主动和投入程度,教师需不断引导学生沉入复习,用牢固的基础知识搭起进步的台阶。打牢基础需重视复习的全面性和知识的逻辑性。对考点复习需坚持“地毯式扫荡”,同时以“议题式”复习实践路径摸清知识逻辑的来龙去脉。例如,“议题式”的复习实践路径以必修四第三单元为例设置总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议题拆解为四个子议题“知其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晓当下——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晓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再者,提升能力作为一轮复习的基本目标不再只靠反复的做练习和讲解达成,还需坚持“小题”精做,在迁移应用提升复习实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这就要求所谓精做,一是将例题吃透讲透,二是通过改造将例题用透懂透。学生将经典题吃透讲透需将做题的思维过程可视化,首先对原题进行研讨,如分析题目对重点材料分析,对设问关键词提取,构思答案以思维框架图呈现解题思路,反思答案中可对参考答案进行补充或者寻找替代答案,甚至对答案中的不妥之处提出质疑。其次,如比较已做过的类型题,在比较异同中反思解题技巧以及弥补知识网的缺漏。学生将例题用透懂透需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如将选择题改为非选择题、将非选择题改造为选择题、将主观题的设问进行变式或是更换最新的试题情境,通过这些方式在备考过程中有效提高教学和备考实效。

三、注重试题考查的价值维度,落点教学提升价值底蕴

以“小”切口来看“大思政”,用“小”文本来见“大思想”。从“小”切口的选择上来看,所谓“小”是从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情景选择中来看大思政的价值底蕴,2022 年山东卷第19 题中第一问做了一个良好示范。其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点燃了伟大征途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精神火炬”作为情境设计问题,以形象思维考查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理解,让学生在中华民族精神的迁移中完成对试题的作答,具有间接性和丰富性。从“小”文本的选择上来看,所谓“小”是从短小精悍的引经据典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中去阐释、理解大思想的价值底蕴。例如,第19 题中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 年新年贺词中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建党百年大会上所说的中国“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以及以“矢”和“的”比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等。

(一)联系党史精神谱系,提升复习价值底蕴。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轮复习内容融入“四史”教育可以以党史精神谱系为“小切口”,讲好“四史”教育中的精神价值,让这些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精神指引与激励作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形成于党的百年实践,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瑰宝。教学内容繁多和教学内容紧凑之间的矛盾,使得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要想提高百年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一是可以通过讲授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逻辑主线与要旨,引导青少年课后积极自主学习。二是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参观或在课堂以云览形式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和博物馆,观看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通过鲜活的人物介绍、故事讲授、案例教学多措并举,教师在学生提供的情境中带领学生梳理谱系的逻辑主线和要旨,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让我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如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教学实践,可基于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解读,以党史精神谱系为小切口去认识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中国共产党”。通过回答“百年精神谱系是怎样炼成的”“如何将人民渡往幸福的彼岸”“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践行路径”三个重大问题,将百年大党精神谱系融入全过程教学,更好“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引导青少年“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二)细化文本表述方式,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细化文本的表述方式不仅有助于考生在做题中明细思路,从长远来看也有助于用专业的术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更是对学生理解、辨析、迁移教材知识点的一种考验。有鉴于此,在一轮复习的复习情境中、习题练习中、时政积累中凝练文本表述用语,为创设出能够评价和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情景载体做准备,确保评价导向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落点综合提升教学的价值底蕴:

首先,要关注时政要闻,凝练表述方式。文本表述要注重科学性、正确性和严谨性,可以从《人民日报》中的人民网评、人民三评、学习强国中的时评、习近平总书记主题发言等选取其中逻辑清晰、表述严谨、用语科学的文本作为情境创设。教师借助这些文本内容可引导学生从经典中回归教材中的文本、打通情境与教材联系、实现教材的融会贯通,真正地用表述方式的凝练教出课堂的实效。其次,聚焦学生复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复习教学活力。细化文本表述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拓展教育资源和空间,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转化复习方式,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例如,我校坚持在每节课课前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思享》的阅读分享,其中《时政·思享》来源于高三政治组教师对本周重大时政的编辑。教师带领学生整理做出“思享笔记”,其中包括关键信息提取、时政点评、知识模块链接,将学生从“时政的聆听者”转变为“时政的点评人”。再者,通过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将学生的笔记进行宣传展示,笔记优秀者参与到下期时政思享的汇编过程中,推动从“时政的点评人”再到“时政的汇编人”。

从对文本的细化,再到学生用共读、自读、解读等方式积累、运用文本,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悟时代的脉搏、体悟真理的力量、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实现培根铸魂、落地生花。

2022 年1 月19 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介绍,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共谋全球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十年来,累计完成造林9.6 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 200 多万亩,空气质量、水质等显著改善。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绿色产业蓬勃发展,截止到2022 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突破7 亿千瓦,均处于世界第一。绿色生产方式广泛推行。2012 年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中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网络)

猜你喜欢
四史考查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