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中海马纹的渊源与文化内涵探微

2023-10-10 21:37余细根
江苏陶瓷 2023年4期
关键词:渊源文化内涵陶瓷

余细根

摘要海马纹是在瓷器上常见的动物纹样,它以矫健舒展的形态与浪漫主义色彩让人过目难忘。本文将对海马纹的历史渊源以及演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海马纹样中深刻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陶瓷;海马纹;渊源;文化内涵

0引言

陶瓷中的海马纹与我们现在认识的海洋生物“海马”并非同类,陶瓷中的海马纹是以“马”为原型变化而来的纹样,海马纹中的海马身上或者身边常有火焰存在,且通常伴随有海水纹的出现。

1海马纹的历史渊源

由于海马纹是马纹的一种变形,所以在对海马纹进行历史渊源探析时就不得不提起马纹与天马纹,下面将以马纹为起点对海马纹的历史进行详述。

1.1马纹

据考证,科学家们已经证明了最早在5 500年前中亚博泰(Botai)地区的野马已被成功驯化为家马。日本学者菊地大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的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中提到古代中国关于马的驯化历史,他表示古代中国六畜中的马驯化最晚,大概从公元前14世纪的商王朝晚期开始。马自从被驯化以来,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马的用途经历了肉用、乳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与运动娱乐,由此可见马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使得马作为一种纹饰出现打下了基础。据临夏州博物馆藏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人马动物纹双乳鋬彩陶罐》来看,马纹饰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1.2天马纹

“天马”一词出现在文献记载中可追溯于《山海经·北山经》,书中记载:“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此书中对天马的形容与常见的马有所出入。而汉朝时期《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这表明当时人们把来自大宛的汗血宝马称为天马后代。刘彻《天马歌(三)》记载:“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诗中指出天马与龙结伴而行,一起翱翔于天门,一起观赏天庭。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汉代统治者对于天马的渴求,即对优质好马的渴求,这是由于在火器尚未出现之前骑兵一直是一种锐不可当的兵种,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数据,而中原马与草原马相比,繁殖数量低,奔袭速度更慢,负重能力也较差,自然其中能作为战马的比例更是无法与草原马相比。正是由于对良马的追求所以衍生出了“天马”,这反映在工艺美术上则出现了《鎏金神兽青铜牌饰》(见图1),从牌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匹体态轻盈且正在行进的天马,同时天马的侧面有翅膀存在,此外西汉的天马玉雕两侧也有翅膀出现,翅膀则是天马飞行能力以及它来自仙界的象征。

1.3海马纹

关于海马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为騊駼。”《夷坚志·甲志卷八·海马》中记载:“月夜有海兽,状如马,蹄鬣皆丹……”在此书中我们看到了确切的“海马”二字,并且有了进一步的描述,蹄子和颈上的长毛都是红色的,而这一类似的描述出現在《元史·舆服二》:“玉马旗,赤质。青火焰脚,绘白马,两膊有火焰。”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夷坚志》与《元史》的描述与现有的海马纹饰存在一定的偏差,比如海马纹的蹄子和颈上的长毛并不一定是红色的,海马身上也没有出现青火焰脚,并且《夷坚志》中并没有描述马胳膊上的火焰,那么海马纹从书面的文字记载转化成现如今在陶瓷上常看到的模样必然存在图形参考。

通过天马纹与海马纹的文字记载对比能看出两者有很多接近之处,在《山海经》中天马一词出现早于关于海马的描述,其中明确提及了天马的飞行能力,这与海马在海面上的行进方式在视觉呈现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刘彻《天马歌(一)》记载:“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赤汗”指的是天马在奔跑时顺着胳膊流下来的汗水是红色的,这与海马纹上的火焰有暗合之处。刘彻《天马歌(三)》记载:“天马徕,出泉水……”“出泉水”指的是认为天马是龙种,认为天马来自水中,这与海马的描述也接近。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关于海马的大部分描述都能看到天马的影子,且关于天马与海马的记载也是前者更早,因此给“海马之于天马的继承关系”这一理论提供了可能。

通过天马纹与海马纹的图像对比能够发现部分天马纹有海马纹的雏形。天马纹最早出现于汉朝,无论是青铜牌饰还是空心砖上都有出现戴翅膀的天马纹样,以天马为元素进行的艺术创作不计其数,因此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形象。在敦煌莫高窟的第285窟的窟顶四坡中有很多绘制于西魏时期的天马图案(见图2),这些天马纹样在造型上更加图案化、装饰化与抽象化,从中可以看到天马的翅膀由羽翼抽象为波浪形的轮廓线,这使得翅膀看起来更像是燃烧的簇状火焰一般,而在同时期的第249窟中仍存在拥有羽翼的天马纹样。在敦煌博物馆中的西晋神马雕刻彩绘砖能够初窥天马纹中翅膀的抽象化,而同一馆内唐模制天马砖的天马纹翅膀不仅更加抽象,而且还经过了曲线化处理,使其具备了带状火焰的雏形(见图3)。这一图像上的关联性是“海马之于天马的继承关系”这一理论的又一有力佐证。

2瓷器中海马纹的文化内涵

据已有资料来看海马纹在陶瓷上的运用多见于明清两代,有“明成化斗彩海马纹天字罐”和“清康熙三彩海马八吉祥纹罐”,元代则比较少见,有“元青花如意形开光海马纹玉壶春瓶”此类样式。海马纹在陶瓷装饰工艺中更多具有美好祥瑞的文化含义,在手工艺人丰富想象力的作用下,同一主题下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具体样式,这些样式蕴含着古人不同的期盼与追求。

2.1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海马作为海兽纹的一种,自然被认为与海水、雨水有关,而明代中晚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对庄稼有着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着平民百姓的衣食来源,百姓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便产生了将海兽纹饰运用在瓷器上的想法,因此便出现了许多海兽纹样的瓷器。随着后世的大量仿造,海兽纹样与江崖海水纹常常伴随出现,江崖海水纹饰展示了山在海浪拍打下仍然屹立不倒的形象,有着江山永固、万世太平的美好寓意,两者组合出现蕴含了人们对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强烈愿望。

台北鸿禧美术馆的《清雍正斗彩河图洛书图盘》的海马纹有所不同,其背上搁置有一摞书籍,该图像与“龙马负图”有一定的联系(见图4)。《易·系辞》记载:“天垂象,见凶吉,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伏羲所在时代在黄河一带有龙马背负河图出现,伏羲据此画八卦;夏禹所在时代则有神龟背负洛书在洛水出现,夏禹据此作范九畴。河图与洛书是圣人用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依据,“龙马负图”则意味着圣王治世的祥瑞征兆,意味着国家繁荣、长治久安。

2.2对长生与仙界的向往

长生不仅是道教修炼者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在手握权柄之后梦寐以求的事情,秦始皇更是为了得到传说中的仙药,派遣徐福出海寻找。最早出现海中神山记载的是《史记·封禅书》,其中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海中存在着神山,神山中居住着神仙,海马可以驰骋于海上,自然能夠前往神仙居住的地方,因此海马被认为是神山的信使,是前往仙界的向导,它能够给人们带来祥瑞、长寿与福气。

2.3对吉祥与极乐世界的皈依

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海马八吉祥纹罐》(见图5)从命名上就强调了“八吉祥”,八吉祥又称“八宝”,依次为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除此之外在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清康熙素三彩海马纹觚》与天津博物馆的《清康熙仿成化款素三彩落花流水海马纹尊》都有八吉祥存在。海马纹与佛教的渊源起于“佛教七宝”,《翻译名义集》卷三记载:“佛教七宝凡有二种,一者七种珍宝,二者七种王宝。”这七种王宝是转轮圣王拥有的七宝,这七宝之中有一宝名为“马宝”,这是转轮圣王出世时从海中唤出来作为乘骑的马,马宝寓意着佛法传播广远、一帆风顺,由此可见海马纹本身就有很浓郁的佛教意蕴,它与八吉祥的组合非常合适。

3结语

瓷器中的海马纹是由马纹、天马纹发展而来的充满吉祥寓意的动物纹样,它承载着人们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盼,对健康长寿的向往,对祥瑞征兆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对海马纹的历史渊源以及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使我们了解到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文化内涵也正是导致同一主题下呈现不同内容的重要原因,使其出现了丰富的表现形式,这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传统吉祥寓意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Outram AK,Stear NA,Bendrey R,Olsen S,Kasparov A,Zaibert V,Thorpe N,Evershed RP.The earliest horse harnessing and milking.Science,2009,323(5 919):1 332-1 335.

猜你喜欢
渊源文化内涵陶瓷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陶瓷艺术作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正始之音”渊源考论
陶瓷鉴赏